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职业兴趣理论研究综述

2016-08-12 09:31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量表职业研究

景 毅

(新疆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国内外职业兴趣理论研究综述

景毅

(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职业兴趣是兴趣研究的重要分支,基于各种兴趣理论的研究产生出不同的职业兴趣理论。文章从职业兴趣的含义、研究意义、测量问卷的发展历史、影响因素、培养策略、工具等六个方面对职业兴趣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国内外;兴趣;职业兴趣;测量方法;量表

人的一生,是职业发展的一生。对个人而言,职业意味着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对组织而言,职业意味着效率和发展;对社会而言,职业意味着文化发展和进步。职业如此之重要,人们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呢?很早以前,心理学家们就认识到兴趣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本文就近百年来有关职业兴趣的研究作一简单介绍,以期对我国职业兴趣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人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有所裨益。

一、兴趣及职业兴趣的含义

已有不少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兴趣”下定义。杜威认为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J.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能把心理能量根据事物的主次或重要性等性质来进行分配和调节。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国外对职业兴趣有两种普遍的定义,一种是Hanson (1973)认为职业兴趣是喜欢且持久的一种取向,是了解一个人职业和教育行为有用的工具。[1]另一种是Holland的人职匹配理论。认为人有六种兴趣倾向,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倾向的环境,则人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就高。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龙立荣等人(1991)认为职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选择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即职业兴趣是个人兴趣在职业上的体现。刘广珠(2000)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出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当兴趣直接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之为职业兴趣。李永鑫(2003)认为: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并力求认识、掌握、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极积思考、探索和追求。职业兴趣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兴趣的研究意义

研究职业兴趣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其对于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及稳定性、组织承诺有较强的相关性和预测能力,总的来说就是众多研究证实职业兴趣对于人职匹配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在于个人由于其特质而对特定行为有兴趣,此类行为所对应的职业环境与其个性相匹配,这种匹配将导致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首先,职业兴趣能够较好地预测人职匹配:根据Holland的理论,每种环境对个人有特定的要求,奖励特定行为,提供独特的机会,鼓励特定价值观的展现,从而强化相应的人格特征。个人会展现其技能和偏好,追求其所代表的人格类型的价值观。工作环境会招聘和保持与之相一致的个人,若不一致则身处其中的个人会遭到磨损。个人会更喜欢和坚持在与其个性一致的工作环境中,因为环境会要求其所具有的能力,培养其所重视的价值,提供其所喜爱的机会;反之个人会离开其所不一致的环境。个人特点和环境特点相互作用,影响对于个人是否匹配其工作环境的预测,从而导致职业兴趣影响工作满意度(e.g.,Dawis,1991; Rounds &Tracey,1990)、组织承诺、工作稳定性(e.g.,Holland,1996)和绩效 (e.g.Ghiselli,1966;Str ong,1943)。

研究也表明,职业兴趣和个人感受到的与之相对的职业的匹配度有明显正相关;每个职业兴趣和其相对应的职业之间匹配度的相关都比其他职业的匹配度要高。[2]

职业兴趣的分化程度影响着职业决策的可预测性和绩效:分化性是用来描述各种类型成份或各种环境模式在真实的个人或环境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得分的差别越大,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的分化性就越高,其职业兴趣的类型特点也就越明显。[3]分化程度更高的个体有突出的兴趣类型、显著表现出其所代表类型的典型性行为,其职业选择会更有可预见性、更愿意去寻找和坚持在与其性格特质所一致的环境中,发展出有益的职业成就,从而也有更高的绩效。

其次,职业兴趣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根据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Holland发现以下两个现象:大多数人报告他们很幸福;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幸福。

再次,兴趣与环境不一致则导致受挫,持续地阻止个人展示其人格中的能力或表达其价值观将会导致长期的主观幸福感和满意感的下降,短时期的挫败则对满意感和幸福感影响较为短暂。[4]

最后,研究职业兴趣有助于实现人才和职业的正确匹配。当个人进入适合其特点的职业环境中时,其所提供的条件和机遇有助于发挥个人潜力,使其获得机会从事其真正擅长的事业,达成自我实现,促进其能力的不断成长和经验的增加,从而更进一步地发展其本身特性和兴趣;同时职业环境在获得适合其特点的个人时,能够通过安排个人在相应的岗位从而更好地发挥组织应有的功能,适应组织的目标,满足组织的发展。

