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语言经济学”: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研究

2016-08-13 05:48刘国辉张卫国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

刘国辉 张卫国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语言经济学”: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研究

刘国辉张卫国

摘要: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研究发现,外语能力与中国城市居民工资收入显著正相关。不过,外语能力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在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分位数回归结果还发现,外语能力回报率随着人群阶层收入分布状况而变化,这种变化在不同外语能力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新的历史时期语言的经济价值及其社会贡献的理解,为外语能力在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 外语能力; 工资收入

一、引言

二、数据、模型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本文数据来自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数据。本文模型中被解释变量是受访者的月工资收入,解释变量是外语能力。调查通过询问“您对外语的熟练程度如何?”,让受访者在“一点也不懂”、“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看一些简单的文章”、“比较熟练地听说读写”和“非常熟练”等选项中做出选择,自评个人的外语能力状况。自评外语能力虽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但它在语言能力与收入关系研究文献中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基本可以反映出个人外语能力状况。本文根据调查问卷将外语能力划分为精通(“比较熟练地听说读写”和“非常熟练”)、一般(“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和“能看一些简单的文章”)和无(“一点也不懂”)三个等级,以“无”外语能力为基准,考察对比外语能力及其高低程度对我国城市居民工资收入的影响。

控制变量不仅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基本个人特征变量,还包括当前工作年限、个人受教育年限、父母受教育年限等其他反映个体差异的变量。由于劳动者的职业和工作性质也会影响到个人工资收入,不同职业和行业间工资是存在着差别的。例如,商业、银行、旅游服务等行业中工作的职员工资相对较高,但同时这些岗位对外语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如不对行业和职业加以控制,会夸大外语能力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因此,在计量回归中,我们对劳动者的职业和行业等变量进行了控制。其中,行业变量包括13个大类,分别为农林渔牧业、采掘制造、煤、电、水生产供应、建筑、地质勘查、交通邮电、批发零售及餐饮业、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社会服务业、科教文卫事业、机关团体、其他行业。职业变量包括8个大类,分别为机关、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渔牧人员、生产和运输工人、军警、其他。为了进一步克服职业和行业变量对收入的影响,我们还对劳动者的工作场所(分为户外、车间、室内营业场所、办公室等)也进行了控制。

(二)计量模型与方法

估计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可以使用明瑟方程:

lnYi=α+βFLANGi+γXi+εi

(1)

其中,Yi是个人收入,FLANGi代表外语能力,β为估计参数,Xi是一组个人特征向量(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等,作为控制变量),εi是误差项。

严格地讲,方程(1)还不能准确反映出外语能力(FLANG)对工资影响的真实水平。其中一个问题是遗漏变量问题,如“能力偏误”。现实生活中,我们观测不到能力变量,该变量在以往研究中常常被省略。但是个人能力的确会对工资等劳动力市场的个人产出产生影响。本文估计外语能力对收入的影响,但这里的外语能力并不是个人能力的代理变量,如果不加处理,可能会导致外语能力的影响被过高估计。教育经济学中,常常通过控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来解决收益率的“能力偏误”问题*Card, D., “The Causal Effect of Education on Earnings”, in A. Orley and D. Card (ed.),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Volume 3,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1999.。许多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背景通常有助于提高个人能力*Carneiro, P., and Heckman, J. “Human Capital Policy”, in J. Heckman and A. Krueger (ed.), Inequality in America: What Role for Human Capital Policie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5.。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能较好地体现家庭背景。因此,本文使用了父母受教育程度作为个人能力的代理变量。

综上,本文的OLS回归方程如下:

lnYi=α+βFLANGi+φEDUCi+φWORK_EXPi+δABIi+μWPi+γXi+εi

(2)

其中,Yi是月工资收入,EDUCi是受教育年限,WORK_EXPi是当前工作的工作年限,ABIi是父母的受教育年限,用来刻画个人能力,WPi是一组包括行业、职业和工作场所的特征向量,Xi的含义与方程(1)中的含义一致。

