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天平

2016-08-11 19:30
财经 2016年18期

“公司如果走偏的话一定就是文化和价值观出了问题。”李彦宏说,这是他现在最担心的事

“我们很早就意识并提出了这个问题。”上述前百度员工称,百度内部曾有过争论,以俞军为代表的产品团队坚持要彻底改变、取消“灰色地带”的广告客户,而时任百度COO沈皓瑜为代表的运营团队则反对。一名产品团队高层人士在会议上说:“这是让百度未来无法成为一家伟大公司的唯一原因。”最后双方达成共识——逐步改。

在这次会议中,李彦宏并未露面。

不久之后,“央视危机”爆发——2008年10月,央视接连两天报道百度的销售员工帮忙客户造假、甚至存在勒索营销的嫌疑。

6月8日,李彦宏向《财经》记者回顾,当时央视危机更多是因为百度在销售体系管理上确实有漏洞。“后来我们迅速把漏洞堵掉了。”

过去在百度内部,代表销售、商业化的力量和代表用户、产品的力量势均力敌,他们彼此牵制、相互妥协。直到2009年-2011年,以俞军、边江、李健为代表的几代百度产品总监相继离职,打破了天平的平衡。

在百度销售网络高速扩张的2003年-2009年,同时也是百度产品创新的高峰时期。在那个阶段诞生了如百度贴吧、知道、百科等百度历史上最明星的产品。当时百度21个产品线中,拥有用户量过亿的产品就有7个-8个。2003年12月,百度创下一个月六个产品同时上线的记录。

“冲突是创新之母。”一位前百度产品总监告诉《财经》。

“我们工作的全部目的是要把信息获取这件事情拉平。”上述前总监称,他们认为任何阻挡了信息传播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哪怕传播本身是不道德的,他们也要将信息、知识全部传播出去,去满足用户。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顶着盗版的风险做百度文库的原因。

2010年任百度产品总监的李健告诉《财经》记者,百度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则,它是产品技术部门的原则,但并不是整个公司的原则。比如,百度做MP3,只使用外链,不下载任何一首歌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早期百度坚决不做彩铃订阅套餐和游戏;做百度新闻,原则是没有任何人工编辑,2009年以前,百度新闻没有任何一个编辑的岗位。

“记得百度当年为了用户的1积分而彻夜追查问题。每年知道网友见面会后会倾听他们的声音,都会对每一个代码、每一个feature更加负责。对网民的负责,才成就了今天的百度。”一位仍在百度任职的老员工称。

随着俞军等代表百度早期产品理念、价值观的人离开,原先势均力敌的两股力量开始失衡。从现在的结果上来看——商业开始主导搜索,而技术、产品为商业服务。

“多数产品线都有很大(商业化)的压力。”一位百度员工说。

2016年2月,因为将血友病吧运营权承包给第三方合伙人运营,百度贴吧事件爆发。背景正是贴吧在2015年首次开始商业化,而此时距离贴吧成立已经过去了12年。

一位百度现任员工告诉记者,今天在百度搜索上所看到的很多问题,比如搜索一个关键词,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很大程度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品理念问题”。

相对而言,在百度,技术、市场、销售体系的员工晋升机会更多。现任百度高级副总裁、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15年前仅是百度一家代理商的总经理,2005年,他的公司被百度收购,向海龙加入百度。

向海龙个子不高、不苟言笑。其下属称他从不与客户应酬,却带领团队连续三年保持200%以上的高速成长,2007年向海龙升任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三个月后又升任百度公司销售副总裁。2011年,向成为百度公司商业运营体系副总裁。2015年,成为百度三大业务群组之一的搜索业务群组(SSG)负责人。2016年,SSG和移动服务事业群组(MSG)合并为百度搜索公司,向海龙成为CEO。

百度共有三个SVP(高级副总裁),负责技术的王劲于2013年12月晋升为百度高级副总裁,掌管销售的向海龙于2014年10月晋升为SVP。今年6月22日,朱光成为百度第三个SVP,朱光2008年加入百度,最早在百度负责市场及公关业务。

