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时期汉族无顶童帽研究

2016-08-11 02:54崔荣荣
丝绸 2016年3期
关键词:装饰

卢 杰, 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清至民国时期汉族无顶童帽研究

卢杰, 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无顶童帽是中国传统儿童服饰品之一,其历史悠久,至清代及民国时期仍非常流行,但由于当代蓄发制度的废除无顶童帽的佩戴也逐渐变少。现以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的实物为研究基础,并且结合历史史料和绘画作品对清至民国时期无顶童帽的造型、装饰特征,以及其佩戴的季节、场合、人群进行研究,探索无顶童帽的功能及装饰等意义。研究表明,清至民国时期无顶童帽在佩戴时有男女儿童的区分;款式变化可以适应季节变化的需要,佩戴时间较长,除外出佩戴外更具居家功能。此外无顶帽较其他童帽具有独特的装饰价值和实用价值,其在保暖的同时又具透气性,满足了儿童生长需要,并且结合近代儿童发式特点,可满足装饰、固发、礼仪等多方面的需要。

关键词:传统服饰;童帽;无顶帽;装饰;保暖

无顶童帽是汉族传统童帽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经相关文献检索发现,尚未有人对此服饰品进行专门研究,只是在一些研究汉民俗服饰的书籍资料中简略提及。无顶童帽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帻,隋时期的半头帻、无顶帻,唐代的抹额,宋代的搭罗儿,明时期的帽箍、帽圈等都是无顶帽各历史时期演变形态的代表。至清代、民国时期,无顶童帽佩戴十分广泛,种类丰富,具有代表意义。无顶帽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豫北地区称之为栲栳,江南地区称之圈圈帽等。无顶童帽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基于实用功能,其造型和装饰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54顶清末民国时期汉族无顶童帽,分别来自中原、西北、齐鲁及皖南、江南、闽南等地区,涵盖大部分汉民族聚集的地区,种类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这些藏品为基础,结合清代、民国时期的绘画、照片,希望通过对无顶童帽造型、装饰及其佩戴的季节、场合、性别、年龄的研究,可以对近代汉族无顶童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无顶童帽的功能性进行探讨,以此了解古人造物智慧并为现代设计以启示。

1 无顶童帽的造型与装饰

1.1造型

空顶是无顶童帽造型的首要特点。经过历史的沉淀,至清代、民国时期无顶童帽的形制已相对统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简洁的圈型(图1),另一种是帽身和帽尾连为一体的造型(图2)。图1(a)为圈型无顶童帽的开片图,长度为1/2头围加宽松量,宽度为设计量,以此制成前宽后窄或前后等宽的条带,然后头尾相接形成图1(b)所示的圈型无顶帽。由于儿童头围生长变化较大,此类造型一般前中线左右连接做细致的隐藏缝合,后中则将其两端分别做缝合处理,然后左右两端前后叠搭,用针脚较大的平针缝合,可便于根据儿童头围变化重新拆开缝合调节其围度大小,增加帽的使用寿命,符合汉民族提倡节俭的民族文化。如果直接在圈型无顶帽后增加帽尾巴,可以起到保暖装装饰的作用,如图3所示。

图1 圈型无顶童帽结构示意Fig.1 Structure sketch of the round topless bonnet

图2 帽身和帽尾连为一体的无顶帽Fig.2 The topless bonnet with integrated body and the tail

图3 装饰帽尾的无顶童帽Fig.3 Topless bonnet with a decorative tail

图2造型是在图1外观结构的基础上将护耳和披风的位置加长,开片一般为左右两片式,分别在前中和后中位置缝合,并且裁剪时注意额头和后脑勺的形态,同时前中和后中对应的位置为凸起弧线造型,以便于佩戴的合体性,整体造型近似无顶的风帽。

