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唐]李 白《赠汪伦》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说,人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读书,一条是实践。这里的“行万里路”指的就是实践。只有躬身实践,才会有所大成,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徐霞客、沈括、李时珍等。
那么,你知道“行”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来历吗?请大家先看下图中“行”字的演变过程:
观图可知,这是一个象形字,其甲骨文的字形像横竖交叉的大路,以上下左右相通的形式显示四通八达之义。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仍然表示能够通行东西南北的十字路口。到了小篆时期,其形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字形变得美观起来,却早已看不出通行大道的样子,楷书缘此演变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行”。
据《说文解字》中记载:“行,道也。”这指出了“行”的本义为道路,根据这个意思,“行”又引申出了排列的意思。在古代军队的编制中,直排的二十五人为一行。后来,“行”就直接指代了军队,如“行伍”。过了一段时间,“行”字又由单指军队变为指代社会职业,如“三百六十行”等。此外,为了方便起见,人们还将“行”字动用,念作“行”(xíng),表示“走”的意思,例如行军、远行;由“走”又衍生出了活动、举动、办事等义,例如行为、行动;由“行为”再引申出品德之义,例如品行、言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