另外一部分员工则认为,“升迁极其困难,尤其早年在产品体系内,几乎不可能升迁。”一位前百度员工称,百度七大创始人中的郭眈与崔姗姗离职时,职位还是百度高级总监,而当时他们已为这家公司工作了十年。现任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以技术经理身份离开百度时,手里只有公司分的几十股。

在这一轮的调整中,百度地图、贴吧等产品也划归到向海龙辖下。

“百度有一条非常粗的大腿,叫搜索、叫变现。与其打一个用户习惯还没培养成的新市场,不如这个季度给公司多赚5亿,完成KPI,升职更快、奖金更多。”一位百度搜索公司现任员工称。

“那些新加入的人,包括高层,他们对于百度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可能还有误解。”李彦宏说。

近年来,随着百度的快速增长,大量部门的人员数量膨胀,这直接带来了对早期百度价值观的稀释。李彦宏称,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百度的企业文化是简单可依赖,早期80%的人是产品技术员工。“而现在5万员工里有2万人司龄不超两年,过去三年我们的员工数量不断翻倍,而他们对百度的感情、对于百度文化的融入是很有限的。”上述百度中层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不仅要打败外部,还有内部。”

“在百度适合磨平棱角。”百度一位高级别的员工称。在百度工作,刚开始半年很累,适应了后压力就不大。但百度的价值观考核事实上很严格,“360度打分,自己填写打分,上级打分,下级打分,同级打分。”

2014年,百度内部爆发了一次关于企业文化的争论。起因是内网的一篇发帖,有员工认为百度的企业文化是有问题的,而管理层则坚持百度的企业文化依然很好——他们为此争论了几千页。

这次大争论的结果是,百度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夜谈,员工聚在一起,相互分享百度的文化故事。

一位八年前在百度产品部门工作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当年他们开玩笑说,百度人的梦想是——只有百度,没有互联网。用户在百度上可以索引和寻找到任何你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这需要多强的执行力和多疯狂的内心,他们是当时中国互联网最骄傲的一群人。而现在,你很难在百度人身上找到这种骄傲了。”他看起来有些沮丧。

“理性先生”

“他觉得他很有危机感,但为什么整个公司看上去没有危机感?”

2015年2月17日,距离春节还有两天,李彦宏去到百度糯米的办公室转了一圈,发现公司还没放假,已经有不少员工没来上班了。

之前他刚刚得知,微信红包以2.69亿元拿下与春晚独家互动的合作权。这名以理性冷静著称的企业家控制了一下他的情绪,决定把高管们叫出来一起吃个饭,更令他生气的情况出现了——有一半以上的高管已经休假不在北京了。

李彦宏此前从不公开对高层和员工发泄情绪,他总是非常平静,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他没有温度。而这次,不少百度人罕见地感受到了他的不满。

2015年7月,在风险投资公司DCM于旧金山举行的CEO峰会上,在约150位企业家及投资者面前,李彦宏称后悔自己在带领百度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时,没有早一点采取行动。

在百度创立的15年间,李彦宏始终专注在搜索这一件事情上,绝大多数的产品和技术创新只为主业服务。同时,其压倒性地重视指标,因为数据不会骗人——这得益于李彦宏早年在道琼斯工作的经历,这家财经信息提供商通过覆盖全世界数量最丰富的信息源和编制发布指数,就此颠覆了新闻通讯业的传统。李彦宏在这里为《华尔街日报》研发了全球第一个网络实时金融系统。

在谷歌,KPI是一个“目标”,它往往把指标定得很高,同时具有相当的宽容度。而李彦宏则将KPI视为一个承诺。“少承诺,多兑现”在百度被视为公司文化的信条之一。

在早期的演讲和访谈中,李彦宏最常强调的话是,“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适度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

李彦宏说,谷歌用两年时间,请20位人工智能科学家开发出AlphaGo。在百度这个项目会被否定。“我们会问,你花这么大精力做一个东西到底能实现怎样的价值?”他认为,百度最主要的资源应放在更有市场前景的方向上,而不是去开发一个只会下围棋的机器人。

