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琰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师父》:演绎别样的武侠
王金琰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武侠电影是中国观众最喜爱的本土电影类型,极富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它之于中国的意义就如同西部片之于美国。近年来,武侠电影借助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向“奇观化”靠拢,作为其核心的“武”和“侠”日渐衰落、涣散,中国武侠电影正遭遇一个瓶颈期。2015年,由徐浩峰导演的《师父》成为硬派武侠电影的又一力作,在武打动作设计、人物形象塑造、拍摄手法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质感,为中国的武侠电影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武侠电影;武打动作;形象塑造
新世纪以来,随着电影工业的改革、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的兴起,武侠电影呈现出新的特点——采用高科技与明星包装策略,制造大片奇观效果,淡化侠义的精神内涵,着力推动武侠电影占领海外市场。因此,许多知名导演纷纷转战武侠电影,如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徐克的《蜀山》《七剑》《龙门飞甲》,陈凯歌的《无极》,陈可辛的《十月围城》《武侠》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影片相继问世。武侠电影在武打动作设计、人物塑造、叙事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于传统武侠电影的转变。
(一)重新解读侠义的精神内涵。武侠电影的核心之一就是“侠”。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早已说出了“侠士”所蕴含的特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在武侠电影里,总会有一位从始至终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但新世纪的武侠电影中塑造的侠义之士却发生了变化。如在《英雄》中,刺客经过内心的挣扎,最终将“刺秦”变为“护秦”,民族大义战胜了个人恩怨,敌我双方的角色也随之出现了转化。由此,代表正义的一方为了民族大义,选择了牺牲自我。创作者对侠义精神进行了重新解读,因而塑造了不同以往的侠义之士。再如《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本已退隐江湖,却不得已再次卷入江湖恩怨之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李安电影里的武侠人物是极富矛盾性的,虽说退隐江湖,但终究放不下心中的侠义。
(二)注重视觉画面的奇观效应。相较于传统的武侠电影注重情节的合理性,着力营造一种历史感,新世纪的武侠电影则更加注重视觉画面的奇观效应,满足受众的视觉审美需求。如《卧虎藏龙》中经典的“竹林打斗”,导演为了将这一画面完美呈现,特意带领全剧人马来到翠竹繁茂的竹乡。李慕白与玉娇龙借助现代电影手段在竹林中穿梭、打斗,使武打场面近似于一场舞蹈,画面清新唯美。究其根本,武功不过是侠义精神的外衣,如果失却了侠义精神,华丽炫目的武功特技都将成为空洞的视觉奇观。过于注重武功的奇观性,沉迷于技术的炫耀,难免造成叙事的粗糙和浮泛。
(三)依赖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传统的武侠电影大多都会由专业武术运动员或者具有武术功底的演员出演,很看重真功夫的演绎。新世纪的武侠电影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下,开始趋向于西方魔幻题材电影。如徐克的《新蜀山》、陈凯歌的《无极》等影片,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武侠片的形式感与仪式感,基本上是借用好莱坞特效,配以中国武侠的某些动作设计,导致故事缺乏合理性。而《龙门飞甲》虽继承了远离人世、荒漠戈壁的传统江湖武侠空间,但从视觉画面来看,并未超越《新龙门客栈》,更多的是徐克对3D技术的一次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被运用到武侠电影中,虽革新了武侠电影的画面和影像,却淡化了民族情感的传承。
(四)塑造点缀式的女性形象。由于受到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在武侠电影中,女性是很少被作为故事主体的。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电影延续了传统武侠电影对于女性的认知。如《黄飞鸿》中的黄飞鸿与十三姨,两人的情感似乎是推进情节发展的副线,也可以说是作为平衡叙事而刻意安排的点缀。而在陈凯歌的《无极》中,张柏芝饰演的无极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激化矛盾冲突,为接下来的打斗寻找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因此,女性在武侠电影中只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并非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师父》是徐浩峰导演的第三部作品,该片讲述了南派宗师陈识背负光大门派的使命北上开武馆,由此触发了一段民国武林传奇的故事。电影摒弃了现代高科技的手段,表现更具现实主义的武功与动作,展示各式各样的冷兵器,塑造了一个别样的武侠世界。
