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佳
摘要:数千万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农村“剩男”的婚恋难题正引发更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些地区落后经济与天价彩礼之间的矛盾以及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导致“农村多剩男”的现象日趋突出。“越南新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剩男的结婚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其它问题。本文探讨“越南新娘”现象与中国农村“剩男”问题的关系,推进对复杂的农村婚姻的理解,促进越南新娘的本地融入,以缓解农村“剩男”问题。
关键词:越南新娘;农村剩男;婚姻《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规划》指出,到2020年,预计20~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千万人左右,且剩男多在农村,该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越因男少女多且经济落后,许多适龄女青年望嫁到中国改善生活,却因与预期的落差及客观因素,跨国婚姻时有破裂,且以跨国婚姻不当谋利的犯罪事件屡出不穷。“越南新娘”之所以呈现为一种现象,与国内农村“剩男”问题分不开①。本文探讨通过促进农村剩男与越南新娘的融合,以实现缓解剩男问题的目标。
一、农村“剩男”问题
“2020年,中国或将爆发光棍危机,上千万男性将打光棍。”当众多学者讨论这一数字准确与否时,广大农村男性早已面临着“光棍危机”。弄清楚农村多剩男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前提。
首先,重男轻女的生育传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养儿防老想法司空见惯,甚至没有男孩的家庭会收到异样的眼光。第二,婚姻拥挤或称婚姻挤压现象②。在一夫一妻制下,婚姻市场供需失衡,即婚姻市场中可供选择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数相差较大、比例失调,导致男性和女性不能按传统的偏好择偶,婚姻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③。第三,城乡二元化背景下,城乡经济分化明显、贫富差距显著。大城市条件好的男青年可以找到门当户对的同龄女性,条件稍次的大城市男青年可以去中小城市择偶;普通城市青年可以去农村择偶;农村可以到更穷农村择偶;更贫困地区男青年只能被“光棍”或诉诸于“越南新娘”等跨国婚姻。第四,农村年轻女性的外流。农村外流的女性主要是两种,一是在外求学,学成之后留在城市,不再返乡;二是外出务工,想要扎根于城市,不愿返乡。最后,剩男群体的自身缺陷④。贫穷、文化程度较低的剩男留在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剩女主要生活在城市,二者在地域、条件等多方面无法匹配,更不用说自身有心理或生理缺陷的农村剩男。
二、“越南新娘”现象
2011年广西公安厅统计,广西的无证越南新娘在4万人以上,加上外省的无证新娘,人数保守估计在6.5万人以上⑤。两者相加,在中国的越南新娘总数超十万人口。为何越南新娘在中国这么“火”?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越南女性对中国的生活充满憧憬,渴望嫁到中国以此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女方家庭的贫困状况;且越南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男性大量死于战争,对越南性别比例失衡现状仍有影响⑥,大量越南女性找不到配偶。中越两国毗连的地理环境为越南妇女进入中国创造了先天的条件。
越南新娘的输入一方面能够缓解农村剩男结婚难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许多问题。2009年,广西边境越有1.2万越南新娘⑦,远超官方统计的4千余人。数据说明跨国婚姻多以非法形式存在,并未登记在册。其次,婚后生活与预期不符。无权参与土地分配,无法参与新农合、新农保,无法融入当地环境,遭遇村落“他者”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重家庭的负担。再者,逃婚、骗婚、黑中介及拐卖妇女等社会乱象丛生。另外,婚姻不合法引起的监管问题以及生育问题后患无穷。没有户口和结婚证的越南新娘,逐渐成为“隐形人”,权益得不到保障,所生孩子难以落户,将来面临入学难等问题⑧。这些特殊的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为母亲没有合法身份而愤愤不平,心理上有明显的失落感;越南语优势未能得以发挥,却不得不学习英语,学业表现不佳;受父母跨国婚姻形态的影响,大多认可非法越境、非法婚姻等行为,相关法律观念淡薄⑨。
三、农村剩男与越南新娘的融合双赢
已有研究表明,从改善结婚风气入手解决大龄青年问题。国内结婚的不良风气和高消费、女青年婚恋观的过分功利化,致使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大龄男青年无力结婚,不得不通过“外援”、依赖“进口新娘”解决自身的婚姻难题。强化对越籍非法入境人口的控制和管理打击犯罪毕竟是事后的整治,对于“越南新娘”问题所造成的社会乱象,关键还是应当关口前移、主动出击,把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而事后需两国政府共同打击非法婚介、人口拐卖、骗婚逼婚等违法犯罪行为。
更重要的是,本文认为,越南新娘只有真正地融入男方家庭、融入当地环境才能缓解农村剩男问题,才能形成女方改善生活、男方组织家庭的“双赢”局面。“越南新娘”现象与之前不同的是,它已经演变成了非婚姻性质的市场买卖,女性在婚姻市场中被物化了,这是对女性的极大侮辱,是政府和社会各方必须抵制的。对拐卖人口等非法犯罪活动必须严厉打击,而对已经嫁到中国的越南新娘,地方相关机构应当提供帮助,让她们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比如,将当地的越南新娘组织起来,学习汉语汉字,丰富她们家庭生活之外的活动,扩大她们除越南人之外的人际交往圈子,促进其与所在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越南新娘自身应该积极主动构建起区域社会认同。社会排斥在所难免,越南女性如果选择逃避,处境不会改善,反而恶化,但是如果越南新娘选择主动构建社会身份,例如借助于勤俭持家、相夫教子,改善家庭条件,积极与人交往,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越南新娘借用“拜后家”习俗建立起的关系网络也是在原有的亲缘关系中断之后,因身份认同模糊而引发的理性选择⑩。总之,为实现农村剩男与越南新娘的融合双赢,不仅仅需要男性以及当地民众和政府的宽容、帮助和认同,还需要越南新娘的主动构建、自主融入。(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注释:
①曹彦:从越南新娘现象看大龄青年婚姻现状[J].当代青年研究,2015(9).
②Valerie M.Hudson, Andrea M.Den Boer: The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Surplus Male Population[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2004.
③郑风田,焦万慧:透视中国农村”剩男”现象[J].社会观察,2015(8).
④刘燕舞:婚姻中的贱农主义与城市拜物教——从农村光棍的社会风险谈起[J].社会建设,2015(6).
⑤刘计峰: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研究述评[J].西北人口,2011(6).
⑥李碧华: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群体——广西天等县中越跨国非法婚姻调查[J].东南亚纵横,2008(9).
⑦罗柳宁:例论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建立的基础——兼论”无国籍女人”的身份[J].广西民族研究,2010(1).
⑧李勍:“越南新娘”现象面面观[N].新华每日电讯,2014-12-16(003).
⑨李雪岩,龙耀:中越边境跨国婚姻问题研究(妇女篇)——以广西大新县德天村为例[J].世界民族,2008a(4).
⑩王越平: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研究——以云南河口县中寨村为例[J].民族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