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与特点研究

2016-08-15 07:26姜梅
山东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档案馆公共服务信息

文·姜梅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与特点研究

文·姜梅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理论、对象、内容和特点,对我国档案馆的公共服务现状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我国档案馆更好地肩负起“存史、资政、惠民、育人”的责任,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

档案馆;公共服务;研究分析

“档案公共服务”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档案馆受政府委托,为了实现档案领域的“公共利益”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1]我们国家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正式提出“档案馆公共服务”是时任国家档案局馆长杨冬权在2009年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以丰富馆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档案馆事业新跨越”,[2]这为我国档案馆未来发展方向指明了重点。目前,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经连续7年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中都提到了“公共服务”,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档案馆公共服务”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伴随着我国的行政改革。从建国之初为国家机关单位提供利用的“封闭性”“政治性”服务,到20世纪80年代“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信息的“开放性”“社会性”服务,再到90年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的“开发型”“效益型”服务。[3]当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理念促使档案界逐渐摆脱了“重藏轻用”,将“封闭性”“半封闭性”[4]服务提升到了档案馆公共服务建设的高度,树立了为全体公民服务、关注民生民意、维护公共利益的理想目标。

一、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对象与内容

我国档案馆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档案信息资源及其价值,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就是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服务于全体民众,因而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也就具有了“公众性”“公用性”和“公益性”。[5]

(一)公共服务的对象

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对象可分为以下三类群体:学术利用型、实际利用型和普遍利用型。学术利用型群体是指由为进行学术研究而到档案馆查找所需相关档案资料的利用者形成的,他们大多来自于教学、编史、修志等单位。实际利用型群体主要是由来自机关事业、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利用者构成,他们为进行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生产管理而到档案馆查找相关档案信息,以便直接用于工作、科研或生产中。普遍利用型群体是指普通老百姓为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解决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及学历、身份、工资等方面的问题而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群体,他们是来自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

在传统服务模式下,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对象85%以上是学术利用型群体和实际利用型群体,也就是拿着单位介绍信的机关、事业、科研院所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遍利用型群体只占很小一部分,也就是拿着个人身份证的普通老百姓很少到档案馆查档,他们的维权方式大多是上访。这样,档案馆服务的对象就具有了选择性,以服务党政机关、事业、高校、科研等机构运行为主,以服务社会大众为辅,服务的群体较为狭窄,体现不出档案馆的公共性、文化性、社会性。

(二)公共服务的内容

在传统环境下,档案馆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呈现“面”的特点, 档案馆提供了最基本的查档利用,能满足服务对象查找档案信息资源这一简单的需求,并且都具有最基础的服务设施条件:设置了阅览室、复印室,配备了打印机、纸、笔、墨等,并配有专职的进行接待服务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改革开放之初,这种服务内容和模式对满足来馆查档者的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在公民维护自身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在全社会呼吁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依法行政改革方向的背景下,这种服务内容与方式显然已经落伍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到档案馆查阅档案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满足其惠民、育人的需要,成为当前档案馆服务的方向,以“服务民生”为内容的多样性的公共服务亟需加强。

二、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特点

在我国,档案馆过去主要服务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领导参考、决策和学者的学术研究等活动服务,而对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接收档案馆的服务则是很少的,甚至说是微乎其微的,他们根本看不到档案。这里所说的服务,缺乏公共性,只是服务而已,而不是公共服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有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从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等方面都有了改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运用到档案服务,可以说我国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如浙江、广东、上海、深圳、青岛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档案馆,在公共服务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但是,笔者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档案馆公共服务还存在不足,公共服务质量急需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急需提升。

(一)公共服务的地域性差异

我国各地绝大多数的档案馆所进行的公共服务都是“因地制宜”的,一方面要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当地的社会公众需求,而且作为公益文化性质的档案馆,其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目前,从笔者的调查来看,主要是受财力投入的影响,全国范围内档案馆公共服务的能力参次不齐,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普遍好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情况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证,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的档案信息网站早在1998年就已经开通了,而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青岛市档案馆于2002 年 8 月29日也较早地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在互联网上注册的信息网域名为 http://www.qdda.gov.cn,仅仅在一年以后,就于2003年8月20日开通了中国第一个数字档案馆——青岛市数字档案馆。截至2015年12月底,该网站对用户访问量的详细统计数据为:总访问量达到66518913人次,网站访问量达到45672782人次,数字档案馆访问量达到10007799人次,城市档案论坛访问量达到10838332人次。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档案类的信息网站能够有如此高的访问量,勿庸置疑,网民是很满意该网站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的。

我们根据我国各地档案馆所在地市的城市等级,查询出档案信息网站注册时间,详见表1。

表1 我国各地档案馆信息网站注册时间情况

从表1的数据中我们能很明确地得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一线城市早于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早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早于三、四线城市,并且其网站服务社会的影响力、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二)公共服务的结构性差别

档案馆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有其综合性、复杂性、多层次性以及多面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能主动地提供档案资源信息服务如能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那这种服务就是高层次的;而被动的、简单的、影响面小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所体现的则是较低层次的公共服务。纵观全国,体现档案馆较低层次的、传统的、基本的服务开展得比较好,但体现档案馆高层次的、公共服务内涵特征的、面向广大民众的服务开展得比较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较高,大都开展了较高层次的公共服务,老百姓的档案意识较高,对馆藏档案进行开发利用的需求程度也比较高。例如广东省档案馆开展了多媒体档案专题展览,制作档案文献电视片、动漫节目,编写中小学乡土教材,让档案走进学校,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档案所具有的原始凭证价值的神奇魅力。这些较高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让档案走进广大普通民众的生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塑造了为民、亲民、开放的档案馆形象。

而中西北部某些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档案馆,特别是县级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较低,提供的档案服务都是较低层次的服务,只是查查档而已,想面向公众开通微博或微信以及提供多媒体档案专题展览等高层次的网络服务根本就无法达到,也只能够在安全保管好档案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最基本、最简单的查档利用。

(三)公共服务的理念尚未普及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许多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况,服务的主要方向还是党政机关职能服务,对普通老百姓的服务还是“限制性”服务。服务观念转变的不到位导致档案馆日常工作难以产生旨在服务普通老百姓的内在动力,“档案保管仓库”的自身角色定位又使得档案馆缺乏走出去的“开放性”“主动性”,使得档案的官方色彩、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档案馆还是一个比较神秘而又陌生的地方。这种种因素导致了档案馆不能及时有效地为普通老百姓服务他们所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只是稳妥地保管好档案不出安全纰漏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搞什么公共服务,那如何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更是无人问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理念的缺失是目前许多档案馆存在的普遍现象。

目前,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转变到现代意义上的档案馆已经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实现了,在档案馆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从中吸取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将有助于我国档案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从传统意义上的提供利用的档案馆能真正转变到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的档案馆,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市级以下的基层档案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介于此种现状,我们一定要转变档案馆工作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观点,充分开发利用档案馆馆藏资源,拓展档案馆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社会,延伸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触角,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才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惠民、育人”的作用。

[1]戴志强.论档案公共服务的涵义、理念与信息资源整合[J].新上海档案,2004,(11):7-9.

[2]杨冬权.以丰富馆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档案馆事业新跨越—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2009,(6):8-15.

[3]李扬新.档案公共服务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4]档案事业发展“七五”计划(汇集第三集)[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13.

[5] 薛匡勇.论档案馆的公益性[J].北京档案,2002,(10):13-14.

(作者单位:烟台市档案局业务指导科)

猜你喜欢
档案馆公共服务信息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订阅信息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when与while档案馆
展会信息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