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潼
(山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本土化视域下的永济道情
王跃潼
(山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由民间说唱发展为戏曲声腔剧种的道情戏,历史沿革由来已久,音乐极具地方色彩,贴近生活,伴随着唱词内容的多样化,越发凸显了曲调的容受性。本文以局外人的身份、本土化的视角,通过对永济道情历史脉络的浅析,旨在端详永济道情的区域发展及影响。
道情戏音乐;功能性;本土化
山西永济道情戏,是依偎于晋东南沿中条山一代的地方戏曲剧种。“分东西二路,永济县东曾家营一带为东路,这路文武兼备,行当齐全;永济西韩阳一带为西路,这路不带鼓板,以三才板击拍”。本文仅对西路道情作简要概述,加之笔者作为观察者和本地人的双重身份,对该戏曲音乐发生现场,有简而概之的描述和解释,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把握地方小剧种的发展。
“上打下句双音连,轻重缓急领丝弦,左拉右扯步相连,上打下叼随时变,左右凤凰单扇翅,上打猴摘桃,急打三点头。”短短七句对三才板的描述,却涵盖了永济道情的基本功。永济道情的萌芽始于唐代,渊源于道曲。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当地民歌小调基础上发展而成。到宋元时期,“由曲子发展成词乐,以及多种说唱音乐的演变发展,直接为南北戏曲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道情作为曲艺的一个类别,受说唱艺术诸宫调的影响,把原来的“道情”和“情声”变成了能够诉说故事情节的说唱艺术,后融入舞台表演,使永济道情日趋丰满。事实上,永济道情的高峰期,在清代中期,据说“不少农村都有道情戏班,常演出表演,说唱技巧的提升和思想内容的发展”,为其延续也带来了契机。此时,这些道情戏班的演唱剧目,不仅局限于历史题词,而且随着时代的革新,不断自编自演时人时事的新剧目。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3月,由王永怀、张子仪、王廷文、尚战云四人组成的永济韩阳道情班,自编自演节目《上民校》参加了山西省第一次民间艺术观摩演出。解放后的1952年和1953年先后又代表山西晋南地区赴京演出,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艺术演唱汇报会,取得优异成绩,并让古老的永济道情名扬四海。
永济道情的演出形式也别具一格,组织形式以班社为主,表演时多人演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伴奏的人可依剧目的类型,在曲调适当的位置进行附和,通常为齐声“嗨”的听觉效果。传统道情的伴奏乐器,只有渔鼓和简板,后经艺人们长期实践,逐渐增加了现代乐器扬琴、二胡、四胡、笛子及鼓板。具有代表性的道情班社——永济黄河道情说唱团,以通俗易懂的唱词内容,别致典雅的旋律姿态,屹立于中条山下。永济道情遗产唯一的传承人及团长——张两省,在老艺人张子仪的门下,勤学苦练,经历常年的巡演和师傅的耐心教授,技艺不断精湛,团里的艺人们多在黄河两岸演出,如今,他同说唱团的其余十人,依旧坚持传统的伴奏乐器,如三才板、三弦、四胡、二胡、低胡、渔鼓、木鱼及简板等。剧本方面,不仅挖掘、搜集、整理出一百多出传统剧目和段子,又随着时代的变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创作新的、符合节庆日等场合的剧本,如本人于2015年正月十五在山西省永济市水域口古村观看的《赞古村表小吃》,剧团共八人进行演出,五男三女,五人坐成半弧型,其余一人站其间手拿碰铃进行说唱,两人站乐队其后进行伴奏,伴奏乐器为,渔鼓和简板、二胡、低胡、四胡、三弦、碰铃、三才板,表演中,并不仅仅只有唱者可唱,伴奏者也可依据乐曲的需要与说唱者进行附和,没有过多的唱词,多为“吼”“嗨”等,类似于劳动号子、民歌小调等歌曲中的衬词。作为局外人对演出的观察,可以发现,演唱者在唱时,乐队伴奏静止,与伴奏采取交错的形式,伴奏在唱词的最后两个字节与唱者同时进入并开始齐奏,再次开唱时又静止,这也是永济道情突出的一个特点。“唱时不伴奏,尾声拖音长,由时为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还常用伴唱”。然而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不随着弦乐器的静止而消音,而是随着说唱者,有重拍地敲击节奏,依乐队整体的加入,再由弱到强。曲调随着说唱者的唱词不断变化重复,循序渐进,给欣赏者带来平易近人的感觉,塑造出耳熟能详的听觉效果。
现今,永济道情从起初参加的各类红白喜事,到如今活跃农村、城市、地区文化,通俗性、民俗化日益凸显,更是带着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弘扬德孝、弘扬真善美,宣传尊老爱幼、弃恶扬善等,确是一种精神之所在。近年来,随着永济市旅游产业的日趋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融入旅游事业的趋势越发热烈,有时甚至不在节假日就能够欣赏到。道情易被群众接受,其地方属性就越显现,无论是曲调、唱词内容,还是方言的运用,都直接造就了它本土化的影响,然而在这其中,日益凝聚的依然是永济人民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
[1]武俊达.戏曲音乐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2]《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3]姚芳.永济道情历史沿革与现状调查[J].运城学院学报,2007,25(1):26-28.
J825
A
1007-0125(2016)08-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