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心合剂改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的评价

2016-08-11 00:43王爱明雷耀晨侯秉凡丁建平王素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3期

王爱明,雷耀晨,徐 平,侯秉凡,丁建平,王素平,顾  晴



振心合剂改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的评价

王爱明,雷耀晨,徐平,侯秉凡,丁建平,王素平,顾 晴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江苏东台 224200),E-mail:ss5275209@163.com

摘要:目的分析振心合剂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120例CHF住院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振心合剂(黄芪、红参、鹿角胶、益母草等),对照组单纯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临床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钠素(ANP)、内皮素(ET)方面改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心合剂治疗CHF有效,且无副反应。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振心合剂;温阳填精;化瘀宁心;心悸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中重度心力衰竭病死率极高,预后不佳[1],常需综合治疗,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死亡率、住院及左室功能恶化);减轻病人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2]。我院于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0例中重度心力衰竭病人应用振心合剂和常规治疗方法作对照,通过测定血浆相关因子及左室功能超声检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C)测评,评价振心合剂对病人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20例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Ⅳ级的住院CHF病人,诊断符合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3],根据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振心合剂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9.2岁±8.2)岁;心力衰竭病程(8.32±4.06)年;风心病6例,冠心病20例,高血压心脏病16例,肺心病14例,心肌病4例;Ⅲ级心衰32例,Ⅳ级心衰28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4.9±7.8)岁;心力衰竭病程(8.0±4.05)岁;风心病5例;冠心病22例,高血压心脏病16例,肺心病12例,心肌病5例;Ⅲ级心衰34例,Ⅳ级心衰26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及强心剂)的基础上,应用振心合剂150 mL,2次/日。主要成分:黄芪、红参、鹿角胶、紫河车、茯苓神、葶苈子、桃仁、泽兰、益母草、地龙、天冬等。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两组疗程均为8周。

1.2.2观察项目症状:心悸、胸闷、咳嗽、心前区疼痛、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疲劳乏力、自汗、畏寒、尿少。体征: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胸水、腹水、肝大、下肢水肿、头面浮肿、舌象、脉象。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填写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LIUHFC)评分。检测指标: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丙二醛(MDA)、心钠素(ANP)、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1.3疗效评定标准按文献相关标准拟订[4],心功能提高2级为显效,心功能提高1级为有效;心功能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恶化甚至死亡者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60例,显效18例(30.0%),有效36例(60.0%),无效6例(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0例,显效10例(16.7%),有效38例(63.3%),无效12例(20.0%),总有效率80.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2.3两组SOD、MDA、ANP、ET、SOD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见表2) 两组SOD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ANP、MDA、ET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SOD、ANP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SOD、MDA、ANP、ET治疗前后变化比较(±s)

2.4两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积分(见表3)

表3 两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比较(±s) 分

2.5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CHF不是单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所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及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功能损伤,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及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是CHF的病理基础。ET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现知最强烈的收缩血管因子,具有强大的缩血管及正性肌力作用,其含量增高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5]。ANP是心肌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具有利钠排尿,扩张血管及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作用,CHF时血浆ANP水平明显增加[6],MDA是脂质过氧化代谢的毒性产物,可以反映细胞受氧自由基损害的程度[7],SOD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情况。

祖国医学心衰分属于“心悸”“水肿”“喘证”等,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停为主,病位以心、肾为主,每因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情志所伤等诱发,针对心衰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均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等为基本治疗原则[8]。但由于阴阳互根,重度心衰常阳损及阴,阴精亏损,血瘀、水饮常可致心神失宁,而心神失宁亦可影响阳气往复,益神与气息相关,故重度心衰常有心神不宁,所以在一般益气温阳、化瘀利水治疗的基础上配以填精、宁心法起到精盈阳生、心宁气复的效果。振心合剂诸药合效具有温阳填精、化瘀宁心的功效[9]。近年来,尽管对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有了很大进步,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严重的心力衰竭病人在1年和2年内的病死率分别接近35%和50%,寻找更好的治疗措施是心脏病学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预防心力衰竭,长期管理心力衰竭和对晚期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有优势。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从经典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这一短期的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治疗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更长期的、修复性的常规治疗策略。多项循证医学的研究表明,治疗策略转变已经取得了明显疗效[10-11]。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振心合剂治疗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更能有效防止和逆转心室重构、改变心脏能量代谢、拮抗内分泌异常调节。中药可较快缓解病人心悸气短、疲倦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症候,提高生活质量,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针对“心室重塑”这一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心环节,减缓神经内分泌激素对心脏的刺激和毒性作用[12],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改善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措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3]陈灏珠.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7.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00-1101.

[5]胡立新,张占英,李艳玲,等.抗衰保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7,29(1):17-19.

[6]Yoshimura M,Yasue H,Ogawau.Opatho-physi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p and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Car J Pphysiol,2001,79:730-735.

[7]庄海舟,沈潞华,刘冲.曲美化嗪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自由基代谢心肌纤维化及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9):541-543.

[8]霍根红.试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1996,15(5):276.

[9]王爱明,程华,胡茜,等.振心合剂治疗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11):797-798.

[10]戴闺柱.世纪之交的心力衰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1):641-643.

[11]顼志敏.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模式及其要点[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4):310-311.

[12]骆丰.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思维[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2):99-100.

(本文编辑王雅洁)

中图分类号:R541.6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3.025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13-1515-03

(收稿日期: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