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3区9县和3个开发区,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124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自2014年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以来,按照国家农业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要求,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探索出了特色鲜明、实惠管用的“临沂模式”。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6万人,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6257人。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专程到临沂市进行了采访;新华网以《从“农民”到“职业”解读职业农民培育的临沂模式》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社会性和基础性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创新工作机制,科学推进实施。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把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现代农业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项目。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十三五”期间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部门责任。计划每年培育2万人,到2020年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类培训、服务产业”的原则,建立完善了农业部门牵头,组织、人社、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村实用人才范筹,强力予以推进。三是创新培养途径。2015年11月,依托临沂大学、临沂市农科院、临沂市农广校,组建成立了临沂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积极探索高层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有效途径,有力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坚持精准规范,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种职业化、专业化培训,必须以更加精准、更加多元的方式提高实效,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精准选择培育对象。10个示范县区根据全市现代农业“四大板块”发展规划,立足当地主导产业,选择2~3个培育专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个人申报、村镇推荐、县区审核、市级备案的程序,精准选择培育对象,让真正从事农业、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优先接受培育。二是精心选择培育模式。采取“一点两线”教育培训模式,对筛选出的学员,分产业、按区域分成若干教学班,每班控制在30~50人,教学班大多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基地。“一点”,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两线”:一是生产技术技能提升路线,即从种到收,依据农业生产技术环节和农时季节开展全程培训,二是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路线,即从生产决策、成本核算、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到资金回笼,依据时间节点和产业需求开展全程培训。三是精细实施教育培训。以农广校、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教育培训。农民田间课堂,按照统一建筑标识、统一培训流程、统一培训装备、统一师资队伍、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团队建设“六统一”标准,建设110个标准化农民田间课堂、50个实训基地和30个创业园,对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社区(村)进行规范提升。田间课堂、实训基地、创业园和示范社区(村)全部由市农业局统一评审、统一授牌,实行动态管理。异地集中培训,坚持“四个突出”:理论培训安排在省级农民培训基地,突出高水平;实习考察安排在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突出实用实效;学员交流主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联谊会,突出合作共赢;后续学习主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社(村),突出就近方便。2015年,全市利用农民田间课堂开展生产技能培训273场次,集中开展经营管理培训3260人,先后组织6500名学员到实训基地和创业园进行了考察实习。四是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吸收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和经过知识更新培训的基层农技人员,建立师资库,成立土专家信息库、讲师团和导师团;根据培训班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从师资库中挑选适合的专家授课。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对师资库动态管理,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补充优秀师资,确保教学质量。五是规范组织认定管理。坚持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组织、教育、人社等多部门参与的认定管理体制,制定了个人申请、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张榜公示、颁发证书的“五步认定法”。各项目县区根据“五步认定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规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坚持成熟一个、认定一个,做到公开透明。真正把发挥引领作用、对当地农业发展贡献大的农民选出来,让“新型职业农民”品牌叫得响、有吸引力。
三、坚持示范引领,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
政策扶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临沂市积极整合相关政策,落实推进措施,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融合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强化典型引领,评定优秀新型职业农民
每两年开展一次评优表彰活动,评选100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授予“市级优秀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称号;10个项目县区专门拿出资金,对优秀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表彰。通过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在新型职业农民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融合推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干事创业
市财政每年列支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500万元,对新型职业农民创办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表彰扶持,一等奖50个、每个奖励资金3万元,二等奖100个、每个奖励资金2万元,三等奖150个、每个奖励资金1万元;市财政每年列支农业技术培训补助资金600万元,每年对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人给予200元一次性培训补贴,每年对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每人给予400元一次性培训补贴;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优质农产品基地与品牌建设扶持资金,对新型职业农民创建的农业标准化基地(园区)、农产品品牌和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等进行奖补,一等奖10个、每个扶持资金50万元,二等奖50个、每个扶持资金20万元,三等奖100个、每个扶持资金10万元;市委组织部把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奖优树先,2015年,在全市评选的200名沂蒙乡村之星中,新型职业农民入选118人,市财政每人每年给予6000元资金补助。各项目县区也都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如郯城县财政每年列支4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贷款贴息。凡贷款5万元以上(含5万元),年度利息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补贴金额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规模相应增加。
(三)建立两大平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发展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大、分布广、政府及培训机构缺乏支持服务平台的实际,2015年度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受奖者,临沂东开蔬菜种养合作社理事长李士超,联合10个县区的165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共同成立了创业联盟,实行资金互助,产品统一销售,利益共享;蒙阴县宋丙哲、郑庆华等12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牵头成立现代青年农场主联谊会,实行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抱团闯市场,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两大平台的建立,为有志于农村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提升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目前,临沂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联盟首批吸纳会员638个,临沂市青年农场主联谊会首批吸纳会员176个。
两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共领办农民合作社1653家,注册家庭农场267个,建立农业示范基地126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15个。有13位新型职业农民成立了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与142位专家教授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