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孙伟萍
人民主权,从理想的蓝图到现实的反思
——2016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1题赏析
安徽 孙伟萍
众所周知,全国卷高考文综第41题年年“变脸”,堪称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验田”。2016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1题要求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简要“阐述”。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论题,既传承了以往第41题的素养立意、设问开放、答案多元,又创新了命题呈现形式:开放性的历史小论文。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本题的考点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或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革命史,考查的是世界史的主干知识,考查范围是必修一、必修三、选修一。在笔者看来,本题呈现如下特色:
关于“民主”, 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构想,可能比较理想化;现实中,各国国情不同,历史的、现实的情况各异,思想家的构想不一定能实现,理想主义的设想和期待不能代替现实主义的实践和探索。个人认为,本题的立意是借鉴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正确认识民主;试题设问开放,考生只要论题符合题意,史实正确,论证有理有据即可得分。可见,本题的设计在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考查目标上史实、史论的考查水乳交融,必修、选修的内容相互融合,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学科素养,具有很强的选拔性。
本题考查了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审题的关键在“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而材料的关键词是“人民主权”,这就意味着答“三权分立”不妥,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世界史”意味着结合中国史来论不妥,考查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制度的构想与实践方面,可以论证实践与构想的一致性,或者论不吻合性,又或者论二者兼而有之,考查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考查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第41题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集大成。
和往年一样,2016年全国卷历史仍没有回避热点。本题契合的热点问题是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学科热点)、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时政热点);隐性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国家层面的“民主”,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法治”等。当今社会转型期下如何处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强化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如何实践民主政治,以及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此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正所谓“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 毋庸置疑,研究人民主权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高考文综全国卷41题的评分“采用solo评分和采分点评分相结合的办法,从论述和思维两个方面计分”。因此,“是什么”+“为什么”+小结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小结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参考近几年第41题,笔者认为2016年评分标准大致如下:
一等(12~10分):①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史史实进行论证;③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 ~5分):①观点较明确,解析较全面;②能够运用世界史史实予以说明;③逻辑较清晰,表述较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②运用世界史史实不够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③逻辑关系混乱,表述不清楚。
基于以上标准,无论考生怎么组织答案,得高分者必定是所写答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如果考生观点脱离主题、答非所问、史实不准确、逻辑混乱或机械地套用上届模式,必定得低分。
根据笔者对第41题的理解,提供以下六个答案示例,供同仁们参考、斧正。
示例一 论题:人民主权论引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卢梭认为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不可分割。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签订的契约,一旦统治者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在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如:因为殖民地人民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权,北美人民提出了捍卫自身权益的口号——“没有代表权,就不得征税”,在与英国矛盾激化的背景下,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体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彻底摧毁了专制主义的理论根基,将“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这些以往只是写在学者著作中的思想第一次贯彻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建国实践中。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人民是政府权力的基础,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由人民选出的代表管理政府,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和代议共和制的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因此,可以说人民主权思想在美国从独立到建制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
示例二 论题:主权在民思想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世袭,但国王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英国下议院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历史上出现几次议会改革,选区划分日趋合理,选举对象不断扩大,财产限制不断降低,性别歧视逐渐消失;议会改革进一步将主权在民思想付诸实践。另外,英国议会的质询制度体现了议会和人民对政府和行政权的监督制约,实质是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
在英国,主权在民思想催生了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质询制度,进而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示例三 论题:人民主权说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
在法国专制王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法国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其中,卢梭的“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人民革命权力说”不但直接吹响了大革命的号角,而且为《人权宣言》提供了理论支撑。1789年8月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强调“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让与的权利”,“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使以法律为根基的公民社会取代了以特权为基础的贵族社会,公民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空前提高,激发了人民革命的热情,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前言。
综上,人民主权说在法国大革命和民主政体确立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示例四 论题:人民主权论是引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的航标
人民主权的思想源远流长。卢梭否定了霍布斯的“君主主权论”、洛克的“议会主权论”和孟德斯鸠的“代议制论”及“分权论”,在批判和继承前人主权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人民的自由意志在国家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最高地位。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直接来源于他的社会契约论和社会平等思想,将人民主权论推向顶峰,在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后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潘恩和杰斐逊发展了人民主权思想。潘恩在《人权论》中无情的抨击主权在君的主张:“主权作为一种权利只能属于国民,而不属于任何个人;一国的国民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一种不可剥夺的固有权利去废除任何一种它认为不合适的政府,并建立一个符合它的利益、意愿和幸福的政府。” 杰斐逊将人民主权的思想写进美国的《独立宣言》,阐明了如何将人民主权从理论变为实践。《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综上所述,人民主权论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制度构建的原则,为历代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引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的航标。
示例五 论题: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具有局限性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要求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法律制定,认为代议制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这种直接民主蕴含着民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然而直接民主制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一般的,只有在人口少、面积小,并且公民时间充足等情况下才能实现,如古希腊雅典共和国就是一种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近代欧美绝大部分国家,由于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复杂,卢梭的直接民主无法实现,代之以间接民主制,即英法美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立法的途径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机构——议会是政治生活的中心: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民主制下政府主要官员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信任投票、质询等形式进行监督。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共和制下,议会也是三权中非常强势的一权,行政机关的预算等要经过议会批准,议会通过的法案行政机关必须执行。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该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为资产阶级服务,难以实现全人类真正的平等与自由。实践也证明受卢梭影响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所实现的也只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和民主。
近现代欧美国家的民主基本都有一个完善的代议制政府来主导。由此可见,卢梭关于人民主权的理想主义的设想和期待不能代替现实主义的实践和探索。
示例六 论题:民主是一种政治设计
古希腊雅典共和国民主的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这种直接民主随城邦的解体而消逝。代议制民主方案的出现,使近代思想家解决了一个困扰民主制度拥护者的难题,即在理论上必须承认人人平等,但在实践上,只能由少数精英掌握国家权力。如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间接选出,选择“共和”政体而不是“民主”政体,既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又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很多国家在代议制的政治架构下,同时规定了若干全民公决的事项及一系列程序。在法制健全和多元竞争的社会里,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的主要形式,有的国家在宪法上明确规定,在不同情况下,公民可以直接做出决定。在特定条件下,它也可为独裁者所用,如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利用过全民投票,可见全民公投并不一定导致民主。当代民主正经历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人民主权说作为一种政治构想,是有其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是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只有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开创民主的新时代。
综上所述,2016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1题从以往“高、大、上”式的学术观点评析、抽象的图片比较说明到“接地气”的开放性小论文,也算是返璞归真——回归到史学的基本点。第41题年年有变,但有一点即考查的核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会变,这便是第41题的灵魂。我们研究第41题,唯有在高考历史命题改革这块“试验田”里,立足于“变”,在培养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上精耕细作,方能收获“变则通,通则久”之果实。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