为了进一步提高估计的准确程度,我们还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OLS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法有助于克服部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尽管不能完全解决),更重要地是,它能够有效地克服样本选择偏差以及样本中其他因素导致的可观测的异质性问题。

三、实证结果与讨论

(一)外语能力的总体经济回报

表1中1-4列为城市男女混合样本外语能力对工资收入影响的OLS回归结果。

表1 外语能力对工资收入的影响(OLS估计结果)

注:(1)括号内数字为t值,***、**、*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2)行业变量包括13类,分别为农林渔牧业、采掘制造、煤、电、水生产供应、建筑、地质勘查、交通邮电、批发零售及餐饮业、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社会服务业、科教文卫事业、机关团体、其他行业。(3)职业变量包括8类,分别为机关、企事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渔牧人员、生产和运输工人、军警、其他。(4)工作场所变量包括5类,分别是户外、车间、室内营业场所、办公室和其他。

第1列回归方程右边仅放入解释变量以及性别、年龄、年龄平方和民族控制变量,一般和精通的外语能力对人们月工资收入增加的贡献度高达35.2%和95.8%,并且统计上在1%的水平上显著。当然,该回归系数存在着严重的向上偏误,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外语能力对工资收入的回报率,还需要加教育、工作经验等一系列变量,以纠正回归偏误问题。第2列中增加了工作经验和受教育年限等控制变量,外语能力回归系数得到了极大的纠正,精通外语的回归系数下降了近50%,而一般外语能力的回归系数约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第3列增加了受访者父母受教育程度以控制“能力偏误”问题。外语能力的回归系数下降虽然不大,但还是有一定的变化。这说明“能力偏误”问题在收入方程中是的确存在的。

最后,第4列中回归方程在前面基础上加入了行业、职业和工作场所变量,以控制劳动力市场自身条件对收入的影响。可以看到,精通外语能力的回归系数又有了明显变化,下降了4.4个百分点;而一般外语能力回归系数下降不多,有1.7个百分点。至此,第4列中的回归方程与我们前面改进的方程(2)一致。此结果表明,外语能力与工资收入显著正相关,和不懂外语(无外语能力)相比,精通外语可以使人们月工资提高43.4%,而懂外语但不精通(一般外语能力)也可以使月工资提高近8%,二者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外语水平高低因人而异。为了考察外语水平对男女工资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我们分男女样本对方程进行了回归,结果见表1第5、6列。女性精通外语的回报率为51.9%,明显高于男性的38.1%;但是一般外语能力在女性身上的回报率却低于男性的回报率,二者分别是5.2%和10.3%,并且女性一般外语能力的回归系数统计上不显著。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女性精通外语的回报率高于男性,而一般外语能力的回报率低于男性,可能的原因在于工作类型、工作环境和职业类型上。较比男性,女性更多地从事于文秘、行政、公关、服务等职业,上述岗位对外语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外语能力对女性工资影响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如果精通外语,可能会对其职业生涯产生一个较大的提升作用。这能解释为什么精通外语的女性的工资上升空间巨大。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识别估计的准确度,我们利用PSM方法对前面OLS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通过倾向得分值相同或相近的样本匹配,PSM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就业样本的样本选择偏差,控制一定的内生性,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样本中其他因素导致的可观测的异质性问题。首先,我们利用Logit模型估计了样本中拥有一般外语能力人群和精通外语人群的倾向得分。其次,依据倾向得分,分别利用最近邻居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方法对处理组和控制组进行样本匹配。最后,根据处理组结果以及依据倾向得分建立的反事实结果的均值,计算出平均处理效应(ATT)。

表2 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PSM估计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1%,5%和10%统计水平上显著。

PSM的最终估计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PSM估计和OLS估计结果中外语能力对工资影响的系数均为正,显著性上也基本一致。估计系数大小方面,除一般外语能力对男性工资影响的系数高出OLS估计系数较多外,其余结果与OLS结果相差并不十分明显。这些表明,在中国外语能力对个体工资收入的正向影响是稳健的,前面基于方程(2)的OLS回归也是可靠的。

