吴红晓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吴红晓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洛阳 471002)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方法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观察组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针灸;疗效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指患者在经前、月经期期间或经后出现的以下腹部疼痛、坠胀及腰酸不适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痛经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原发性痛经约占痛经的90%以上,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但效果差强人意,而中医针灸根据辨证论治、标本同治理论治疗原发性痛经已取得显著疗效,并已得到多年的临床证实[1],笔者将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分享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4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8.43±3.61)岁,已婚17例,未婚17例,病程2月~1.5年,平均(0.54±2.78)年,观察组34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9.03±3.36)岁,已婚18例,未婚16例,病程1月~2年,平均(0.60±2.3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婚姻史等一般资料比较,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患者有随月经周期出现规律性的发作性腹痛疼痛,以小腹疼痛为主,呈现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的特点,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排除盆腔炎、肿瘤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小腹痛者;精神性疾病患者;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中证属寒凝血瘀证,症状:患者在月经前、月经期间及月经后出现小腹疼痛,疼痛剧烈或呈刺痛,得温则痛减,遇冷痛甚,伴月经量少,有血块,色紫暗,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细。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在月经来之前3天开始口服,0.4 g/次,3次/d,口服,可根据患者疼痛症状调整剂量;观察组予针灸治疗,应用针灸中的温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对施针灸部位消毒,选择合适的针灸针,取穴关元、三阴交、气海、足三里,针刺得气后留针,之后将2cm左右艾柱放置于针柄上点燃,进行温针治疗,要让患者感觉到温热舒适为度,避免皮肤烫伤,30min/次,1次/d[3],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1.4评定标准疼痛评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卡,卡长度为10cm,并刻有刻度,一端为0分(代表无痛),另一端为100分(代表剧烈疼痛),并有专业医生进行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小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半年内痛经未复发;显效:患者小腹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患者小腹痛等症状减轻,在服用止痛药的情况下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无效:患者小腹痛等症状无显著改善[4]。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研究组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χ2=5.31,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注:经t检验,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P<0.05
原发性痛经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之后历代医家对经行腹痛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有了进一步的论述,认为本病多由患者体质虚弱,劳伤气血,气滞血瘀;或者风寒之邪气外袭,损伤冲任等经脉所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指出:“凡妇人经行作痛,夹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固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以流通而然”,对痛经的虚实辨证有了更深入细致的认识[5]。笔者在临床治疗痛经经验得出,寒凝血瘀证在临床最为常见,究其根本为冲任气血不调,故治疗以活血祛瘀、温经行气、调经止痛为主。针灸是根据针灸学理论,应用针具通过在穴位上产生刺激经络,采用提、插、捻、转、刮、弹等手法,以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调和气血,取得“深纳而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素问·举痛论》中曰“冲脉起于关元”,关元穴还与冲脉相连通,针灸关元穴可温经散寒、调理冲任[6];气海、足三里可温养冲任,温经止痛[7]。本次研究显示,应用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痛经症状,并且效果持久,远期效果显著。但在应用针灸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实施针灸前需对针灸部位严格消毒,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把血糖控制稳定再施针灸;在餐后30分或者饥饿状态下不宜针灸治疗;针灸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变化,如有不适立即停止并进行处理;严格掌握针灸时间及疗程,温针时避免烫伤皮肤;忌食辛辣刺激、煎炸等食物。
参考文献
[1]陶腊梅,周雪,陆瑾,等.采用电热灸仪结合砭石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5):679-681.
[2]谢娟.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11):265.
[3]王培艳.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28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6(6):309-310.
[4]段丹梅.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6):2022.
[5]张之毓.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5):42-43.
[6]卢金景,楼国平.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4):285.
[7]张素荣.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125-12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9.044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9-1295-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申善义201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