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工程受水区资源承载力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8-15 11:16:50王兴宗张陇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8期
关键词:受水区耕地承载力

王兴宗,张陇娟

(中国共产党定西市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引洮工程受水区资源承载力现状与发展对策

王兴宗,张陇娟

(中国共产党定西市委党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受水区;资源承载力;引洮工程

引洮工程受水区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又是六盘山片区中的特困区,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和方法,对该区域资源的承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受水区耕地资源的承载力相对富余,水资源的承载力超载严重,经济资源的承载力也处于超载状态。因此,受水区要通过提升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来促进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引洮通水带来的机遇提高洮河水的社会效益,采取治理小流域、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发展生态农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引洮工程受水区是基于引洮供水而形成的一个特定区域。该区域长期被干旱困扰,极度缺水,引洮工程一期通水为其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提供了重大契机。如何利用好来之不易的洮河水?笔者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和方法计算该区域资源承载力,以期为受水区科学协调发展提供选择路径和对策建议。

1 引洮工程受水区资源承载力相关文献研究

学术界对引洮工程受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贫困现象而展开的反贫困理论和实践[1]、针对生态严峻进行的生态综合治理[2]、引洮工程通水后水资源的调度配置方案[3-4]和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5]等。在目前能够检索到的文献中,还没有针对受水区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而这恰恰是当前该区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6]。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承载力有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和旅游资源承载力等。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国内学者对各地的资源承载状况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广泛引用生态足迹法、层次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和农业生态区域法等评价模型和方法,作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开展的研究只注重对资源承载力绝对量的计算,将研究区看作是一个封闭和孤立的系统,忽视了区域的开放性;生态足迹法所运用的是静态数据,难以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层次分析法所涉及的影响因子过多,数据获取困难,权重难以确定,由此得出的计算结果和现实之间差距较大。上述方法对某个单一问题或单个方面的研究确有可取之处,但在对资源、生态、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却显得无能为力,因而在对受水区面临问题的研究中并不完全适用。为了克服这一缺陷,2000年有学者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7]。该方法把研究区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地域系统,区域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研究对象从单一的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与综合资源转变,实现了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承载力之间的互补。

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的形成,充实和丰富了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在学术界和行政决策层面得到了广泛响应和应用。一些学者在研究区域承载力时,采用绝对承载力和相对承载力相结合的办法,对区域承载力进行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估[8]。还有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如:岳晓燕等[9]在计算相对耕地资源承载力时引入了耕地标准系数和农用地标准系数,使其更具可比性;桑秋等[10-11]则分别增加了相对生活水平承载力和相对社会资源承载力,拓展了承载力的研究范围。应该说,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正在日臻完善。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方法对受水区的资源承载现状进行计算和评估,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受水区与参照区之间的实际差距,从而为其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对其发展路径与对策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 引洮工程受水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实证分析

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评估与计算,就是选取重要的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区的子集,根据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参照区,与相同或相似类型地区进行对比,然后不断扩大参照区范围,反映研究区在不同层次下的资源承载力实际。

2.1引洮工程受水区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

引洮工程受水区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故将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由于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有差异,因此在计算耕地资源承载力时,用基于面积的耕地资源承载力和基于粮食产出的耕地资源承载力来反映承载力的差异。同时,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经济资源。

耕地资源承载力(Cl)即耕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活动强度和数量规模,包括基于面积的耕地资源承载力(Crl)和基于粮食产出的耕地资源承载力(Crf),计算公式分别为

(1)

(2)

式中:Il为基于面积的耕地资源承载指数,Il=Qp0/Ql0;If为基于粮食产出的耕地资源承载指数,If=Qp0/Qf0;Ql为研究区耕地面积;Qf为研究区粮食产量;Qp0为参照区人口数量;Ql0为参照区耕地面积;Qf0为参照区粮食产量。

基于面积的耕地资源承载力和基于粮食产出的耕地资源承载力,二者加权计算后得到耕地资源承载力。考虑到研究区耕地面积较大,但粮食产出能力较弱,最终选择的耕地资源承载力(Cl)计算公式为

(3)

水资源承载力(Crw)即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计算公式为

(4)

式中:Iw为水资源承载指数,Iw=Qp0/Qw0;Qw为研究区水资源总量;Qw0为参照区水资源总量;Qp0意义同上。

经济资源承载力(Cre)即区域内经济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计算公式为

(5)

式中:Ie为经济资源承载指数,Ie=Qp0/Qe0;Qe为研究区地区生产总值;Qe0为参照区地区生产总值;Qp0意义同上。

综合资源承载力(Cs)就是将上述3个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判后得出的该区域资源的总体承载状况,即将3种资源承载力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6)

式中:W1、W2、W3为各资源承载力指标权重,根据研究区的情况,取W1=W2=W3=1/3。

在得出综合资源承载力之后,通过与实际资源承载人口(P)比较,得到受水区相对于参照区域的3种承载状态,即:富余状态(Cs-P>0)、超载状态(Cs-P<0)和临界状态(Cs-P=0)。在参照区的选择上,多数学者都选择以全国平均状况为参照标准。引洮工程受水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经济水平落后,生态基础条件极差,如果完全按照全国水平来衡量和要求,难度过大。因此,按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要求,首先从自然、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相似性出发选择与其相邻的陇东地区作为参照区,然后以行政隶属关系选择范围更大的行政区域甘肃省,最后以全国为参照区,从不同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受水区的资源承载状况和发展差距。