1.2装饰

自古汉族就比较注重子嗣,对于儿童帽的装饰工艺也极为讲究,心灵手巧的母亲利用零星的布头就可以拼出一顶精致的小帽,艳丽的色彩构成的图案对儿童极富吸引力,穿戴在身上显得特别活泼有趣[1]。清代及民国时期儿童佩戴的无顶童帽多以布帛、锦缎为主料,配件多以金银、玉石、花边、皮毛、流苏等装饰。无顶童帽的装饰手法巧妙精良,制作工艺繁复,如采用滚边、拼接、刺绣、镂空、堆砌等。滚边工艺在无顶童帽中运用较多,滚边布多用斜丝,有单滚边、双滚边、滚边加镶线、滚边加档条等多种形式,滚边色彩与帽身面料往往形成对比、呼应的效果,增加了层次和美感,滚边除装饰作用,还起到了固定边缘防止脱散的作用[2],体现了制作者心思之巧妙。受其形制的影响,无顶童帽都是基于前额为中心做装饰,装饰内容丰富多彩,如虎、猪、莲花、牡丹、寿星等。在浙江台州地区,人们喜欢用以虎做帽箍装饰,正前方为虎头纹样,虎的形象威严、凶猛,侧面用对称的虎身纹或鱼纹装饰,制作成双身虎头童帽箍或者双鱼纹虎头童帽箍。陕西地区的无顶帽则大量运用花卉图案装饰,极具地方特色。

2 无顶童帽的佩带习俗

2.1佩戴人群

2.1.1佩戴性别

由于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童帽大多款式都为男童使用,女童的相对较少[3]。然而无顶童帽相对特殊,如山西和陕西的部分地区无顶帽为女童专用,无顶的造型成为区分男女童帽的标志,并且称其为女儿帽。山西、陕西地区无顶帽大多以花卉装饰,题材以象征富贵的牡丹纹样居多。女儿帽款式相对单一,装饰也相对简单,以简洁的花卉及滚边结合为主(图4)。其他地区无顶童帽在佩戴的性别上并没有较严格的区分,但是从其装饰纹样上可以看出男帽、女帽的不同。男孩子佩戴兽头装饰的无顶童帽,如猪、虎、麒麟等祥瑞;女孩子则被赋予更多的女性命题,她们通常戴各色的花果帽[4],例如牡丹、莲花等。另外凤凰的题材在女童无顶帽中也有使用,传习馆内收藏有近代时期中原和皖南地区的2顶以凤凰装饰的无顶童帽(图5),都运用了堆绣、镶金绣的装饰,做工十分精致。

图4 陕西女儿帽Fig.4 Shaanxi daughter hat

图5 凤凰无顶童帽Fig.5 Fenghuang topless bonnet

2.2.2佩戴年龄

清代、民国时期各式儿童花帽是为未举行成人礼的儿童制作,举行成人礼后,男子佩戴冠,女子插笄,便不再使用童帽。此外根据儿童年龄的差异,童帽的造型也会有所区别[5]。通过对传习馆内54顶无顶童帽的围度进行测量,并以儿童发育头围尺寸变化进行分类(表1),可知传习馆内收藏的无顶童帽多数为3周岁以下儿童佩戴。《林县志》中记载:婴儿戴蓝色底上绣五彩缤纷花朵,间有小铃的帽圈,俗称“帽坷垃”。另外《方城民俗志》(方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麻涌服饰志》(麻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黄金腹地)、《八闽文化综览》(八闽为福建省别称)等也都记载这类帽为怀抱中婴儿或幼儿佩戴。由此可以证明,无顶童帽适应佩戴的年龄群较小,主要为婴幼儿时期的儿童。

表1 传习馆无顶帽与相应佩戴人群的统计

2.2佩戴季节

无顶童帽形式独特,对其佩戴季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无顶的造型既可以保暖又有通气的作用,所以春夏佩戴无顶帽较为普遍[6]。此外传习馆内54顶无顶帽中有9顶与其他品类冬季帽厚度相当(图6)。清代画师焦秉贞以儿童堆雪人为主题创作了如图7(a)所示的画作,画中最右侧儿童佩戴有帽尾和护耳的无顶帽童帽。无顶帽可以通过增加帽身的宽度、厚度,以及增加护耳和帽尾,提高其保暖效果,冬季亦可佩戴。由此可以得出,无顶童帽适应季节较广泛,根据不同的季节,所带无顶童帽的造型也会有所不同,覆盖面积较小的帽圈式无顶童帽适合夏季或初凉时佩戴,增加帽身宽度或佩戴帽尾、护耳的无顶童帽,可在深秋或冬季佩戴。

