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演员“内心外化”的表现
——从话剧《九儿》到余占鳌的内心世界

2016-08-15 10:08董彦辰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外化戏剧内心

董彦辰

(山东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论演员“内心外化”的表现
——从话剧《九儿》到余占鳌的内心世界

董彦辰

(山东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内心外化”,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化身为角色后,产生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外部动作正确地表达人物的感情,“由内而外,由外至内”。演员要创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首先必须要能真正理解人物、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角色的内心活动和外部动作应该协调统一,外部动作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外部表达手段,只有外部动作而没有内心依据的表演只是一个躯壳;而只有内心依据却没有外部表达的呈现,就无法让观众看到角色内心的波澜起伏。所以说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必须做到内心活动和外部动作协调统一,只有这样,角色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内心活动;外化手段;人物性格

一、内心外化的概念和具体表现

自然、真实的表演,是演员创作角色时的最基本要求。角色的情感发自演员的内心,外化则表现在角色的外部动作上。演员要想在舞台上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就必须通过内心情感的真实体验将角色的外部创作体现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托博科夫斯基说过:“寻找外部创作的要素,应当首先从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出发,角色的外部性格化是演员创作角色体现的最终一部分”。“内心外化”的表现手段,就是演员通过外部肢体表达,将内心的情感体验准确地传达给观众,从而达到内外合一,真正做到由内而外的表演,最终打动观众。所以,“内心外化”的表现手段对于演员塑造出一个成功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演员要创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首先必须要能真正地理解人物、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有自己的理由,同样,戏中的每个角色也都有他自己的心理依据。

“声”“台”“形”“表”是演员训练的四门基础课程,其实就是训练演员如何以内在情感为基础,达到自如地实现情感外放的具体表达手段。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时,要着重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突出角色的个性色彩,化身为角色。演员要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思想和性格特色,探索角色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感,把握角色的基调,找到人物特有的眼神、姿态、步伐、语调及语气,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要在创作中完成一个心理动作的过程,往往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外部动作,要掌握角色的内部性格化,同时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前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认为:外部创作在戏剧表演中是一种最有力的表现手段。外部动作的运用,比其他戏剧成分更重要,丢掉语言、服装、灯光、道具,只留下演员及其精巧的外部动作,则戏剧依然不失为戏剧。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我们不难看出肢体训练对于演员的重要性。

我们排演的毕业剧目《九儿》(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中,余占鳌和九儿两个人的感情,与现在年轻异性的感情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余占鳌和九儿在高粱地野合时,余占鳌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九儿的爱:“俺要睡你。”在九儿死后,余占鳌说:“九儿,要是有下辈子,让俺再抬你一会,风风光光地娶你!”没有“名分”,是他和九儿在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中最大的遗憾。作为演员,如何把编剧赋予角色的台词说好,这是摆在创作中的重要问题,我把余占鳌对九儿的爱、愧疚和九儿死时的心碎,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在表演时充分调动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把死掉的九儿当成是睡着了,怕惊醒睡梦中的她,甚至像哄自己睡着的女儿一样把台词说出来,内心充满彻骨的痛楚,将余占鳌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柔情似水的一面鲜活地展现给观众,让人物形象更丰富、立体,也就更能打动观众。在话剧的不断排练过程中,演员才能找到符合角色的准确的内心活动,这一过程艰难而又充满着欢乐,有时一句话、一个眼神无法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时,我们会感到很郁闷、纠结,但在某个瞬间突然找到灵感时,瞬间的喜悦和幸福则是我创作中最大的动力,正是这一点支撑着我对整个大戏的排练。

二、外部动作与内部活动的关系

演员在舞台上必须要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作三要素”。演员在创作时要时刻牢记这三大要素,并真正将它运用到找寻角色的内在和外在关系上。角色的内心活动和外部动作应该协调统一,外部动作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外部表达手段,只有外部动作而没有内心依据的表演只是一个躯壳;而只有内心依据却没有外部表达的呈现,就无法让观众看到角色内心的波澜起伏。所以说,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必须做到内心活动和外部动作协调统一,只有这样,角色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动作”的含义比较宽泛,往往一个动作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有很多种意思,这就要看演员在创作中是否能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人物关系、规定情境把这个动作的意思表达得具体而精准。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体现着人物的内心变化,哪怕是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简单的转身,都是由内心出发的,作为演员,绝不要简单地去处理它。俗话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需要演员认真思考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真正要说好它也必须把功课统统做足,也是大家常说的“走心”。这其实体现的是一个角色表演的真实性,如果没有这些内涵,那么演员在台上就真的只是在“演”戏,是假的。话剧表演是由“人”(演员)扮演“人”(角色)给“人”(观众)看的艺术,观众来到剧场看演出,看的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真实的表演,演员要通过真实的表演带动和吸引观众走进戏剧情境之中,就必须真实体验、感受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演员的表演是否能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是衡量演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只有做到这一点,演员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这也是衡量一个演员优劣的标准。

三、细致的外部动作设计,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人的面部表情好像天生就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存在的,人类面部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几乎仅次于语言;脸部的各组肌肉群中,任何一组的细微变化都会使人的表情含义产生完全不同的表达,喜、怒、哀、乐这些含义相当清楚地展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所以演员在创作中一定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面部表情,帮助自己投入角色的创作之中。

在我们的毕业大戏《九儿》的创作中,我饰演余占鳌这一角色。在创作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内心外化在创作角色时的重要性。小说中描写得更多是心理和环境、气氛的描述,要扮演角色就要先抓住心理活动的动机,并能将内心活动通过外部动作外化出来。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为揭示内心世界而存在的,一个人的行为、行动都是受到内心情感和思想支配的。如果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仅仅表现了做什么、怎么做,而没有表现为什么这样做,那么这个动作就是单纯地为了动作而做,毫无意义,只是单纯地走调度,所以演员在创作角色时,一定要做到一切动作的根源始于心、始于情、始于爱。外部动作是表现角色的一种无声却活生生的语言,演员的表演是戏剧的核心。一切表演都是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现给观众的,一切都是从“动作中”来,到“动作中”去。

综上所述,话剧表演艺术是以人物的内心活动为创作依托的艺术形式,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必须加强日常的舞台基础训练,同时要重视舞台创作过程中对于角色内部行动线索的梳理、探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每一个角色。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在大戏创作的学习阶段,我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创作实践中也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理论和文化底蕴上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踏踏实实地走好艺术创作之路。

[1]马辉.浅谈用外部形体动作展现人物性格[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李亮亮.浅谈演员如何塑造角色[J].剧影月报,2014(2).

[3]表演的核心元素——动作[DB/OL].http://www.beiyistar.com/jiqiao/biaoyanjq/472.html,2012-07-16.

[4]赵鑫然.试论话剧演员舞台综合技能的培养[J].浙江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5).

董彦辰,毕业学校: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现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表导演艺术研究。

J712.1

A

1007-0125(2016)08-0025-02

猜你喜欢
外化戏剧内心
有趣的戏剧课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