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书: 鞭打芦花

2016-08-15 20:53李鸿民
曲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棉衣老父亲芦花

文 李鸿民



快板书: 鞭打芦花

文李鸿民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他的名字叫闵损。

闵损是孔子的好学生,

知识渊博造诣深。

小时候,闵损母亲去世早,

撇下了他和父亲两个人。

父亲续弦后继母,

那可是个狭隘刻薄狠毒人。

自从继母进家门,

小闵损可就倒了运。

继母又生下两个弟弟双胞胎,

闵损处处遭蹂躏。

把闵损看成眼中钉,

把他看成肉中针。

每当父亲回到家,

后继母假惺惺对待闵损特关心。

“呀!乖孩子,饿了妈给你烙饼煎鸡蛋,

渴了啊,妈妈给你把茶斟。

夏天里咱有驱蚊蝇熏香大蒲扇,

天冷了,妈给你做好棉衣三层新。”

(白)吔!多好听啊!

一旦父亲出门去,

后继母就成了凶煞和恶神。

家里头脏活累活闵损干,

不让吃饭光喝汤,那汤都能照见人。

不是打,就是骂,

无事无非巴掌抡。

又一次,继母煮了咸鸡蛋,

俩弟弟冲着大个儿鸡蛋把手伸。

小闵损伸手去拿小鸡蛋,

啪!脸上被扇五个手指印。

“也不尿泡尿照照你是个啥东西,

吃鸡蛋哪有你的份!”

小闵损双手捂着脸,

泪水从指头缝里往外浸。

小闵损受尽摧残和虐待,

可他从不在父亲面前告母亲。

他害怕父母之间闹矛盾,

更不愿为了他家庭起纠纷。

无情岁月流水过,

小闵损苦难度过十几春。

那一年冬天特别冷,

人们都穿着棉衣守火盆。

这一天,父亲要去看朋友,

赶车鞭交给儿子小闵损。

父亲和两个弟弟坐在马车上,

小闵损扬鞭策马车辚辚。

寒风阵阵割人面,

小闵损冻得上牙只磕下嘴唇。

浑身发抖缩成一团,

父亲他看在眼里气在心。

“闵损,你看你像个啥样子?

一点不像男子汉,外人一看多丢人。

你们哥仨都一样,

里外都是三层新。

你俩弟弟不说冷,

你干嘛要抠着肩,缩着身,

故意装成受冻可怜人。

不愿意赶车早说话,

立马滚蛋回家门!”

小闵损冻得嘚嘚战,

还一劲安慰老父亲:

“爹爹爹,孩儿我我我知道了,

我一定尽心赶车您放心。”

随着马车速度快,

大雪漫天风更紧。

小闵损如在冰窖里,

风钻骨缝像扎针。

他的五脏六腑缩一团,

整个身体都快没体温。

他双手握不住马缰绳,

两腿打颤站不稳。

就听咕咚哎呦连声响,

车辕上摔下小闵损。

马不前行停住车,

从车上下来老父亲。

他爹一时怒火起,

拿起马鞭打闵损。

“你个逆子!我把你养大有啥用,

赶车你都不专心。

打死你个懒东西,

我白白养你十几春。”

鞭子一举往下打,

小闵损浑身上下尽鞭痕。

啪啪啪又是一阵打,

嗤啦啦,棉衣打开个口子有三寸。

棉衣一破不要紧,

一下惊呆老父亲。

却原来,棉衣打破口子处,

飞出些白色芦花乱纷纷。

(白)芦花是什么东西?就是河滩芦苇白色紫肚

到处乱飞的东西。

父亲想,怪不得我儿冻得嘚嘚战,

芦花哪能保体温。

父亲忙把小儿子棉衣也撕开,

里头全是上等棉花三表新。

父亲一下明白了,

后继母作践小闵损。

父亲把闵损搂在怀,

双双哭得像泪人。

“孩子,都是爸爸我的错,

对待你,爸爸没有尽到心。

走!咱们这就回家转,

去找你继母小贱人!”

简短说,父子几个回到家,

进门就喊:“老乞婆,你是个人面兽心人!”

后继母不知咋回事:

“夫君啊!你怎么出口就伤人?”

“小贱人,孩子都是我闵家根,

你咋能有的疏来有的亲?”

“夫君说话欠思忖,

仨孩子,手心手背一样亲。

吃的都是一样饭,

穿衣裳里外都是三表新……”

老父亲越听越有气,

一把拉过小闵损。

唰的下,把闵损棉衣给撕破,

掉出些芦花和飞尘。

“这就是手心手背一样亲?

