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
英国政府在中英法合作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上的“犹豫”以及中方的合理反应,让一些心虚理亏的英国舆论急于为自身辩护,并毫无新意地指责中方“反应过度”。素以“善辩”闻名的英国媒体,似乎越来越搞不清善辩与狡辩间的区别了。
众所周知,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从工党布莱尔政府时期启动至今11年,尽管其间不无曲折,但能形成今天三方合作的格局,首先符合英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战略调整的需求,在英国缺乏相应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引入国际合作也符合其根本利益。最初法方从无力筹资的英国本土企业手中获得开发权益,到引入中方资本,再到欧盟方面的严格审核和批准,中英法三方合作不仅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英国和欧盟的各项规则,是国际化标准和市场化运作的结果。正因为如此,中法和此前的英国政府都理直气壮地支持该项目,卡梅伦首相也将其视作英国坚持对外开放、获取中方信任的重要标志。该项目成功启动实施也无疑将增添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成色。
的确,早在卡梅伦政府时期,英国舆论对欣克利角项目就表达过这样那样的“担忧”,比如“影响英国国家安全”。好在当时卡梅伦政府在发展对华关系上未随波逐流。现在的梅政府面临脱欧之后的“烂摊子”,为寻求某种政治平衡而表现出“谨慎”,似乎可以理解,但中方作为当事方之一,据实据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希望梅首相能有比作为内政大臣时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有担当的决断,当然就更加无可厚非。
中英经贸合作近几年快速发展。在英国“脱欧”后,中方也继续秉持双方共识,发展对英合作,欣克利角项目显然是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新政府也有过“继续重视发展中英关系”的表态,但中方显然更看重言行一致的结果。
英国外交以“精明”著称,但这决不应是“耍小聪明”。如果我们也模仿英国式“精明”做一些揣测,欣克利角项目的“停顿”似乎是英国政府“一石三鸟”的算计:一来可以在英国政治保守派中间树立梅政府“强硬”形象,帮助其获得“脱欧派”中民粹、疑华势力的支持;二来项目最大股东是法方,英国可借此向欧盟和对英国“报复心理最重”的法国人施压,增加其在未来“脱欧”谈判中的筹码;三来则可借此向“宿主”美国示好,“修补”由于英国率先加入亚投行等造成的英美关系裂痕。
在英国舆论既提出“就算英国在重估后决定彻底取消欣克利角项目,中方也应谅解”这样的无理要求,又希望英国领导人“抓住各种机会向中方保证英国新政府重视与中国及其商界的关系”这种混乱逻辑的背后,“脱欧”后英国看似“谨慎”,实则自乱方寸。但攸关两国人民福祉的中英关系不能被某些精英的错乱和短视所绑架,中英合作应在欣克利角扬帆远航而不应就此搁浅。▲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