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原则研究

2016-08-13 22:13朱锐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8期
关键词:固态载体设置

朱锐

[摘 要] 对大学有形资产管理效益而言,不但在于突出其功能上使用价值,还在于发挥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和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原则应主要考量主流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贯穿原则、特色文化的重点定位原则以及有形资产固态文化设置上哲学与美学的统一原则。

[关 键 词] 精神文化;有形资产;固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4-0030-02

文化既是一個内源性概念,又是一个外拓性概念。文化的内源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关于人类演进历史和社会实践精神的总结和凝练;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文化的外拓性多指逐步修正、完善并相对稳固且含中心精神的社会性外化和发散性影响。从大学有形资产管理效益来说,不但在于突出其功能上的适用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应从发挥有形资产固化载体独特性方面作深入挖掘,即从大学文化建设的角度,探索、实践、总结和凝练并逐步形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有形资产文化载体,这是一所大学走向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

一、固态文化与精神文化融入性是有形资产效益发挥的深层价值

从校园文化的创建层面和影响要素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者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一是以突出文化自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精神文化建设;二是以注重导向引领性和方向性的制度文化建设;三是以强调物化发散性和浸润性的物质文化建设;四是以主张范式外化性和指向性的行为文化建设。只有这四个方面在内容、框架、结构和体系上,形成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补足、相互促进、相互完善和深化的相对统一性的载体设计,才能够形成诸要素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影响合力,以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育人、文化响应的社会希冀。

就校园文化的内容、框架、结构和体系上的载体设计而言,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者互为体系,不可分割,但“精神文化一直作为一种核心存在,并散见于其他文化建设序列中,它是文化建设的有本之木,源头活水。”没有精神核心的存在,其他三者均失去依存,失去探究意义。但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存在,一定要通过特定的物化载体去展现、深发、阐述和解读。所以,物质文化建设作为最直接、最直观的精神外化,被赋予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特别是校园有形资产。作为与大学人才培养结合度和显示度最高的有形固态载体,只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框架,系统合理地设定其布局与规格,不但可以在功能层面发挥效用,还可以通过对精神文化的契合,推动大学文化育人的根本主张,拓展有形资产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促进资产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的高度衔接。

二、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原则

作为精神文化最为直接的附着载体,有形资产这一固态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精神文化的内核及相关要素如何呈现、展示,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甚至延展、深发精神文化的价值内涵,这是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因为,大学精神文化的涉面性相对较大,文化价值的应用层面也是林林总总,如何把这些散见于各个事业层面、各项工作类别中的精神文化核心通过有形资产固态文化的设置、摆布和影射,使校园群体对精神文化的认知和捍卫,在各自的内心形成一种认同、集中、凝聚、共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外化后的精神文化解读更加深化而广博,磅礴而有序,这是校园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需要阐释的重要问题。

(一)主流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有形资产固态载体的贯穿原则

高等学校的办学运行系统与社会关系和结构相比,显然较为简洁与纯粹。大学里只是教育者和受众这两类核心主体,在校园范围内开展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与互动,并在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動、生活这一过程中,实现智慧、知识、技能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行为、思想、观念的输出、交织、判断、取舍、选择和作为。所以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关于精神文化的外化设置、引导与解读,需要在内容上确立校园行为主体互动全过程的贯穿性原则。

(二)特色文化的重点定位原则

每一所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各自的办学过程中除了贯彻主流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要旨以外,都会在自己的发展实践中形成特殊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文化样式。例如,每个校内的办学主体(二级学院、系)都可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凝练并总结出这个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会计专业可能首先提倡的文化中的“真”,就是不做假账,意即“诚信”,那么诚信文化也就可以引申为道德文化诉求而成为这个专业的文化内核。法学专业可能追求的是“善”,就是公平与公正,意即“正义”,那么正义文化就应当是一种文化诉求。艺术设计专业可能追求的是“美”,那么“匹配、留白、用足、补缺”等哲学原理,可能就是一种文化诉求。所以,每个校内办学主体都可能深发出自己的专业文化,这是一种文化样式。其次,从学校的层面上讲,也会形成全校性的文化崇尚。例如,创新创业文化,它可能不是某一个专业的特色主张,却可能是全校性的素质教育所必备的要素。那么创新文化、创业文化中的勤勉、自省、坚定等文化素养可能视为核心。有的学校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中,提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活动理念、活动内容、活动载体、实现路径、评价体系等,那么社会实践文化、志愿服务文化中的“实践出真知”“服务他人快乐自己”就可能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样式。