(三)外语回报率在不同收入阶层人群中的差异

外语能力之所以能对人们的工资收入产生影响,关键在于语言能力作为人力资本也是稀缺的*张卫国、刘国辉、陈屹立:《语言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7期。,人们学习外语和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资一样,可以产生经济回报。张车伟*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发现,教育的回报率不仅随教育程度变化而变化,还随收入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即表现为收入越高的人教育回报率越高,收入越低的人教育回报率越低,进而会产生富者更富有、贫者更贫穷的“马太效应”。那么,语言能力作为人力资本与收入之间是否也会存在着类似的关系,或是有所不同?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我们又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外语回报率进行了估计。分位数依次选取0.05、0.1、0.25、0.5、0.75、0.9和0.95,代表人们的收入变化。各个分位数回归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和教育收益率相类似,精通外语的回报率总体上也随收入水平增加而增加。除0.05和0.1两个分位数上回归系数不显著外(这说明精通外语对收入最低层的人们没有影响),其余系数均在1%或5%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基本上也逐渐增加,0.95分位数回归结果达到67.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但有趣的是,一般外语能力的回报率的不同分位数回归系数却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呈下降趋势。0.05分位数回归系数最大,对收入的影响达到16.8%,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0.25分位数开始回归系数依次递减,在0.25、0.5、0.75分位数上对收入的影响分别是11.1%、8.3%和6.4%,0.90分位数上稍有上扬,但在0.95分位数上,回归系数为负,且统计上不显著。

综上所述,精通外语的回报率呈现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而一般外语能力回报率呈现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外语能力回报率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中呈现出上述变化,一方面可能与人们的工作类型、职业类型有关;另一方面是人们基于语言人力资本投资弹性做出选择的结果,也符合外语学习的现实情况。与受教育程度不同,外语能力不是通过受教育年限简单累加就能获得的,还取决于学习愿望、学习效率和经济实力等等其他因素。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单语制国家,要想达到精通外语的程度,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因此,对于一般外语能力而言,它的需求弹性大,如果学习成本发生变化,中低收入人群不介意增加对外语的投资,即加强外语学习(毕竟在普通人眼里,外语也是一种知识技能)。由于只将外语能力提高到一般水平,收效相对较快;而对于精通外语而言,它的需求弹性小且见效缓慢,因为将外语能力从一般提高到精通,不仅耗时费力,花费金钱,还意味着要有很大的决心和毅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当学习成本发生变化时,只有那些较高收入人群才会有经济实力并且愿意对外语进行投资。在一定范围内,收入越高,精通外语的回报率也会提高。也正因如此,一般情况下精通外语的人多数属于较高收入人群。

表3 收入方程分位回归估计结果

注:(1)括号内数字为t值,***、**、*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2)回归方程还包含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年限、教育年限、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行业、工作场所以及常数项等,本表省略了其估计结果。

四、结论

本文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经济价值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中作用的理解。作为一种技能,语言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属性,语言(特别是外语)学习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它与投资于教育、健康等一样,也具有生产性,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收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

[责任编辑:邵世友]

收稿日期:2015-03-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外语能力的工资效应研究”(15JLB091)。

作者简介:刘国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博士后(麦迪逊 53706),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延吉133002);张卫国,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教授(济南 250100)。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in China Labor Market:A Study on the Wage Premium of Foreign Languages

LIU Guo-huiZHANG Wei-gu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2, P.R.China;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R.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wage premium of foreign language in China’s labor market.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high economic returns to foreign language in China. The returns differentiat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turns to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also var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These finding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 economic value of language and the role it plays in the labor market of China.

Keywords:Labor market;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Wages

猜你喜欢
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
农民工工资收入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城乡劳动力结构变迁影响因素透析
关于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整合问题研究
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
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的调查
现行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的认识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