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敏
针刺、推拿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的疗效
付晓敏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推拿科(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乳痈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青霉素钠粉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推拿手法;乳痈;中药治疗
乳痈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当于西医学“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上一般将乳痈分为三期,郁乳期、成脓期和溃脓期。郁乳期是乳痈发生的早期,此时若延治误治,发展成为成脓期和溃脓期,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须行外科手术治疗,这样既影响产后的恢复,又影响婴儿的哺乳[1]。因此,早期乳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50例早期乳痈患者采取针刺、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乳痈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年龄在18~33岁之间,平均年龄(22.5±3.2 )岁;平均病程(3.5±0.5)天。对照组年龄在19~35岁之间,平均年龄(23.5±3.5 )岁;平均病程(3.7±0.8 )天。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乳痈”早期的诊断标准[2]:①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不畅;② 可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③外侧腋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④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⑤ 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乳痈早期的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治疗并完成治疗疗程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乳头破裂、糜烂;乳房化脓或脓肿破溃者;⑤不能按时完成治疗疗程及获得随访者。
1.5治疗方法
1.5.1观察组采用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①针刺治疗。选穴:乳根、膻中、期门、肩井、天宗、足临泣结合局部围刺。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常规消毒后,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华佗牌无菌三棱针与 0.25 mm×40 mm针灸针进行针刺。膻中穴向下平刺1.2寸,天宗穴向外下45度斜刺1寸,肩井穴向上平刺1寸,取双侧足临泣进针 0.5寸施捻转泻法,留针20 min,余穴常规针刺。以 1.5寸毫针局部围刺于乳房肿块周边并行捻转泻法,每个针间隔 1 cm左右,包围成圈,留针20 min。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②推拿手法。产妇取半卧位,用热毛巾清洁双乳及周围皮肤,操作者双手消毒,在乳房上涂适量消毒石蜡油,操作者双手置于胸骨中点两乳中间,顺着乳房向外滑行至腋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扇形分开,紧贴乳房,顺乳腺管向乳头方向轻推,反复 2~3 次,然后行环单侧乳房推拿,从乳根开始环绕一周顺着乳腺管向乳头方向,双手交替轻推,反复 6~8 次,另一侧用同法环推 6~8 次,最后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中节从乳晕向乳头方向持续推、挤、提、拉 3~4 次,如患者无特殊不适则继续此动作,同时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乳头,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乳头区皮肤。每次操作时间5~10 min, 操作完毕后用另一条干净毛巾清洗乳房及周围皮肤。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③中药治疗。选用通乳解毒汤(我院协定方)进行治疗。组成:通草12 g,王不留行15 g,穿山甲6 g,路路通10 g,蒲公英30 g,金银花 30 g,连翘15 g,海藻20 g,昆布20 g,郁金12 g,陈皮12 g,甘草9 g。若发热盛者,加柴胡、生石膏;便秘者加瓜蒌仁。水煎服,取汁400 ml,分2次服,早晚各1次。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1.5.2对照组采用静滴青霉素钠粉针治疗。青霉素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国药准字H23021600,80万单位/支) 80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滴,每日2次,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
1.6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患者全身症状消失,肿块完全消散,乳汁排泄通畅;显效: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块明显变小;有效:全身症状减轻,乳房肿块缩小;无效:全身症状未减轻,肿痛未减或进一步加重。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体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乳房乃多气多血之府,乳汁为气血所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而化热从而引发乳痈,早期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中后期乳房化脓或破溃。早期治疗上以通乳活血、祛瘀散结、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为主要治法[4]。
乳根、膻中、期门为局部取穴,是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而选定的穴位。针刺此三穴具有宣通乳络、活血止痛之功效;肩井、天宗为治疗乳痈之经验效穴,肩井又为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穴,可泄诸经郁滞,调气行血散结;足临泣为远端选穴,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而选定的穴位。针刺足临泣具有疏肝解郁及通经止痛的功效,正如《神应经》记载:“乳肿痛,足临泣”。肿块局部围刺可起到疏通局部气血,软坚散结,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推拿手法可以疏通乳络,排乳消胀,乳络通则不痛。现代研究认为[5],推拿可以使内啡肽及单胺物质的含量增加而起到镇痛的作用,还可以使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加,吞噬能力增强而具有消炎的作用。同时推拿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组织中的淋巴管,促进淋巴回流,帮助肿块的消散。
通乳解毒汤为我院协定方,具有通乳消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方中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穿山甲具有通经下乳,活血消肿之功效,海藻、昆布软坚散结,郁金、陈皮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善于治一切热毒痈疮,甘草调和诸药。
综上所述,乳痈是乳房的一种急性化脓疾病,发病快,早期积极治疗对防止该病向成脓期和溃脓期发展有重要意义。采用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乳痈是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统一,内治和外治并重,不但能疏通局部乳络,消散局部肿块,还能从整体上畅通乳房的气血,祛除外邪,因此疗效颇佳。本研究选取早期乳痈患者50例,通过上述方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优于抗生素治疗,加之此疗法经济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文妍.点刺至阳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乳痈郁乳期[J].环球中医药,2012,5(12):94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礼社,1994:19.
[4]张娟莉,徐家厚.消痈汤治疗早期乳痈 120 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16 (6):79.
[5]何敬月.推拿按摩手法排乳配合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94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82-83.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9.04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9-1287-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孙建刚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