图6 棉无顶帽Fig.6 Cotton-padded topless bonnet

2.3佩戴场所

无顶童帽较其他种类童帽可佩带场所更为灵活。大量做工精致的无顶童帽及一些图片资料可以证明无顶童帽可以在外出时佩戴,例如图7(b)所示清代画师焦秉贞一幅描绘学堂场景的百子图中,一名红衣男童佩戴无顶童帽。除外出佩戴外,无顶童帽的居家功能相较其他类童帽更为突出。无顶童帽形制简洁,佩戴便捷舒适,覆盖面积小,不会给佩戴者造成闷热、压迫感。清宁寿宫花园玉粹轩明间西壁的通景画中有5名家中游戏的男童佩戴无顶童帽,从而可以看出无顶童帽既可以居家佩戴亦可以外出使用。总而言之,做工精致、装饰复杂的无顶帽可以外出、节庆、会友等场所佩戴,而一些造型简单舒适的无顶童帽可以作为居家服饰。

图7 焦秉贞绘制的百子图局部(清代)Fig.7 Part of Hundred Children Picture painted by JIAO Bingzhen (Qing dynasty)

总之,清至民国时期男女儿童都有佩戴无顶帽。由于它是便捷舒服、较为随意的服饰品,适合居家和外出的使用,并且清至民国时期无顶帽形制的变化可以适应季节变化的需要,应用广泛。无顶童帽较之其他童帽更注重其舒适性,且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是传统童帽中较为独特的一类。

3 无顶童帽的功能

3.1保健及保暖作用

从传统医学来看,风寒为六淫之首,且认为风寒为百病之始。然而头部最容易受风,在田野访谈中一些老人说:“凉了脑门心要流鼻涕。”意思是说孩子在幼年时期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身体比较脆弱,需要对头部进行保护,如果幼年时期额头受凉孩子长大了会流鼻涕。简而言之,就是保护额头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另有老话说“六月天冻死月子里的娃”,所以即使在暖和的夏季,也会为儿童佩戴帽。清代养生大家曹庭栋在《老老真言》中提到:“虚其顶以达阳气,式最善。”无顶帽保护前额和太阳穴不被凉风侵袭,又巧妙地露出脑瓜顶,干爽透气不影响发育。除此之外,儿童出生的前几个月囟门尚未闭合,需要特殊保护,依据清代绘画描绘出帽箍的佩戴位置(图8),可知无顶童帽在保暖透气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幼儿头部的作用。无顶帽针对特殊位置保护重点保暖的特性,同时注重透气性,具有舒适、便捷的特点。并且带有披风和护耳的无顶帽,加强了对耳、颈、肩的保暖。

图8 无顶帽对儿童头部的保护位置示意Fig.8 Schematic diagram of protection place of the topless bonnet for children’s head

3.2固发、礼仪、装饰作用

除保健保暖基本功能外,无顶帽还有很强的装饰功能。首先无顶童帽有固发的作用,与女性所戴的眉勒有异曲同工之处。儿童幼年碎发较多,清时期儿童要梳发髻,无顶童帽可以搭配童子冠等发饰,即可以将散落在两鬓的碎发遮盖,又可以露出头顶的发髻,保持发型完整(图9)。由此可以看出无顶的造型并非只是为了透气的功能需要,还有配合儿童发式的装饰需要。此外受儒学思想的影响讲求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碎发可能会遮蔽儿童的眼睛影响其视线,去之则为不孝[7]。无顶帽兼顾护发、固发、美观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体现了前人对礼仪的注重。

图9 无顶帽搭配童子冠的画像Fig.9 Portrait of children and topless bonnet

清代、民国时期无顶童帽装饰元素丰富,造型可爱、夸张,儿童佩戴为其增添了几分稚趣,可爱俏皮。一些无顶帽制作精美,可以在儿童满月生日、节庆日佩戴,增加节日氛围。近代一些无顶童帽在制作时完全弱化了其实用功能,加大其装饰功能,如传习馆中一顶虎头无顶帽,帽身部分只有2.5 cm宽,而帽前方立体镂空的虎头装饰,却有近十种颜色的面辅料拼接而成,造型独特,极具装饰效果。

3.3标识身份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礼仪的要求严格,服饰的形制也与社会的等级相关联。无顶帽的历史悠久,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晋书·舆服志》中记载:“童子帻无屋者,示不成人也。”明代文学家谢肇淛所撰笔记《五杂俎》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明代童子(还有卑贱身份的平民)按俗例都不戴有顶的冠帽。”[8]至清代、民国时期无顶童帽仍主要为儿童佩戴,但是其中的等级含义已经减弱,更多注重其装饰功能和实用价值。从无顶童帽的质料及装饰工艺,也可以表露出穿戴者家境贫富的状况。例如,富贵人家的孩子多以锦缎制作,并且饰以金银,以展示自己家庭的实力和地位;贫穷家的孩子多以布帛制作,造型简单装饰较少。