三、职业兴趣理论发展历史

1912年桑代克对兴趣和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瑟斯通编制了《瑟斯通职业兴趣调查表》。1915年,霍尔和梅乐也编制了《兴趣测量问卷》。随着人们对职业兴趣的关注度的增加,Kuder进行了对职业兴趣的系统研究,将职业兴趣分为户外类、说服类、机械类、计算类等10类。

1956年,Roe根据职责、能力和技能,提出了圆形模型。Roe将职业分成技术、户外、科学、传统等8个反映活动主要焦点的领域,用一个特定的圆形排列来表示。

图1 ROE的圆形模型

1958年,Holland提出了著名的职业兴趣的六边形模型。他把职业兴趣划分为现实性、研究性、艺术性、社会性、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缩写:RIASEC)。他用一个六边形来表示六种类型之间的关系,每个焦点表示一种类型。该模型的特点是:相邻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大,相隔的类型之间相关次之,相对的类型之间相关很小。

图2 Holland的六边形模型

1976年,Prediger提出了维度模型。他考察了“人——事物”和“资料——观念”这两种维度与Holland量表相关之间的匹配程度,而这两种维度构成了Holland的理论基础。

图3 Prediger的维度模型及与Holland6种类型的对应图

1979年,Gati提出了层级模型。他考虑了各种类型之间是否为完美的圆形或者六边形。他认为Holland的模型并不能充分地说明各种类型之间的关系,而各类型之间的关系应更加复杂。[5]Gati还进行了分层结构与圆形结构之间的比较。比较发现,分层结构比圆形结构在各类型的亲近性比较上更具有可比性,分层结构预测的平均百分率也高于圆形结构的预测百分率(t(14) = 2.65,p<.05.)。[6]

图4 Gati的层级模型

1995年,Tracey和Rounds首次提出了球形模型。他们认为,职业兴趣结构由3个维度构成:“人——事物”“资料——观念”和“名望”。[7]另外,Tracy(1996)在六边形模型上面加上了社会赞许性因素,认为人们对职业的兴趣是受到社会赞许性影响的,应该在六边形上面加上这一协变量。

图5 Tracey-Rounds的球形模型

四、职业兴趣测量问卷的发展历史

(一)国外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

Strong所编制的SVIB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量表。对该量表,曾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修订。Strong (1962,1963)和Strong等人(1964年)公布了针对男生形式的SVIB(1938)修订版。针对男性的量表包含之前的400个项目中保留的298个项目范围内的49个重写的项目。[8]1940年出现了SVIB的女性版,这两个版本最终被D.P.Campbell进行了合并,于1974年产生了适合于男、女样本的兴趣问卷SCII。目前SCII的最新版本是于1985年由J.C.Hansen修订的版本。

还有,Kuder于1936年编制的KVPR。它既适用于中学生又适用于成人,可用于他们的择业和安置。之后Kuder在KVPR的基础上,变质了只适用于中学生的KGIS和只适用于成人的KOIS。1985年版的KOIS又增加了个人匹配一项。

二战以后,特别是Holland的职业结构,分类理论出现以后,开始出现大量的职业兴趣问卷。较为著名的有Holland的VPI,最终发展为SDS,有Jackson的JVIS、COPS、OVIS等。

国外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趋向随时间而变化。过去,Super和Crite(1962)描述了提供职业兴趣测量的主要方法。最广泛地受认可的方法是,被试对一些问题表达自己的喜爱程度的测量法。选择问题和对数据进行权重的方法有:遵从标准的逻辑或常识;找项目的高度相关性,项目集群内和集群的相关性低的其他项目中体现的同质性;实证分化,其中所选择的职业群体成员项目的反应必须区别于较一般参照组的个体反应。

但是过去的方法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这种过去的方法不存在明确的限制,完全是按照观察方法来决定职业的类别等。[9]因此,现代职业兴趣问卷的设计大致按照如下程序:维度、项目的设计;施测过程:测验项目设计完成后,做取样检测;各项指标的测定:需要剔除极端反应问卷(防御性反应、主观倾向的不同、个人兴趣范围的不同等原因会造成它);实证效度;题目的扩充与筛选,以保证测验的完整性。

(二)中国国内的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

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于国外,根据已有的相关理论,收集数据,找出相关性。1996年,白利刚等人根据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结合中国特点,编制了《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由活动、潜能、职业和自我评判4个量表组成。通过对大学生的因素分析,共有138个项目,该量表的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都良好。同时研究者还对该量表进行了多特质多方法的Lisrel模型各成分间的比较检验法,结果表明,来自方法偏误的影响不大。刘广文等人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职业、工作活动、自我评价3个方面,列出268条项目,对中国5所高校的270人进行了调查。并对该资料进行了因素分析法,在职业、工作活动和自我评价三方面内容中得到了符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因素结构,效度和结构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五、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

