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摘 要]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通信事业也进一步得到了创新。目前我国各领域均用到了计算机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针对计算机教学中通信部分的差错检测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 键 词] 计算机教学;通信;差错检测;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11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目前,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受到网络数据传输、信息资源拥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差错,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据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就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差错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差错产生原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在具体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通信技术的效率与质量。总的来说,导致计算机通信技术产生差错的因素主要包括:信号衰减、信号失真、噪音影响三个方面。
(一)信号衰减
信号衰竭的原因实际上是指,计算机在传输数据时,其信号在经过相关媒介时由于产生热能而散发损耗,从而导致信号强度降低,最终形成信号差错,这一因素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十分常见,是导致差错的原因之一。
(二)信号失真
信号失真通常分为延迟失真以及振幅失真,这两种情况均是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波形而造成的,有些则由于传播速度而形成,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导致信号失真。
(三)噪音影响
噪音影响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噪音对计算机信号造成的影响通常是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被噪音影响后出现热噪音、传音等,这种噪音会对通信传输造成影响,导致信号失真。
二、计算机通信中差错检测控制对策分析
笔者对计算机通信技术产生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更好地控制计算机通信的有效应用,应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笔者将分别从后向差错控制、前向差错控制、混合差错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后向差错控制
后向差错控制策略的应用,主要通过一个双向通信通道,将待发送的数据划分为独立数据块,对每一个数据块实施检验,一旦检测到差错,便通过反向通道请求重发数据。这种控制策略应用在计算机通信差错检测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二)前向差错控制
除后向差错控制外,前向差错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策略。与后续差错控制不同的是,前向差错控制仅仅需要单工通信,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使数据携带冗余信息,从而确保接收方能准确接受到正确数据。总的来说,前向差错控制最关键的就是纠错编码,目前应用频率最广泛的莫过于:Golay码、RS码、Turbo码等等。
(三)混合差错控制
除以上两种外,混合差错控制实际上就是反向差错控制与前向差错控制的有机结合。发送端发送不仅能检测错误,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内纠正错误的编码,提高ARC方式信息连贯性。
三、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有效应用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隐患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直接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安全漏洞就会让计算机通信技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这就需要通过网络安全协议来保护从而规避这一风险,发挥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了目前社会一个大的趋势,它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商务模式,从而成为人们开展商务活动的一种全新模式,也成了主导模式。所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电子商务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值得期待的,這样一来就使安全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商家以及用户在切身体会到网络给他们带来便利并创造了效益的时候,他们还顾虑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即怎样创造一种既方便快捷同时又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对个人信息或其他私密信息能够提供最好的保护。
(二)增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适用性
技术人员要增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适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才可以保证网络安全协议能够对人为因素的网络攻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这也就说明,执行网络安全协议的目的是不让攻击人员通过任一手段对网络进行攻击而获取他人的关键信息以及相关绝密数据,否则一旦攻破会损失惨重,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网络安全协议在增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适用价值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恰到好处地处理一些用户已经不再需要或者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信息数据,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网络黑客利用这些信息数据再对网络系统进行反扑和攻击。如此一来才可以从真正意义上把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等级提高,也可以把计算机通信技的可靠性增强,这也就增强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适用价值,降低各类风险的出现。
综上所述,筆者对计算机通信技术产生差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检测和控制策略。计算机相关从业人员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意识,促进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承遗,王娟,唐树刚,等.应用于计算机通信中的差错检测与控制技术[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6(2):52-55.
[2]尤许林.应用于计算机通信中的差错检测与控制技术[J].通讯世界,2016(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