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宏
陶印和瓷板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创新发展。
杭州,“艺”趣盎然。
2016年春上的一天,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韩天雍和夫人刘茜的“陶写本心”作品展在凤凰山脚的赛丽美术馆举行。百余件陶印、瓷板书法作品,带着弥久磨合的跨界印记,朴拙而高古、素雅而幽远,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同院校的王冬龄教授大为感慨:“韩天雍、刘茜伉俪琴瑟和鸣,作品集艺术创意与创新、跨界与融合、专一与专心于一体,可谓开金石篆刻之先河,谱陶瓷艺术之新篇。”
韩天雍先生现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博士生导师。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其他艺术馆、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机构及海内外藏家所收藏。他出版有专著《日本篆刻艺术》《佛教写经》《三笔三迹》《禅宗墨迹》《中日禅宗墨迹研究》等,其中《中日禅宗墨迹研究》一书获2008年度国家“十一五”课题社科艺术基金奖。
刘茜女士在工艺系执教,专攻陶瓷艺术。其作品参加过全国美展、全国青年陶艺家双年展和韩国仁川国际陶艺展、日本青森国际陶艺家柴烧作品工作展,还参加过中国美院“独乐·众乐”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的东京艺术大学展等。
艺术家石鲁曾有言:“艺术家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韩天雍先生也坦言,艺术当随时代,但传承是基础,创新是根本,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创新,都不能把传承与创新割裂开来。仔细观赏韩天雍、刘茜伉俪合作的每一件陶印、瓷板书法作品,都有这种感触。韩先生在书法上以金文大篆而闻名,在篆刻上以书入印,篆书篆刻,气息古远。刘女士的陶艺作品则或捏或塑,或刻或画,形态不拘一格,形制端庄高雅,尤以温柔素朴、自然天趣而见长。
古篆新韵,陶写本心。在韩刘夫妇看来,凡艺术以自然天趣为第一。生活是艺术之源,艺术乃生活修炼。他俩合作的陶印小至半寸,大至尺余,或精致入微,或粗犷大气,风格变换自如,给人以“赏心悦目、闲适优雅”之无尽遐思。他俩合作的瓷板书法多以老庄名言和禅语、偈句为基本内容,或性情毕露,或内敛含蓄,意蕴绵古悠长,给人以“大道至简、复归于朴”的艺术感受。可以说,这种陶印和瓷板书法,非同寻常、前无古人,是中国传统书刻艺术在当下文化艺术环境中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材料有所突破,也是艺术家对自身脑力和体力的挑战。这两年,韩刘夫妇除了繁忙的教学任务外,其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陶艺与书法篆刻艺术的融合上,潜心探寻,不改初心。刘女士制钮、烧瓷,韩先生篆刻、书写,夫唱妇和,妇行夫随,意气相得。
陶艺是行走在天地人神之间的艺术。刘茜女士在陶印创作和制作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她说,同书家、画家相比,陶艺家的苦和累是不言而喻的。捏坯、塑模、造型,装窑、烧窑、开窑,每一次构思、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陶艺家都要一丝不苟、小心翼翼地把握和拿捏。她的陶印作品没有局限于传统上对印章形制的认识,而是站在当代艺术的角度,阐述和诠释陶材料的更多艺术表现空间。她说:“做陶印,我好像没有什么观念,就是想用我的思考和方式,固执地去击碎传统石材印章内核中最坚硬的部分,让陶材料释放出的柔软、抒情、多变的泥性,激发更多艺术家关注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博弈的桥梁——材料美学。”韩刘夫妇的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更多是源于生活且自然天趣的艺术特性和艺术家自己天真质朴、追求致臻的人之个性。
韩刘伉俪以当代陶艺作品为载体,通过中国传统篆刻艺术实现了当代美学理念、材料和形式的跨界融合,不能不说是一种开拓和创新,一定意义上也为艺术创作如何紧随时代且能突破常规,提供了新的借鉴。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有人说,用当代陶艺观念及形式语言做印章从来没有;陶印尺寸之大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天雍先生一流的篆刻技术与当代陶艺磨合的印章古拙大气,从传统中来、到当代中去,其把控度表现得如此之好从来没有!综观韩刘夫妇的作品,无论陶印,还是瓷板书法,每一件作品都具有不同的姿态和形制,大大小小、方方圆圆,如同赋予了每一件作品以生命,真正地把“适神入理,迥得天意”之趣味和“率真简洁、浑然天成”之韵美,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从中看到了作为艺术家所极力追求的那种移入感情、赋予哲理且具有生命张力的“物心交融”“天人合一”。
时光如梭,岁月静好;艺术无界,创新无垠。由衷地为韩天雍、刘茜伉俪执著的艺术追求和大胆的艺术理念点赞。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