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静柔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建设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的数量愈加增多,上市公司中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也愈演愈烈,扰乱了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阻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下文将针对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情形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对策财务报告属于企业自身经营活动情况向外界传递的信息载体,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近几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趋严重,给投资者乃至社会均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近几年来,众多存在财务舞弊现象的上市公司被证券监察部门查处,引起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造假手段之高明、舞弊数额之大、持续舞弊时间之长,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进行监察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一)外在动机
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受到国内政治、经济以及法律制度的约束与调控,很容易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上市公司出现财务舞弊。我国的证券业监督委员会、证券法、公司法等对公司IPO做出了较明确的财务指标上的规定,如资产规模、盈利要求、信息披露等,以致一些公司为了获得上市、配股资格以筹集大量的股权资金有了实施财务舞弊的动机。上市公司通过粉饰财务数据以隐瞒公司真实营运状况,从而达到政策要求。此外,已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上亦有财务指标上的要求,如不达标将要面临着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理,如:退市警告、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等。因此,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触线,存在着舞弊的动机。另有一些其他因素亦可铸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如: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期、获得股权激励收益、牟取二级市场暴利、中介机构的利益驱动等。
(二)内在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内在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管理者、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首先是企业自身利益的争取,如避税的考虑。第二,管理者的个人价值与业绩挂钩,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报酬的多少,体现管理者价值与能力的匹配。第三,股东所关注的是投资回报率,经营效益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选择,更关注公司的业绩分红。第四,债权人所关注的是本金的收回和利息的获取。也就是说,在各相关者对财务报告的不同期望下,为了迎合各方要求,上市公司极有可能会存在着财务舞弊的动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舞弊手法多样,通过分析、总结,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操作财务数据
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上市公司进行相同交易或相同事项的会计核算时,由原来的核算政策改为另外一种核算政策的行为。会而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但是目前诸多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操作,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公司交易利润情况或是使财务数据核算更合理,而是以操纵财务指标为目的,以达到理想的财务效果。经分析,相关的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操作财务数据主要涉及以下几种:
1、改变公司长期资产的折旧/摊销政策
对长期资产折旧或摊销政策的不合理变更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经营利润的要求上,企业根据对企业实际利润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通过调整折旧/摊销额来调整成本费用的入账金额,从而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例如,国内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在本期账上体现更多利润,采用故意不合理延长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摊销期限或改变残值率等手段,使本期成本被低估,虚增本期利润。
2、改变存货计价方式
上市公司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可能因此而增加;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当期利润可能因此而减少。使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计价)计算出的结转成本金额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高存货的营业利润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式就成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
3、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和预计总成本的确认
在从事类BT/BOT的上市企业中,基于其业务特点及收入确认的复杂性,导致其通过调整完工百分比或预计总成本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具有高发性。即便在审计师执行现场审计时也存在较大困难,主要在于对工程项目本身其总成本和工程进度的确认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另外对一些工程作业进行现场查看具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使得企业无正当理由地增减预计总成本并调节完工百分比,以使利润达到其期望区间。
(二)潜亏挂账
潜亏挂帐。是指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导致帐面资本价值的虚计和本期利润的虚增,从而达到管理盈余的目的。高估存货、投资损失不冲销、不良债权长期挂帐、财产盘亏与损失挂帐、少提不提折旧、少计负债等手段,以此导致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
有些上市公司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会考虑银行借贷,为了获得更多授信额度、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对已形成事实坏账的大额应收账款账龄进行调整从而减少坏账金额或直接冲减已提坏账,此种做法不仅夸大了资产规模,也造成成本归集的不完整性,高估利润水平。
(三)跨期确认收入或损失
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证监会发布文件规则中具有如下规定,即: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ST处理(退市风险警示)。对处以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如果出现下年继续亏损即达到连续3年亏损的,则进行PT处理(暂停上市)。如果被暂停上市处理的公司能够扭亏为盈,则可以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的申请.。因此上市公司为避免被证监会停牌或退市,通常会将未来两年内公司经营可能出现的亏损进行部分提前确认,减轻未来经营亏损压力,或将本期收入暂缓确认,放到未来期间释放等。
(四)伪造交易事项来进行利润的调节
伪造交易事项、编造虚假原始凭证也是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舞弊方式,是一种从源头造假的舞弊手段。首先,上市公司通过虚开发票、伪造销售合同、出库单、银行存单等原始凭证来确认收入,增加损溢表利润的同时,增加资产负债表的应收等科目。实现以上伪造行为可以通过企业自身实现,如创业板造假案例万福生科,其利用自有资金打到体外循环,伪造银行回单14亿元、虚构收入9亿多元,做到了系统、隐蔽、独立;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关联交易控制账面的利润。由于我国目前有上市公司多由原本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因此上市公司与改制前的母公司和兄弟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利用这些联系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大做文章,与关联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购销往来,利用转移价格,低进高出,应收账款高额挂起,在不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或者是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的企业中实现利润转移,实现整个上市公司的税负最小化,或是将费用转移给关联方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
虽然近几年来由于证监会、中介机构等规范、监督手段力度的加大使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管理及治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公司内部管理
治理及控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公司内部股东应做到维护公司利益、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出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股东的作用。在上市公司内部结构管理中,股东大会要保有最终决定权与控制权,董事会拥有真正的公司经营控制权,经理拥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权,监事会则具有对整个公司事务的监察权,各司其职,使公司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链,四个部门相互协调制约,从而避免某一部门为获取利益最大化与会计人员串通做出对公司发展不利的举动。
另外,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发生财舞弊情况,公司内部应加强各方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近几年来,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深刻意识到财务舞弊对公司的危害性,总结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财务舞弊治理对策,并提出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求上市公司改变自身股权结构,使其更健全。其次,要求上市公司自身拥有独立董事会结构体系及绝对经营控制权。再次,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内部监察及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监管部门作用。最后,若条件许可,可以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全方位控制和治理财务舞弊问题。
(二)规范法律监管体系
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若要做到公平与公正,建设完善的法律管理体系是极为必要的。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可以有效控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制定法律规范时需要注意:明确责任人与受害人界限,制定赏罚分明的政策;法律应明确指出无论是受害人自身权益或国家权益被侵害,在法律上所享有权利均应相同,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监察部门若发现上市公司存在财务舞弊问题,应充分深入追究其财务舞弊根源并考虑其性质及影响范围,利用法律手段实施制裁,以说明杜绝财务舞弊的立场,达到促进上市公司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作用。
(三)加大财务造假民事责任
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当法律责罚远远超过其舞弊所获收益,考虑代价的沉重,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率。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要从立法、执法角度出发,根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情况的差异性,对相应舞弊人员及法人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或经济处罚。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的审核力度,提高财务工作的独立性及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抑制财务舞弊情况的发生。
除此之外,要推进上市公司对民众赔偿制度的建立与管理,维护股民权利,对于侵害股民合法权益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做出惩罚措施,允许受害人提起诉讼,使股民权益得到最大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强国家法制建设,加强企业自律意识,降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率,保护股民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金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机理研究,2014,(23):39-43.
[2]叶青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和治理机制研究,2015,(24):18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