总之,无顶帽较其他童帽更具独特的装饰价值和实用价值。在注重保暖的同时兼具保健功能,在注重美观的同时兼具礼仪的作用,并且保留着中国几千年服装等级制度的印记,给现代服饰设计以启示。

4 结 语

清代、民国时期无顶童帽特殊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极强的功能性,体现汉民族重子嗣的思想,并且充分展示了汉民族物以致用的造物思想。无顶童帽固发、护发、礼仪的作用体现了汉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礼、孝的民族特性。如今无顶童帽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清代、民国时期无顶童帽的造型形式及穿着时间、地点、对象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无顶童帽的佩戴情况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同时,可以为传统民族服饰的创新设计提供依据和灵感,希望相关研究者能设计出凝聚着中华几千年智慧和精神的现代服饰。

参考文献:

[1]冯泽民,叶洪光,郑高杰.荆楚民间挑补绣艺术探究[J].丝绸,2011,48(10):51-54.

FENG Zemin, YE Hongguang, ZHENG Gaojie.Explore and analysis of the folk embroidery in hubei district[J].Journal of Silk, 2011, 48(10):51-54.

[2]孙宁宁,张竞琼.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J].纺织学报,2008,29(4):108-110.

SUN Ningning, ZHANG Jingqiong.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ger” pattern dres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8, 29(4):108-110.

[3]李雨来.明清绣品[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6):413-414.

LI Yulai.Embroideri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M].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2(6):413-414.

[4]钟漫天.传统童装的形制及其民俗事象[J].艺术设计研究,2011(2):41-45.

ZHONG Mantian.The shape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s and clothing[J].Art & Design Research, 2011(2):41-45.

[5]卢杰,崔荣荣.近代汉族民间童帽形制及造物思想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28(1):40-43.

LU Jie, CUI Rongrong.Study of the shape and creational ideas of folk bonnet in the modern Han nationality[J].Journal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2015, 28(1):40-43.

[6]贺琛.民间服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66-68.

HE Chen.Folk Dress[M].Beijing:China Social Press, 2006(9):66-68.

[7]梁惠娥,王静.论近代中国传统首服之眉勒[J].装饰,2006(10):18-19.

LIANG Huie, WANG Jing.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crocheted headband in modern China[J].ZHUANGSHI, 2006(10):18-19.

[8]子静.古历裒谈:2[J].南国红豆,2000(S1):84-85.

ZI Jing.On ancient history:2[J].Southern Red Beans, 2000(S1):84-85.

DOI:10.3969/j.issn.1001-7003.2016.03.012

收稿日期:2015-06-25; 修回日期:2016-01-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5AG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JDZD05)

作者简介:卢杰(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理论与服装社会文化史。通信作者:崔荣荣,教授,cuirong3369@sina.com。

中图分类号:TS941.721;K89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16)03-0064-05引用页码:031302

Study of the Han topless bonnet from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an Period of China

LU Jie, CUI Rongrong

(Textile and Garment College,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Topless bonnet is o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hildren’s garment accessories with a long history, which still remained popular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it was dwindled due to the abolishment of contemporary hair-wearing system.Based on the material object of Han Folk in Garments Biography Museum of Jiangnan University, bonnet shapes, decorative features and the wearing seasons, occasions and the people we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of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paintings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and decorative significance of topless bonnet.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topless bonnet from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re distinguished between boys and girls; style changes could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and the wearing time was long; besides, it more owned household function except outdoor wearing.Also, topless bonnet showed more uniquely decorative and practical value compared with other bonnets.Its warmth as well as breathability met children’s growth needs.In combination of hear style feature of children in modern times, it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decoration, hair fastening and etiquette etc.

Key words:traditional dress; bonnet; topless bonnet; decoration; warmth

猜你喜欢
装饰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鲤鱼旗装饰坠
◆ 装饰线条
“贵州木纹石”装饰之美——以几座建筑装饰为例
让校园更美的创意装饰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DIY装饰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