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认识、社会认同等方面。

社会对职业兴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社会的认同对个人自我的认同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角色理论提供了一个社会关于性别印象的研究框架,男性与女性分配到的职业不同深化了性别认同的差异,反过来这种差异会再一次强化不同性别在职业选择上的差别意识。社会要求男性与女性扮演相应的角色,而个体也从周围的期望以及行为中学习到行为、扮演的方式。Bubany和Hansen(2010)考察了出生年代分布在1976至2004年间的被试,以5年为一组划分世代。[10]依据Holland的职业兴趣分类,发现随着世代越来越年轻,企业型兴趣在男性被试中有显著的下降,而现实型和研究型兴趣在女性被试中有显著增加,男女性之间常规型、企业型、研究型兴趣差异逐渐减小。这是在美国随着男女平等观点的普及以及社会对女性工作的抵抗减少而使得男女性社会角色渐渐转变带来的影响。

气质作为一种先天因素,对职业兴趣的影响不容忽视,Thomas等人(2001)对7000多名8至17岁的学生做了气质与职业偏好的调查,并集中研究了8至10岁年龄层,发现了显著的气质与职业偏好的相关。[11]Thomas等人将气质描述为个体对能量投注、动机、决策的信息来源、决策过程、时间框架的偏好,并使用SSQ将气质划分为4对气质类型:外倾/内倾,这类区分趋向他人或者避开他人;实践/想象,这类区分做决策时的依据来自个人经验还是理论;情感/思维,这类区分做决定时根据主观还是客观标准,做决定的目的是和谐还是公正;组织化/变通的,这类区分做决定时是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气质与职业偏好的显著相关在8至10岁的儿童身上就被发现,说明这个时期的儿童就已经开始思考职业选择。

衡书鹏(2012)探讨了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兴趣间的关系,对62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简式人格问卷(NEO-FFI)、职业价值观问卷、Holland编制的职业兴趣测验,简式人格问卷测量“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问卷测量“声望、保健、发展”三个纬度,获得的结果说明人格因素对职业兴趣的显著影响是比较自然的一个结果,因为人格因素广泛而持久地影响着个人的方方面面,职业兴趣可能是人格特质在职业维度上的投影;另外价值观对职业兴趣的影响为教育提供了借鉴,声望因素指为他人工作、有利社会的性质,保健因素指工作提供的身体上的保障以及精神上的安全感,比如稳定并且不紧张的工作,发展因素主要体现对工作性质的要求,要求符合自身需求、习惯、继续发展期望的工作。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职业的理解以及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因而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外界提供的信息会影响职业价值观。

以上研究中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对职业兴趣的影响侧面反映了职业兴趣培养的作用。就个人来说,如果已经拥有了职业目标,那么职业兴趣的培养就相对容易,而没有目标时,参与各种活动、见习、拓展见闻都能对寻找、培养职业兴趣起到很大作用。

六、职业兴趣的培养策略

职业兴趣注重后天培养,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好奇的目光与探索的精神接近周围的事物,发现新的观点与价值,这样可以在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回旋余地;其次要有稳定的中心兴趣,对某个领域应该有深入了解,这样可以培养一技之长,将职业兴趣的广度和深度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再次要培养现实的职业兴趣,寻找职业最重要的目的是在社会上立足,因而职业兴趣也应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实践接触社会,认清客观提供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要结合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培养职业兴趣,父母的态度、就业的机会等这些社会因素,个人的人格、能力、外貌等身心因素,都必须纳入到对职业选择的考量中,职业兴趣并不是唯一决定职业的要素(凌文豪,2003)。[12]