所以从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角度而言,这种文化样式存在三个层次上的探究:(1)在每个办学主体的特定区域内,如教学楼、办公室、实训室以及相对集中的学生聚居地,重点设置各自专业文化所崇尚的有形资产固态文化要素,把各专业文化所需要的核心文化指向准确而深入地定位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以实现特色文化的植根性影响。(2)对于全校性的特色文化,也应在固定区域设置特定的有形资产固态文化设施。例如,体育运动区域的拼搏精神;图书阅读区域的独立思考精神;山水区域的低碳人文精神;创业教育区域的创新精神等,也要实现特定区域的特定的文化定位。(3)在有形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体现特色文化。如,在实验实训器材、设备、教具等有形资产这一载体上设定各特色文化的文字、形态、图案等影响要素。

(三)有形资产固态文化设置的哲学与美学的统一

当我们解决内容摆布上的全面铺陈与重点定位之后,不得不考虑的是有形资产固态文化的具体设置问题。有形资产固态文化的摆布直接决定了精神文化的发散效果,所以精神文化内容的有形资产固化形态设定需要更加科学与审慎。

通过有形资产固化形态去反映并衍生精神文化的内涵,首先要做到有形资产上的“形”、精神上的“神”等两者之间的统一和融合。就形态摆布而言,在追求了精神上的“全”“重”之后,就需要考量其“美”的问题。美学,可能不是一种独立而纯粹的学问,因为对美的阐述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审视,美学有自己的文化源头。我认为,美的阐发离不开对哲学的意义依归。所以哲学原理对于有形资产固化形态的摆布与设置具有极为深邃的参考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大多数学校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中专、中技、中师等中等学校升格而来,由于规模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在升格后的数年内就基本完成新校区建设。所以,当前我们考量的有形资产固态文化建设问题,是建立在已成形的校园空间结构内的。更多涉及的是固化资产的调整。此时,需要按照哲学原理指引下的美学原则进行系统设置和布局调整。

我们认为,有形资产固态文化的布局需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1)留有余地的“有缺”原則。精神文化的内核一般是相对恒定的,但精神文化的衍生力极强,可能会深发出之前所没有涉及的文化范式,所以一旦我们用尽了校园空间,那么深化后的精神文化将难以通过有形资产的再次调整而实现全局上的链条性和层级性。(2)不冲突的“和谐”原则。精神文化的内容可能是多面的,也存在设置上的交叉,但这种文化交叉只能是文化上的补足与互进,而不是精神原理上的矛盾与冲突,否则有形资产固态文化的设置将带来思想与观念上交锋,而有悖于文化嵌入。(3)不充盈的“多元”原则。再美的物化设置,如果在视觉上一直存在饱满和充盈,那么就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心理阻碍。比如,一所學校到处都是满眼的石制型或展板型物化成果,那么有可能在视觉上就会产生物我两望的负面效应。所以,物化设置应考虑多元性、层次性和空间性的立体影射效果。总之,校园有形资产固态文化的摆布如果能够真正考虑“有缺”的哲学准则,考虑“和谐”的美学原则,考虑“多元”的视觉映射感,那么精神文化的物化效果就有可能精彩呈现。

参考文献: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固态载体设置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巧克力,不只好吃这么简单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英特尔发布采用3D NAND技术的数据中心级固态盘
替代你的机械硬盘吧!3款热销SSD固态硬盘对比体验
漫谈Windows 7对固态硬盘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