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挡在你面前的是什么样的难题、困境或障碍,总有不走寻常路的妙计。注意,前方大拨新鲜出炉的方法正在靠近。
“打破固定观念,跳出思维框架”,听起来是不是比那件压箱底的双排扣毛衣还要老套?道理我们都懂,然而我们常常在脑子里把问题翻来覆去一百遍,依然找不到创新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因为不管是列出利弊清单还是打电话向老妈求助,我们都习惯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问题。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定势?创造力是不二法宝。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桑·贝罗科博士表示:“戴上创造力这副特殊的眼镜,你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管是收拾另一半留下的烂摊子还是制定令全公司拍案叫绝的营销计划,运用以下招数,意想不到的点子触手可得。
招数:假装问题不重要
尝试:在心理上与问题划清界限,权当自己是在帮别人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它不是你的麻烦),或者默念三遍“期限还早着呢”(其实不然)。
解释:德克萨斯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聪明的大脑》作者艾特·马克曼博士解释,这招能帮助你审视全局,拓宽思维。要知道,倘若一叶障目,自然看不到对策。
因为逾期被上司狂吼的滋味,相信你不会陌生。其实很简单,把问题视为一个整体,报以理性或冷静的态度。例如,当你憧憬几个月后的假期时,心境是何等开阔;相较之下,临行前打包的那个晚上,你却是忐忑的。专家利用这种方法产生“心理距离”。《实验社会心理》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该方法有助于人们想出更具创造力的解决之道。
招数:把难题画下来
尝试:画出时间表或图表,帮你看见良策(我们说的是目光锁定纸上,是真正的看见)。
如果你想换一条更理想的通勤路线,不妨把各条路线画出来,找出最通畅、最短的路线,或者再把你最爱的咖啡馆规划进去。如果你的任务是削减部门预算,画出人员构架图,每个岗位的职能一目了然,人浮于事的现象还能逃过你的火眼金睛吗?
解释:想当然是很多人的毛病(例如,风景优美的路线比州际道路更长)。马克曼称,画图或列表让原本隐藏的假设无所遁形。当你的眼里只有问题时,细节喜欢和你玩躲猫猫;相反,在图表面前,细节呼之欲出。
招数:歇一歇头脑风暴
尝试:你还坐在办公桌前,死盯着电脑冥思苦想吗?别浪费时间了。站起来溜达几圈,如果你在家,甚至可以美美地泡个澡(传说阿基米德就是在浴缸里发现了浮力定律)。
解释:研究创造力的人员相信,当人们放松紧绷的神经时,灵感往往不请自来。《更好地思考:创新者的思维指南》作者蒂姆·霍森表示:“休息让大脑转为后台工作,在有效‘重启的过程中,将漂浮的信息碎片一网打尽,拼凑成整体。”
招数:在你想给大脑放假时工作
尝试:无论你要搞定的问题是什么,选择在你自认不是最佳状态的时候下手。如果一大早你总是感觉迷迷糊糊,很好,处理问题的良辰吉时正是起床时刻(要是够胆,请放下咖啡);假如你晚上最爱做的是甩开所有包袱,窝在沙发上第N次看《老友记》,不妨抽点时间,想想可能的解决办法。
解释:在贝罗科看来:“在注意力没那么敏锐的时候反而能帮助你捕捉直击问题的新鲜计策。”《思维与推理》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面对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答案的测试(例如学术能力测验)时,清醒而敏捷的思维是拿到高分的保障;然而说到创造性思考,过分的头脑风暴其实沦为了能力的绊脚石。
因此,假如困住你的问题拥有无限的解决之道,并无唯一“正确”的答案时(比如你试图向更多的人推销产品),不妨降低关注度。太过投入的结果可能是一项繁冗的解决方案。
招数:告别普通的办工桌或空间
尝试: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只要不是你通常解决问题的场所。在街道尽头的咖啡店泡上一个小时,或者索性找一间空的会议室,另起炉灶。
解释:还记得上学时旅行考察的意义吗?在你攻克在教室中面对的相同难题时,旅行考察能给你注入新的刺激,扩展视野(如果你在学习恐龙,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打开思维的关键在于环境的改变。
霍森指出,我们会下意识地把环境与在此环境中的经历联系起来。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好事(在平日学习的教室里考试,能提高你的表现);但有时也会阻碍你的创新思维。此外,新环境意味着不同的刺激(人、装饰等),能触发另辟蹊径的思路。
对拖延说不
如果不开始思考,问题如何解决?可是在与拖延症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不妨试试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专攻拖延症的专家蒂莫西·A·佩里博士的方法。
1.实话实说。承认吧,钢笔不见了不是你还没有着手的理由——不愿面对工作才是真正的原因。
2.告诉自己,完成任务的热情到了明天也不会增加一分,何况到那时,你的时间又少了一天。
3.从某事开始。哪怕只是一丁点的进步也会化作动力,鼓励你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