从我国大学生的职业兴趣来看,理工科类学生倾向于现实型和研究型,文史经管类学生则更倾向于艺术型和常规型。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应注重在性格、爱好和已有基础上有侧重地培养,同时更多地考虑就业、父母要求等社会因素(王学臣,李义安,2010)。[13]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育者应该如何参与到职业兴趣培养中呢?Tracey等人(1998)对来自美国中西部地区学校的607名小学生、134名中学生、17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研究,为了研究儿童的职业兴趣,他们使用的量表中包含的项目为常见的活动,通过5点量表打分获得儿童对不同活动的兴趣来推知儿童的职业兴趣,另外他们还测量了儿童的对竞争的知觉,所有年龄的被试都被要求完成同样的问卷。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层的兴趣和竞争感似乎是基于不同的内部结构,对于大学生来说判断的维度是与人有关、与物有关,而对于更年轻的被试来说,性别的形成以及活动的场所才是判断的依据。[14]为了进一步探索,Tracey等人修订了量表,修改了部分项目,并评估每个项目对应的Holland兴趣类型,同时添加六个新项目来调查职业兴趣。结果再一次证实了小学与中学年龄段的学生使用的依据与高年龄段不同,这些依据更加具体、更能反映现实世界,性别是儿童最先接触到的用来分析以往经验的标准,场所则在儿童有限的经验中与安全、挫折、自尊等概念联系紧密,这两者是儿童对自己兴趣判断的主要基准。这提示了职业兴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经验以及研究,而培养个人的职业兴趣也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儿童与成人的差异,比起用成人的观点和理念来引导儿童,诱导儿童参与特定活动并帮助其成功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七、今后研究方向思考

1.加强测试项目的代表性,不断修订职业兴趣量表。当前,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一些旧职业也将随之消失。人们的职业兴趣范围也不断拓宽。今后的职业兴趣研究应注重开发与应用,不断推动职业兴趣理论的发展。职业兴趣问卷也要不断地修订,使职业兴趣理论研究跟上现代社会发展步伐,使其能真正代表当下的职业状况。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六种类型中各种职业、活动、技能的代表性岗位,使其能够真正代表所属的类型。

2.兴趣形成规律的探讨。兴趣的形成过程,迄今为止还无人能系统地论述过。所有有关兴趣的研究,都只是限于探求兴趣形成之后的一些情况。而没有一个很成功的纵向研究来探讨兴趣是如何形成的,其机制又如何?只有研究了兴趣的形成规律后,才能对兴趣的分类、区分更加明确。

3.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测验的一统天下,还导致了职业兴趣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单一。

其实,国外的职业兴趣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理论上是百家争鸣的,应用上也是各有所长的。在研究中,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总之,只有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对兴趣的研究才更加完整,更加科学,这也需要长期的研究和付出努力。

[1]Hanson J I et al,An evaluation of Holland’s model of vocational interests for Chicana(o) and Latina(o) college students,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9:32; 2-13.

[2]Karen Holcombe Ehrhart,Guido Makransky,Testing Vocational Interests and Personality as Predictors of Person-Vocation and Person-Job Fit.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07,(15): 206.

[3]白利刚: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的简介和评述[J].心理学动态,1996,(4).

[4]Gary Don Gottfredson,Ryan D.Duffy.Using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to Explore Subjective Well-Being.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08 (16): 44.

[5]Itamar Gati,Career counselors’ percep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interest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1,Vol.38,NO.2:175-181.

[6]Itamar Gati,The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Interests,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1,Vol.109,No.2,309-324.

[7]吴俊华,王蕾.职业兴趣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报,2012,(3).

[8]John N.McCall,Trends in the Measurement of Vocational Interest,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65:53-55.

[9]李永鑫.中国职业兴趣研究综述[J].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报,2011,(6).

[10]Shawn T.Bubany,Jo-Ida C.Hansen,(2011).Birth cohort change in the vocational interests of female and male college student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Vol.78: 59-67.

[11]Thomas Oakland,Mary E.Stafford,Connie B.Horton and Joseph J.Glutting,(2001).Temperament and Vocational Preferences: Age,Gender,and Racial-Ethnic Comparisons Using the Student Styles Questionnaire.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1,Vol.9,No.3:297-314.

[12]凌文豪.职业兴趣及其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5).

[13]王学臣,李义安.略论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及其培养[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4).

[14]Terence J.G.Tracey,Christopher C.Ward,(1998).The Structure of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Competence Perception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8,Vol,45,No.3:290-303.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Vocational Interest Theory

J ING Yi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13)

Vocational interest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interest researches,based on all kinds of interest theory,different vocational interest theories will be produced.In this paper,from the meaning of vocational interest,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estionnaire,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aining strategy,two professional interest measurement tools in seven aspects of study on vocational interest were reviewed,a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view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domestic and overseas; n interest; professional interest; method of measurement; measuring scale

G710

A

1009-9545(2016)02-0017-06

2015-11-20

景毅(1980-),女,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STYB创业培训.

猜你喜欢
量表职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