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月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二塘中学,贵州 威宁 553100)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分析及优化策略
周明月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二塘中学,贵州 威宁 553100)
在新环境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各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本文就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及优化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优化策略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作为一门及其重要的外语学科,初中英语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期下,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会采用合作学习法,从实际情况看,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所谓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知识能力。第一,合作学习模式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师讲说,学生被动的接受这一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身看法和观点,在一定范围内很好的发现自身优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提高学习效果。第二,合作学习模式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沟通,并在无形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己能很好的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团队合作中,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集体荣誉感,为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起到铺垫作用。第三,合作学习模式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为创新,能显著提升学生能力及知识。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空间,让学生在只有的空间中发挥自身长处,只有交流沟通。同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条模式打破,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效率。
(一)缺乏情境教学模式。
英语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后,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从课本上找寻答案,部分学生还担心被教师提问。这种现象给学生口语和反应能力带来一定影响,严重的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此时,教师应知道初中为重要的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合作学习模式。
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时,教师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应通过相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指引学生关注合作学习模式,没有让学生形成真正的小组,依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减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有效满足英语教学需求。同时,教师调控工作不到位,课堂合作学习实践不够,能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较少,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重点知识,进而降低英语学习效果,不能很好的发挥合作学习模式优势。
(三)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为赶鸭子上架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写,进而使得学生不能积极同教师交流沟通,影响整体学习成绩。
(一)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合作,让学生在相互写作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学会与同学分享结果,让大家在共同合作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因此,在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分别查找资料,通过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相互鼓励中树立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很多时候都认为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要想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What is this in English?”的用法的时候,教师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将教材中的内容表达出来。一个学生随意指出教师中的任意一种东西,就让另外一个学生现场回答,这样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科学、合理的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1]叶海霞.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1):68-69.
[2]陈新.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分析及优化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5,(5):15-16.
[3]陈丽娟.浅析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并对其进行策略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6):71-73.
G633
A
1671-864X(2016)07-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