你是个猪狗畜生丧人伦。

今天就滚回娘家去,

我休掉你这个小贱人!”

继母一下跪在地,

悔恨的泪水湿衣襟。

“原谅我把,好夫君,

都怨我一时糊涂犯了浑。

我这样做伤天又害理,

悔不该怀有一颗嫉妒心。

今朝你能宽恕我,

打明天起,我一定百般呵护小闵损。”

“不行,今天我要饶了你,

哪有面目见四邻。”

闵损拉过弟弟忙跪倒,

苦苦哀求老父亲:

“爹爹啊,你就原谅母亲吧,

休了母亲,咱举家生活靠谁人?

母亲他是一时错,

受冻的是我一个人。

您要把母亲给休走,

我和弟弟全都没亲人。

您常做生意不在家,

谁管俺兄弟三个人?

那时候,谁给咱起早贪晚看门户,

谁给咱碾米烧饭把茶斟?

谁给咱收干晒湿腌咸菜,

谁给咱冬棉夏单去缝纫?

谁给咱铺床叠被澹尘土,

谁给咱晚上洗涮拿脚盆?

谁替咱拉扯两个小弟弟,

谁替咱养猪喂羊饲家禽?

谁替咱夏日烧汤晾开水,

谁替咱冬天烧炕供暖身?

谁替咱过年扫除做新衣,

谁替咱酷暑挂帘驱蝇蚊?

母亲在,再穷家里人气旺,

母不在,再富家里冷森森。”

小闵损感人肺腑一席话,

打动了怒气冲冲的老父亲。

“小贱人你听到了吗?

这么好的孩子哪里寻?

你如此刻薄对待他,

他反而为你开脱求本人。

你手拍胸口想一想,

你这样做,百年后有何面目进祖坟?”

继母悔恨的泪水如泉涌,

一下抱住小闵损。

“孩子呀,千错万错我的错,

妈我要痛改前非重做人。”

从此后。继母就像亲生母,

全家和睦享天伦。

到后来,闵损投学孔夫子,

学就了博古通今大学问。

德艺双馨人称赞,

后人称,二十四孝第一人。

创作构想:

我上小学的时候,听村里爱看戏的老人说,有出戏叫《鞭打芦花》。戏里说的什么内容不知道,鞭打芦花四个字深深印在脑子里。当时就想,谁没事拿鞭子打芦花干嘛?甚至误认为是不是就像街上用弯弓人工弹棉花那样……找不到答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也读了一些。虽没看过这出戏,但知道了是后继母虐待前妻儿子的事。

去年春上,在书摊买了本《经典启蒙书》,其中有一篇《单衣顺母》。其原文如下: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改悔。

仅仅六十二个字,把一篇极富内涵,曲折离奇,人物鲜活的经典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特别是主人公闵损的人品高洁,感人至深。酝酿一段时间后,我便动笔用快书形式把它写了出来。

动笔前写了很多,如何才能吸引读者,打动观众呢?一天,突然想到少时看过的一出地方小戏,戏的名字叫什么已记不得了。只记得一个后继母假惺惺搂着前妻的儿子问道:

“儿啊,你最想念的亲人是谁啊?”

“是我妈。”

“是啊,你妈生你养你,你当然想她,可惜她死了,你还想谁呀?”

“想我爹。”

“对啊,你是你爹的亲骨肉,还想谁啊?”

“想小黑狗。”

“噢,小黑狗每天和你在一起,想它不为过,还想谁啊?”

“谁也不想啦。”

“啊?”后继母暴跳如雷,高声骂道,“小兔崽子,难道我还不如一条狗吗?”

六七十年过去了,这个情节仍记忆犹新。

于是我便依据这种步步递进的方法,去结构这段《鞭打芦花》。

这个故事的原名“单衣顺母”,远不如“鞭打芦花”这个名字响亮有动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我增设了一些细节,使故事更加曲折。继母的狠毒,闵损的忠厚、孝道、仁义,都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展示出来的。这样人物性格更鲜活,故事有了跌宕起伏,给读者和观众的印象更清晰。

经历了这些年的创作实践,逐渐明白,人们总是关注那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和人物。作者需要把你想要传达的信息,经过细微组织策划,植于你的故事之中,魂附人物身上。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以期达到你预想的目的。

百善孝为先。弘扬孝道,能够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中华文化的一大功能,突显的是“教化”两个字。于是就有了这段快书作品《鞭打芦花》。

(责任编辑/朱红莉)

猜你喜欢
棉衣老父亲芦花
棉衣
芦花谣
老父亲的优势
借一支芦花赞美祖国
给树穿棉衣
芦花
吟雪
向胸无城府的人致敬
思 念
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