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漫话《官箴刻石》

2016-08-14 08:43武天合王建岐
中华魂 2016年1期
关键词:刻石碑林泰安

文/武天合 王建岐

反腐倡廉漫话《官箴刻石》

文/武天合王建岐

西安碑林的《官箴刻石》

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博得国内外一片赞誉,反腐倡廉成了中国老百姓街谈巷议的一个重要话题。由此我想起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一方《官箴刻石》。

《官箴刻石》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做官的箴言,是对做官者的规诫和劝勉,也是为官的座右铭。西汉董仲舒在所著《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就有“至廉而威”的名句。一个威字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威权、威力,用来统治民众;二是威信、威望,让民众来服从你的统治。所以,做官者不仅要依赖权力取得威权和威力,还必须要以身正清廉博得民众的威信和威望。

《官箴》文中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根据考证,《官箴刻石》内容先是出自明代曹端之口。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他饱读诗书,推崇孔孟,提倡敦促他人为善,自己必先躬行的原则。在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曹端的学生郭晟科考中举,授西安府同知。上任前专门去拜访恩师,讨教做官之道。曹端对郭晟说道:“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山东巡抚年富便以此为据,进一步撰文为36字箴言,并书写了下来。

《官箴刻石》的文字用楷书书写,庄重而平稳,运笔锐利雄浑,结体匀称和谐,可谓笔笔精到,字字珠玑。说明做官清正廉洁,就能树立威信,办事公道正派,就能安定民心。用当今话来说,为官者,要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就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据考证,《官箴刻石》先是由山东泰安知州顾景祥在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八月刻立于其府衙的。

颜希深是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任泰安知府,他在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于泰安府衙科房破壁中发现《官箴刻石》,赞叹不已,他加跋语后立于府署西侧,以为座右铭。

颜希深的儿子颜俭,是在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任山东盐运使时,泰安知府汪汝弼以《官箴刻石》拓本相赠,颜俭出生在泰安府衙,今见其父遗物感慨万千,称:“俭再拜受读,知先大人扬历中外数十年,以诚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驭属,至今民怀吏畏,尤津津然,称道不衰。其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颜俭升任浙江巡抚后,将此《官箴刻石》重摹上石,嵌诸厅壁,以志先人明训而不忘。

到了颜俭的儿子颜伯焘成年,已经是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颜伯焘为陕西延榆绥道台时,便将其父所传《官箴刻石》拓本摹刻上石,视为座右铭。并在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十月,经长安知府张聪贤之手再跋其后,将《官箴刻石》重新摹刻上石,“置碑洞(即今西安碑林)以广其传”,一直流传至今。

《官箴刻石》是由年富撰文并楷书。年富字大有,安徽怀远县梅桥乡人,原姓严,讹成“年”。跋文中恭定年公,就是指年富。年富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任山东巡抚,故跋文中有“抚洽东藩”之说。他先后在地方和中央部门任职,他不论在哪里为官,都清廉刚正,始终不渝,从而成为一代名臣。

把“官箴”作为为官之策,世代珍传的要数“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颜氏祖孙三代人,他们以显赫的地位成为“二十八世家”名扬华夏,尤以传承《官箴刻石》,惠泽传世而蜚声海内外。他们家居广东省九连山下连平县城内,人称“宫保第”。颜希深、颜俭、颜伯焘三代为官,光宗耀祖,远近闻名。

颜伯焘于清嘉庆十九年考取翰林,省亲去浙江时,其父颜俭拿出先祖《官箴刻石》拓本对他说道:“你已入官场,应知做官之理,这是先人的做官的格言,其实也是我们家族的祖训,切记!”颜伯焘在清道光二年任延榆绥道台,携带其父赠与的家训《官箴刻石》拓本赴任,他言道:“治吏治民愧无报,称然不敢不以公廉自励,同僚知有此本,争索不继。”因五原缺乏刻石之人,在清道光四年颜伯焘请求长安令张聪贤前辈重摹上石,置于碑洞(即碑林),以广其传。同时,也解决了“争索不继”的问题。

张聪贤字爱涛,是安徽桐城名门望族张英的六代孙,张廷玉的五代孙。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进士,选庶吉士。道光初,出权长安。张聪贤在长安创义学20余所,教村民识字,并亲自授课,修《长安志》30卷。清道光四年十月,张聪贤为《官箴刻石》加铭后刻石,置于西安碑林之中,就是人们所说的西安碑林版的《官箴刻石》了。

另外,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山东曲阜郭允礼任河北省无极县令时,也用颜体楷书书写过一通《官箴刻石》,现仍竖立在河北省无极县政府的院子里,那时应该是《官箴刻石》第一次从山东传到了外地。

几百年来,一通源起山东省,流传于河北省、浙江省又进入陕西西安碑林的《官箴刻石》,历经明、清两朝和颜氏一家祖孙三代的传承过程,情节曲折,故事动人。其内容是强调以“公”“廉”为官的理念。且以拓本的形式,被传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四面八方,实在难得。如今山东泰安的《官箴刻石》已亡佚,浙江的《官箴刻石》也不知去向,唯有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展出的《官箴刻石》巍然独存。在反腐倡廉的今天,重读这令人奋发向上的警世的《官箴刻石》,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看传承《官箴刻石》的有功之臣们,并非是喜文好墨、附庸作秀,他们恰恰也都是官箴的忠实践行者。

《官箴刻石》的撰文并书写者,是时任山东巡抚的年富,他官至户部尚书,手握全国财政大权。他忠心体国,“酌赢缩,谨出纳”,钱粮收支大事必自躬亲。他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廉洁自律,深得民心,名重朝野。

《官箴刻石》的首次刻立者,是时任山东泰安知州的顾景祥。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人称一代廉吏。

颜氏祖孙三代更是深孚众望,政声远扬。颜希深,从贡生直至云南巡抚,一路为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躬身为民。至今,当地民间还流传着颜希深母子冒死“开仓放粮济民”的佳话。颜俭,为官一生,以36字箴言鞭策和约束自己。他明于治吏,办案得当,体察民情,为人宽厚,深得百姓的拥护爱戴。颜伯焘,一生不辱祖训,模范践行箴言。他为民修闸引水,兴利除弊,坚持正义,支持林则徐抗英,做出了不少大得民心的好事。

当然,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员,他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中国历朝、历代公正清廉的官员们,还是都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春秋时期,宋国的子罕以不贪为宝;齐国的甄彬以还金为美德;东汉时期的杨震以清白传子孙;盛唐时期的宋璟为官清廉留美名;南宋的包拯铁面无私世代传颂;明朝的于谦以两袖清风为节操;清朝的郑板桥清贫一生美名扬……封建社会的清官廉吏,可以说多不胜数。

实践证明:“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历史上凡是一些正直明事理的官员,都把“廉生威”视为做官的箴言;只要以德养廉,就可以树立崇高的威信;以个人的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率先垂范,就能推动整个官吏阶层的廉洁自律,不过,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啊。

猜你喜欢
刻石碑林泰安
极致的乡愁——泰安九女峰“故乡的月”仪式堂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泰安杂记
谈秦七刻石
Reflections about the Summer Camp of Shandong University
西安碑林
游青田东方碑林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开封行吟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