李彦宏对成本和收益持谨慎、警觉和小心的态度。一位曾在百度市场部门任职的员工说,下属递给李彦宏一份合同签字,他会从第一页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有时候合同很厚,他也坚持看完。在这个过程中,李彦宏往往一言不发,看完之后他会提两个问题,答上来签字,答不上来弄清楚再回来。“无论你准备得再好,他总能提出几个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上述前员工称,一名百度员工一次和李彦宏开会,发现他正在做一个excel表,里面详细列出了七八辆车的性能、重量、价格,甚至后备箱的尺寸、座位的宽度。这名员工调侃说,在中国首富中,你可能是最后一个亲手做一张excel表来权衡买一部车的人。李彦宏看着对方说,“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性。”

“我不是那个最喜欢冒险的人,我冒的险都是我经过分析、研究之后,我觉得这个险值得冒才去冒。”李彦宏说。

李彦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企业家,他更相信技术和数字的力量,不相信人;更多独立决策,不爱社交。

“贴吧事件”爆发的部分原因,正是源于李彦宏过度相信机制的力量。他告诉《财经》,在贴吧商业化之前,他问过下属,卖吧会不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他得到了一个对他最有说服力的回答——保证不会出事,“我们有一套机制”。

“后来想,无论什么样的规则,哪怕有一千次做对了,但只要一次做错了,后果就会很严重。”他说。事后百度全面停止了病种类吧的商业化。

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头两年,这家公司因为策略保守而备受质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百度的决策体系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一位创业者向记者透露,他离开百度的原因就是在百度内部创业未果,他写了一份78页的PPT给李彦宏,但李彦宏很快首肯后,一年未见部门财务拨款,于是他离职创业。

一位阿里巴巴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阿里,马云的战略思想是在半空中的,底下人全凭感觉。但马云不对具体的事情作指示,所以空间极大。

“在百度,如果李彦宏不作决策,别人也不作决策。”一位与百度合作过的投行人士评价李彦宏,开会时他往往开始一言不发,最终一锤定音。

今年5月,百度辞退了公司副总裁、有“百度推广之父”称呼的王湛,理由是“损害公司利益”。去年全公司给他开一个大派对并颁发了一个奖杯,奖杯上写着数字15,这是他加入百度的第15年。

“李彦宏极其隐忍、克制”,一位百度中层对《财经》说,他可以只按照数据和指标去处理所有事,但他却很难去面对、去处理一个人,所以一开始他总是选择回避,而一旦忍无可忍时,他会直接做出一个丝毫不留情面的决定。“也许李彦宏应该更早而不是更无情地来处置一名老员工。”

“也许在其他公司是六个月,不行就走人。对于百度来说甚至不是一年,我觉得两年、三年,如果三年之内你还是不能成为百度的人,我真的不要你了。但是在这三年中,他也许已经带着一批人都偏掉了。”李彦宏说。

在腾讯,马化腾有张志东这样还在为公司建言献策的合伙人,在阿里,马云有30多个“阿里合伙人”。而现在的百度,只有李彦宏和5万名员工。

一位前百度人告诉记者,有一次李彦宏看到一篇名为《百度创业元老七剑客悉数离职,李彦宏成孤家寡人》的报道后,“瞬间情绪非常低落。”

“在早期,所有人都可以和他争论。于是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每个人都在猜老板到底在想什么?”上述人士称。

李彦宏告诉《财经》记者,因为有时候害怕被外界误解,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压抑自己的表达。“其实我确实很害怕,时间久了以后会麻木,会习惯和周围特别熟的人沟通。”李彦宏说,百度需要不断招这些年轻人,不断培养年轻人。

某种程度上,指标和数据成为了他和员工最直接、有效的沟通工具。

李彦宏说,“魏则西事件”让他对坚持了这么多年的理念多多少少产生了怀疑。“我们也许不应该那么实用主义,也许应该加入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这样大家才会更喜欢你。”

两年前的一次百度中层管理会上,李彦宏精心准备了一页PPT,展示一张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照片,他说道:“曾经亚历山大港世界第一、流量第一,他们在货船进出时收集书籍,这些书被视为比金银更重要的宝物。最终他们将亚历山大图书馆建成了当时世界的文明库,而亚历山大港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

“我要把百度建成创新的中心。”这名企业家说完,所有人似乎都吃了一惊。一位与会者问:“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