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出身的林文辉先生曾任职黄大仙区议会主席,期满,现为黄大仙区议员,无论是教师还是政客,他一直在践行“责任”与“担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区议员身份的林文辉先生还是一位武者,他习武的年份甚至比他从教、从政更久远,太极武术练就了他豁达、爽朗、心胸开阔的品性,给了他一个强健的体魄,更让他从武技中探得武术的内涵、精髓和精神,让他用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做好了百分之百的工作。
林文辉先生能文能武,他以文治区,以武扬文,他目前只专注於两件事,一是思考並推动黄大仙区更好的发展,二是透过中华武术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用80%的精力去完成100%的工作
林文辉先生出生於黄大仙区,他自小在那裏长大,对於这片生养了他的土地,他寄託的感情超越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他对这裏的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並感觉亲切。
他在工联会属下的劳工子弟学校读书,毕业後又回到了劳工子弟中学任教,同时服务於工联会,维护基层工友权益、关注民生等。他与工联会结下了数十年的缘分。後来林文辉先生被推选为黄大仙区议会主席,在任职期间,他暂断了教书工作,投入社区服务。任职期满,他再次从教,只是因为另一个身份——黄大仙区区议员,佔据了一半的时间,林文辉先生教书的时间也随之减少了些。
也许是因为“教师”身份使然,在从政的生涯中,林文辉先生最关注的内容之一便是与文化有关。以前的黄大仙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公园遍佈,卻独独缺少图书馆,学生读书的地方便少了。他关注地区学校设备是否充足,在上任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新建文化设施,如图书馆,以此营造学习氛围,提升文化层次。
这些年来,黄大仙区一直在改善,这是林文辉先生喜闻乐见的。这裏绿化设施完善,曾经恶臭扑鼻的启德河已经焕然一新。启德河畔,白鹭流连、两岸灌木葱郁、空气中飘散着绿意和清新、流水潺潺,居民、遊客在这裏驻足,休閒,散步,这裏已然成为了黄大仙区最美的风景点。林文辉先生等人正在向特区政府申请资金,将其进一步发展,直通启德机场。
黄大仙区是一个特别的区,没有海岸线,在香港18个区中,人口排第五,共有43万人,黄大仙区80%的人是普通市民,有钱的人並不多,同时19%的人超过60岁,老龄人在全香港人数最多,所以更要注重老人的需要、老人福利,医疗机构是否完善?交通是否便利?林文辉先生都要一一了解,並寻求解决方法或改善办法。他和同事们、义工们一起为全民退保收集意见,上达特区政府香港部门,以期改善长者生活。每一个月,他们都组织医者为长者量血压,检验糖尿病。不时地,林文辉先生会组织学生到长者家中去问候、帮助长者,他说:“老人家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怀,带学生去看望他们,也希望能激发学生的爱,让他们从小学会关爱他人。”
区议员的工作是琐碎的,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区的基础建设,包括交通、环境、环保等,联繫政府,经过审批,开展设施建设工作;下至居民日常生活的投诉,帮居民解决。社区的服务工作每一件都是实事,事无巨细,林文辉先生都认真对待,一一解决。黄大仙区是林文辉先生心目中最珍贵的地方,为了这一片土地,他付出了无数心血,卻甘之如饴。
工作儘管忙碌,卻也有条不紊;他精力充沛,卻能做到只用80%的精力来完成100%的工作。正如太极图上的两条黑白“阴阳鱼”,白鱼中有黑,黑鱼中有白。这恰是他处事的智能,正所谓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留一些空间,恰是好处。这是他从太极中领悟的人生大道。而透过武术传扬中华精深的传统文化,从武技升华至精神,是他的另一份重要工作。
行走在中华太极武术精神上
与太极武术结缘,是在他还年少的时候。黄大仙庙是一座宏伟的中国式道教寺庙,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从小就学会了太极拳术,1975年,不足二十岁的他已开始教授太极拳术。越是接触频繁、学习深入,林文辉先生对太极拳的兴趣越浓,越觉得自己需要提升的空间大,他开始四处拜师学习太极,从笼统地学习转为系统地学习。在广州,他拜师“鹰爪王”学习形意拳,後前往陈家沟学习太极拳。“那时,我跟人家推手,对方是专业队,我是兴趣班、业餘队,常常被推倒在地。”林文辉先生谈及在学武过程中的趣事,怀念不已。与高手过招,於他亦是一种帮助和提升。在武术的修炼上,他以太极为主,选修了囊括了十二种动物的形意拳,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拳。後来,他组织成立了香港气功太极社、香港形意拳会,而林文辉先生自己亦时常与人切磋,他们常外出与其他武术社团交流,並邀请其他门派的人来港交流,他们曾有过从早上打到晚上的纪录,“很尽兴,很开心。”林文辉先生说。
他在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对中华武术的理解亦随之越来越透彻。林文辉先生说:“武术不仅仅是一种具有高度攻击力的技击术,更重要的是一门精巧的形体艺术和健康方法,並蕴藏了文化。以太极为例,便蕴藏了《易经》的阴阳学说,平衡之道。中华武术蕴藏的内涵和精神和文化更值得我们去体会、去学习、去传扬。”深谙武术中的文化,以及对人的精气神的影响作用,他开始着力推广中华武术。
2003年SARS期间,人心惶惶,林文辉先生协助来港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起推广易筋经,同时组织了一场万人太极抗SARS活动,给予临近崩溃边缘的香港市民一个精神寄託。
自2007年起,他开始着手推广太极年轻化。长久以来,众人都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太极是老人练习的拳术,“其实不然,太极老少皆宜。”林文辉先生说。这一年,他和香港气功太极社同仁举行了太极一对一推手比赛,在划定的一个圈内互推。比赛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历经初赛、复赛、决赛层层选拔,正式而郑重。许多年轻人参与了这场比赛。香港气功太极社是香港第一个举办推手比赛的社团,连续十年来,每一年都会举办一场这样的比赛,调动了年轻人的兴趣,亦被学生和家长认可並接受。
现今林文辉先生有一半的时间用在教学上,以教授太极为主,学生包括各个年龄层,对於年轻的学生,他主要依他们的兴趣教授,致力於培养年轻人的耐力和专注力。不时地,他会去教师中心教授老师们练习太极,将太极的推广扩展到学校中,教他们不受场地限制的办公室太极,借助“一传十、十传百”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閒暇时,林文辉先生还爱书法,让自己宁心静气,心境平和,陶冶性情。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曾在一些书画展上展出。他说,书法也是中国文化,练习书法亦有利於健康长寿。几位七八十岁的长者也跟着他学习了书法,他们耳聪目明,思维灵敏,他们是社区的义工,与林文辉先生一起为社区服务。
一直以来,林文辉先生行走於中华武术的精神之上,他文武双修,行奉献之事,传扬中华文化,惟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递中绵延不绝,源远流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