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分析

2016-08-10 17:25田湲
2016年26期

田湲

摘要:英国脱欧公投于2016年6月23日展开,鉴于对当前欧盟政治经济制度框架的不满,更与英欧双方内生的移民,文化差异,政治认识的多重隔阂密切相关。自英国脱欧以来,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英国GDP悲观预期下降10%以上,欧元汇率大幅下跌,欧元区可谓雪上加霜,然而,在面对如此不太平的全球经济环境,市场避险情绪高涨,世界主要货币均呈现大幅波动,人民币作为其中之一跌幅较小。除了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国际主要股票和外汇价格都已回归英国脱欧前的波动区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以A股为首,若能在英国脱欧之后把握住与英国合作,将自身的资本市场完善并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管理,长期看来,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利好。

关键词:英国脱欧;加息;美联储;资本市场;风险;股市

一、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历史和现状

(一)产生历史。与国外的成熟资本市场有序的市场发展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下,被迫“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而来。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在上个世纪形成的“股票热”的背景下,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在资本市场创立之初,存在不少争论。邓小平讲话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而后,199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证券法,以法律形式承认了资本市场的合理地位。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资本市场由之前的“闭关锁国”转变成了国际化发展,建立了多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并推出了多只QFII产品。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肯定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都为将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条件。

(二)发展现状。前几年,我国逐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资本市场体系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上市公司大力清欠金额数百亿元,证券公司加强监管改革,使得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逐步健全,监管规则愈加完善,层次和结构日渐丰富,市场文化更加理性。

在我国正坚定把资本市场做下去的时候,历史上著名的3.27国债事件爆发,在平稳度过后,2007年的大牛市使得广大散户“骄兵必败”,大熊市如期而至,至2015年,端午节更是给了我国资本市场重创,千股跌停,而后数次触碰底线,引爆熔断机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外面临着英国脱欧的波及性重创,美国加息预期等,在内,我国面临着供给侧改革,资本市场的大换血,可谓对中国资本市场形成腹背受敌之态。

二、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一)来自于国际的风险。美国在2015年宣布加息之后,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期利率上升导致了新型市场国家资本流入锐减,一定程度上为货币危机买下了伏笔,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来看,2015年新兴市场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速已降至最低水平。目前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导致的市场混乱、贸易低迷以及资源价格下跌等风险因素相互叠加,美联储进行加息,从全球聚集资金,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重大的政策层面的考验”。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很多原油出口国与海外的货物和服务等综合交易情况的经常项目收支持续恶化。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部门,将美元债务换算为本国货币后,债务“显著增加”,如果遭遇美国加息与美元进一步升值,债务偿还有可能日趋困难。全球股市牛市的大合唱已经戛然而止,中国股市也难逃宿命。

(二)盈利风险。我国现在正处于上市公司盈利下滑阶段,工业产品指数连续呈负值,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国有企业改革轰轰烈烈,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骤减,为广大散户在我国大刀阔斧改革期间从资本市场获利判定了结局,滋生了大量资金外逃的潜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亦不完全,反应在资本市场上的就是资金组成部分为广大散户,投机心理大于理性投资。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来管理并置于专业人员控制之下的对投资实施积极管理的投资机构,在中国严重缺乏。为此,我们将其定义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股票市场参与者,中国虽然目前已经由之前的散户投资时代转变为机构投资者时代,但是散户的非理性作用仍然很强,不可忽视,下面将着重对控制投资组合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阐述。

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市场能否出发双边盈利的模式,而非单一做多的老套盈利模式,而是投资组合的变现能力,即一个投资组合能否利用投资组合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风险最小,三是资金来源多元化和资金链条复杂化,在面对复杂的市场波动下,能够保证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链不断裂。这三个因素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证券市场也是加强监管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应当预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并做好万全准备。

三、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主导。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发展而来的,相对于欧美较为成熟的体系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由政府牵头,强迫“进化”的新兴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依靠政府的政策推进,可是政策的制定往往是根据国外的政策“拿来主义”,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却不适应。且资本市场固有的资源配置等功能严重不足,市场化程度还低。

(二)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刚刚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上市的私企利好,但是我国现在依然是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使得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不可能发生,故我国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多是以投机为主要目的。

(三)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滞后,金融产品单一已是常态,主要的金融业务是由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形式推出,其中以各种投资理财,吸收储蓄等零售业务为主,其中创新性也不强,产品过于中规中矩,缺乏能为资本市场注入新血液的产品,使得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交叉点太少,形成了一种单边运行的状态。

(四)市场监管能力不足。资本市场的监管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一方面相应的法律法规需做到“接地气”,加大对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的追究,另一方面,政府和广大群众,机构投资着之间应当形成有效的配合体系,提高市场监管效率。

四、政策建议

(一)证监会应当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在荆棘中求发展,在大力发展创新的同时,应当注重对整个体系的监管,吸取历史上每次危机带来的教训,做到宏观审慎监管,在符合我国现在依法治国的基调下,执法严厉,绝不允许任何恶意投机客的做多做空。加强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风险的度量与事后的弥补。另一方面,应当在积极与政府合作的同时尽量不要有绝对的政策导向性,不要因为政府的政策好而大涨,坏而大跌。

(二)拓宽资本市场的创新产品。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创新产品较少,在如今英国脱欧的条件下,中国可以考虑发展新兴业务与英国加强合作,加以借鉴优秀经验,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创新是可行的,但是过度的创新就不合适,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都较少使用的生僻工具,否则会使得资本市场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万解秋、郑红亮:《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陈斌,李建民,杜要忠,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深证综研字第0055号,深证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2.4.15

[3]李学. 投资者收益、风险和行为研究.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 深证综研字第0046号, 2001.12.3.

[4]张卫星,中国股市全景分析与未来展望,新浪财经。

[5]中国证券市场月度报告,上海证券报。

[6]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3年第3季度),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