2.2引洮工程受水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分别以陇东地区、甘肃省和全国为参照区进行对比,得到3种不同参照水平下的相对资源承载力。

由表1知,以陇东地区为参照,受水区基于耕地面积的承载力最为富余,富余253万人,而基于耕地产能的粮食资源承载力超载31万人,说明与陇东地区相比,虽然同属黄土高原,但受水区耕地面积较多,耕地粮食产出较低。水资源承载力仅为60万人,说明受水区仍然是极度缺水的区域。经济资源承载力超载142万人,说明受水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陇东地区。

表1 引洮工程受水区相对于陇东地区的资源承载力 万人

注:表中数据根据2014年受水区6县区统计公报和甘肃省统计公报计算得到,下同。

由表2知,与整个甘肃省相比,受水区基于耕地面积的承载力富余465万人,基于耕地产出的承载力富余80万人。水资源承载力为40万人,远低于实际承载人口,说明与甘肃省相比受水区水资源的人口压力较大。从经济资源承载力来看,受水区可承载的人口为124万人,超载157万人,说明当地经济发展仍十分落后。

表2 引洮工程受水区相对于甘肃省的资源承载力 万人

由表3知,以全国为参照,受水区基于耕地面积的承载力极为富余,说明人地矛盾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耕地产出的承载力也呈富余状态,富余83万人,小于耕地面积承载力,说明耕地产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水资源承载力看,相对于全国,受水区在引洮一期供水后水资源缺乏程度得到缓解,但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水区相对于全国的经济资源承载力仅为70万人,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极为落后。

综上分析,受水区的资源承载力呈现如下特征:首先,水资源承载力极低,引洮一期工程虽然已经调水,2.19亿m3的年调水总量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但是与3个不同层次的参照区相比,水资源均呈超载状态,说明受水区水资源匮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其次,总体上耕地资源承载力较为富余,受水区的耕地承载状况远远好于3个参照区,但基于粮食产出的耕地承载力低于基于面积的耕地承载力,说明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广种薄收,今后应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耕地产出。再次,经济资源承载力极低,超载程度很大,且随着参照范围的扩大,承载力减小,超载程度增大,真实地反映出受水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程度,急需发展经济提升经济承载力。最后,从综合承载力来看,受水区相对陇东地区和甘肃省的综合资源承载力为超载,而相对全国的综合承载力则为富余,但仅富余4万人。在3种资源权重相同的情况下,提升综合承载力主要靠耕地资源承载力,而水资源和经济资源承载力过低是造成人口超载的主要原因。受水区今后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围绕综合承载力的提升,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效益;提升土地生产效率,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表3 引洮工程受水区相对于全国的资源承载力 万人

3 基于资源承载力分析的引洮工程受水区发展对策

基于受水区资源承载力的现实状况,地方政府的决策和其主导下的经济活动必须围绕提升资源承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由于水、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同时具有经济和自然两种属性,因此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尽力缩小受水区与参照区的发展差距。

(1)发挥洮河水的社会效益。一是要发挥引洮工程通水效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吃上优质水。二是要以城市和乡镇面山、铁路公路等交通干道沿线、引洮灌区周边及村庄集镇为重点搞好植树绿化工作,关闭原城市采水区机井,使因过度开采而超低的地下水位自然回升,恢复本区域地表植被的自然活力。三是加强封育保护,通过封山,依靠自然本身的恢复能力修复生态环境。

(2)积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基于受水区人口数量超载的现实,应当构建合理的人口管控机制,有序引导人口流动,降低超载压力。一是加强劳务输出,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地稳定就业落户。二是生态移民,将在生态极其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极其严酷的地方居住的贫困群众整体搬迁到城镇、产业园区周边、川区与河谷地带、公路沿线、引洮灌区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安置,让原居住地的生态自我修复。

(3)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引洮河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偏低的状况,因此提高经济承载力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提高耕地承载力从而增加农产品的产出上来。一是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措施提升土地承载力,使灌区形成节水、高效的农业特色产业。二是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率,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三是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改变农业耕作方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4)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发展草食畜牧产业,充分利用受水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其他农副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活动对生态的影响。二是发展特色优质果品产业,通过引洮工程供水在灌区建立果品基地,把灌区建成优质水果的主产区。

[1] 刘峰.定西贫困地区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2:14-39.

[2] 王海英,刘桂环,董锁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2):207-216.

[3] 杜立钊,骆进仁,钱晓东.跨区域(流域)调水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以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为例[J].生态经济,2011(8):27-31.

[4] 李德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方案[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7):22-24.

[5] 张秋梅.引洮工程对区域水环境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6-46.

[6] 张艾.广西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J].学术论坛,2000(4):53-56.

[7] 黄宁生,匡耀求.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J].经济地理,2000,20(2):52-56.

[8] 陈英姿.中国东北地区资源承载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72-126.

[9] 岳晓燕,汪一鸣,赵亚峰.宁夏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3):55-59.

[10] 桑秋,张平宇,韩凤.辽西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2):21-26.

[11] 秦松,南忠仁.白银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演化过程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138-141.

(责任编辑李杨杨)

TV213

A

1000-0941(2016)08-0027-03

王兴宗(1965—),男,甘肃天水市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生态建设。

2016-01-10

猜你喜欢
受水区耕地承载力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保护耕地
北京测绘(2021年12期)2022-01-22 03:33:36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cussion-sympto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concussion care seeking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parents of middle-school children in the US
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浅析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