(一)逐渐消解的侠者意识。以往的武侠电影中总有一个侠义之士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自我,但在《师父》中,每个人都带着自己不为人知的目的生存于摇摇欲坠的武林。廖凡所扮演的“师父”承担着门派的全部未来,他来天津只为扬名立万,弘扬本派武学,徒弟只是他圆江湖之梦所借助的手段而已。即便是在天津武行颇具威望的前辈郑山傲,也存有私心,为的是退隐前再扬名一次。在徐浩峰的武侠电影里,没有快意恩仇的侠之大者,也没有为国为民的英雄人士,有的只是漂泊于武行的生存个体。
(二)去“奇观化”的武打动作。导演曾表示,《师父》这部影片零威亚、零替身、零特效。的确,每一个武打动作都精心设计,每一刀都清晰可见,刀起刀落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民国是中华武术的鼎盛时期,武师们没有飞天遁地的本领,只有以肉相博、以命相搏。徒弟耿良辰“初生牛犊不怕虎”,以挟刀柔手力败八家武馆,踢馆时的每一场较量都十分具有仪式感,一拳一脚的真实打斗、刀起刀落的械斗都是在用命去赌。别人拍咏春是展现拳脚,而徐浩峰别出心裁,以兵器作为武打动作的载体。在巷子战这一场戏中,陈识化身咏春大师,一袭长衫,以八斩刀力战八大兵器,一套挟刀柔手被他摆弄得游刃有余,虽杀气外露,但伤人不伤命。
(三)略显诙谐的拍摄手法。传统的武侠片是严肃的,讲究武学或武道,好看之处在于正邪不两立,以武功争得天下第一。而徐浩峰的武侠电影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略显诙谐的拍摄手法,使影片呈现出“昆汀式”的黑色幽默倾向。在呈现人物的荒谬处境时,导演放弃了庄重拍法,依赖现代化的台词,引得观众发笑。如廖凡扮演的“师父”以教授真功夫为由,暂时脱离众人的钳制,却趁大家不注意时转身逃跑,邹馆长说了一句:“南方人,不可信。”众人随即表示赞同。这段画面看起来滑稽可笑,却隐含了导演的价值倾向。影片着重讲述了崩坏的规矩,而死守规矩的每个人都带有些许悲凉的意味,最后都难逃悲剧性的命运。
(四)别开生面的女性形象。通常来说,武侠的主角以男人为主,讲述江湖英勇之士的快意恩仇,而女人在暗流涌动的江湖中充当着陪衬或点缀的角色。但在徐浩峰的武侠世界里,女人却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这也与他本身是女权主义者有关。无论是继承亡夫遗志、担起武行大任的邹馆长,还是步步生莲花的俊俏师娘赵国卉,哪怕是戏份不多的茶汤女,在面对情郎耿良辰遭遇危难的时刻,拔刀也没有半分犹豫。片中的天津武行摇摇欲坠、千疮百孔,军政欲吞并武行,邹馆长身为一介女流,为保武行,借陈识之手杀了军队的林副官,使武行暂逃军队侵蚀的命运。陈识打破了天津武行的规矩,被武行追杀,邹馆长带人追杀未果,只得了师娘赵国卉的一句:“他犯的事,我担着。”这里的女子有骨子里的傲气,就如师娘赵国卉对陈识说的:“男人对女人不重要,女人过的是自己的生死。”在徐浩峰的电影中,天津,不仅是男人的天津,也是女人的天津。
(五)极具年代感的念白。徐浩峰曾凭《一代宗师》获“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电影《师父》的台词简洁有力,却意韵无穷,充分彰显出导演剧本的功力。在导演塑造的民国武侠时代,时势复杂动荡、暗流涌动,凡事都讲究规矩方圆之中的“度”。因此,说话都端着,片中的人物似乎不愿多说一句话、一个字,但也端得恰到好处,绝不拖泥带水,十分具有年代感。比如,陈识在车内对赵国卉说:“我在天津做的事,不要问,猜到了,不要说。”此外,影片中每一句话既是对白,也是独白。师父陈识在院落中与小偷较量,一面向妻子讲述家史,一面用长棍将众人一一击倒,停、打、停的节奏掌控得极其到位。这段台词的设计同样极具年代感,似是独白自述,也似对妻子讲述,更似是对银幕之外的观众钩沉家史。
在新时期,视觉盛宴、明星化、游戏化消费是中国新武侠电影的主要审美卖点,但在种种表象之下,一种消费时代的内在焦虑性正在蔓延,不仅体现在影视制作上,也体现在观众的认同机制上。在影视制作方面,电影制作者无法寻求到新的突破点,一味地采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策略去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使中国武侠电影身陷尴尬境地。在观众认同机制方面,武侠电影持久地呈现出视觉的奇观化、娱乐化,必然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显然,当下观众已不能满足于视觉奇观,他们需要更多的优质作品来契合多元化的心理诉求。
安德烈·巴赞在论及美国西部片的时候说道:“这种类型片过去已经臻至完美,或者说已经达到了经典性,这意味着它必须奋力创新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对于今日的中国武侠电影而言,亦是同理。武侠电影是中国贡献于世界的少有的类型片,不能让这样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止步于此。因此,传承中的变革与突破,便成为了血脉中都有武侠基因的中国电影人肩上的重任。
徐浩峰的《师父》是第三部涉及武行的作品,似乎对于那个时代下的武行有种难言的情结。导演所开创的硬派武侠电影独具一格,不同于经典武侠电影所呈现的视觉盛宴,也有别于香港武打动作片中的激烈打斗,因为他并不是单纯地对于传统武侠电影的回归,而是寄托了自身对于武侠的独特感知与理解。
近年来,武侠电影已不如往昔那样炙手可热,票房也每况愈下,传承与革新是当下武侠电影所面临的难题。而徐浩峰导演的《师父》独创硬派武侠电影之风,其目的似乎并不是拯救经典武侠电影,而是为中国武侠电影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1]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吴青青.武侠电影的美学新变[J].当代电影,2013(09).
[4]王嘉然.庙堂江湖——徐皓峰作品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2).
[5]吴冠平.武之美学器之精神——徐浩峰访谈[J].访谈录,2013(02).
J905
A
1007-0125(2016)08-0107-02
王金琰(199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电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