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与《可凡倾听》局部会话结构比较分析

2016-08-10 08:09张梦霞
文教资料 2016年12期
关键词:鲁豫有约效用差异

张梦霞

(扬州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江苏 扬州 225000)



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与《可凡倾听》局部会话结构比较分析

张梦霞

(扬州大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电视访谈类节目凭借其独特的呈现方式活跃于荧屏多年,这类节目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展现嘉宾的幕后生活、讨论现实生活的感悟等,以期达到大众传播的效果。《鲁豫有约》和《可凡倾听》是两档收视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访谈节目。由于节目定位、设置及主持人性别、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两档节目在话轮转换、反馈项目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催生了两档风格迥异却同样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主持人若想做好并提高一档谈话节目的质量,必然需要从会话理论、语言运用的角度对行业内的诸多节目进行分析探讨,以掌握语用策略,增强语言影响力,从而优化大众传播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电视访谈 会话机制 差异 效用

自1993年我国大陆开办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起,到1996年《实话实说》栏目的推出,谈话节目逐渐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形式。这类节目“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私人谈话搬到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上,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石长顺,2003)。这些节目甚至还起着古老时代社区议事场的作用,人们在那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现实问题,交流闲闻轶事,或是谈论哲学、艺术和文学(斯克特,1999)。如今国内的访谈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经久不衰,《鲁豫有约》和《可凡倾听》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两档节目之所以成功,一方面与其节目设置等传媒因素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其各具特色的会话机制。为了便于讨论,笔者选取了两档节目对同一位嘉宾——吴秀波在相近时间段(《鲁豫有约》2011年1月4日,《可凡倾听》2011年4月3日)的访谈内容,将视频对话转写为文字材料,以作分析。

一、话轮持有的比较

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为标志(刘虹,2004)。在访谈会话中,人们一般会自觉遵守合作原则,形成如Sacks所言的每次最少并且至多一个人说话的会话模式,表现为主持人—嘉宾—主持人—嘉宾……这样一个循环的话轮更迭状态。笔者对这两期节目的话轮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1

图1

图2

根据表1可知,两期节目主持人和嘉宾的话轮数量分别保持均衡,即二者都采取了相互转换的合作模式。根据图1、图2的内部比例考量,《鲁豫有约》中除了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外,影像资料(VCR)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基本等同于嘉宾的会话时长。如:

①鲁豫:讲到影迷,我想放一段,就是你的影迷对你说的话。来。

屏幕:“我是一个老波蜜。嗬嗬嗬……”(影像时长100秒)

②鲁豫:我先给大家看一个片段吧,电视剧里面的一个片段。

屏幕:(吴秀波朗诵《致橡树》:……)(时长68秒)

鲁豫:能再朗诵这首诗吗?

两期节目的总体时长相近,而《鲁豫有约》中影像资料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可凡倾听》,自然,前者嘉宾的会话时长会少于后者。

就嘉宾和主持人的话轮比重来看,二者都是嘉宾的话轮比重明显高于主持人,不同之处是《可凡倾听》中嘉宾与主持人会话时长的差比更悬殊。可见,曹可凡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其话轮多用于提问或总结,大多较简短;而鲁豫除了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外,还会积极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并且适时抒发自己的情怀。

此外,笔者通过计算发现,《鲁豫有约》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平均话轮长度分别为:7.78秒/个、23.38秒/个,而《可凡倾听》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平均话轮长度分别为:6.46 秒/个、35.3秒/个。综合来看,曹可凡的主持更精简,更追求效率;而陈鲁豫在主持中更多地发表个人看法,追求情感的碰撞。

二、反馈项目的比较

“反馈”是指由听话者发出的,对于说话者所说话语的简短反应,一般包括肢体动作等非言语性反馈和“恩”、“啊”、“是的”等言语性反馈。其产生并非为了抢夺话轮,而是为了表现自身对说话者的关注,甚至可以被看做是听话者的一种本能反应。两期节目中主持人的反馈方式基本相同,有点头、发笑等非言语的反馈,也有“嗯嗯”、“我知道”等言语性反馈项目。在非言语性反馈上二者存在一些差异,曹可凡的反馈更中规中矩,经常使用简单的手势和微微的笑容表达自己的反馈;而鲁豫的肢体语言相对丰富且幅度更大一些。如:

秀波:然后我有一次看那个空难的一个、一个节目,让我非常非常的受感、感动……

他说:我的父母很爱我,有一个去世了,我有两个孩子,我有爱我的家人,这真好。

就是,现在,死就死了吧。

鲁豫:【凝视并沉默5秒】……

以上这个例子很能反映鲁豫反馈的深入性。她在听到嘉宾的一段令人动容的表述后采用凝视和沉默作为反馈,既给观众和嘉宾留出了一段情绪缓冲期,又表现出了自己的感动和沉思,这正是其反馈项目比《可凡倾听》更生动的地方,是主持人亲切的谈话方式的体现。

三、言语打断的比较

言语打断是口语交际中时常发生的现象,打断的原因随着交际情境而各有不同,有些被看做是违反交际中礼貌原则的表现,而有些则是为了拥护合作原则所采取的语用策略。对于有时间和受众限制的访谈节目来说,主持人必须时刻提防嘉宾的话语有偏离谈话主旨或者表达不明确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适时打断、及时修正谈话走向。在笔者所选取的这两期节目中,就数量来看,鲁豫打断了12次,曹可凡打断了13次,分别占其话轮总量的11.8%和11.5%,差距甚微。通常,会话中的打断被认作是具有冲突性的,是对当前说话者的非支持性反应;而Kennedy和Camden则认为会话中同样会存在合作性质的打断,也就是为了配合或补充当前说话者的话语内容而采取了打断的策略①。就打断类型看,两期节目中的合作性打断显然是多于冲突性打断的,具体分析如下:

表2 打断目的统计(单位:次)

从纵向来看,两期节目中的打断大多是温和的合作性打断,这符合会话中的礼貌与合作原则。从横向来看,《可凡倾听》中的打断较集中于“追问”这一目的,通常发生在嘉宾的话语中出现了某些可深究的话题时,这同样是鲁豫经常采用的方式。例如:

①吴秀波:对对对,然后二儿子是一个升级版,对对对。

曹可凡:什么叫升级版?

吴秀波:我不知道他怎么进化的,就是他,他,他重新筛滤了一遍,把我的好多弱点给洗掉了,对对对,其实我还蛮感伤的,为什么不留那些?对,但他是一升级版,这挺神奇的。

②秀波:嗯,其实就,有的时候分场合。这个节目我看得很多,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特奢华。

鲁豫:特奢华?

秀波:对。就是总会来很多特别有名的人,然后有很多的观众,然、然后多少会有一点点紧张……

此外,二者都因嘉宾出现卡顿或表达障碍而进行了补救性打断,也因嘉宾的某些表述不清而进行了说明性打断。然而,鲁豫在访谈中还为了对嘉宾的某一观点表示认同或者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而进行了简短的打断,这是曹可凡在此期节目中未采用的。比如,《鲁豫有约》中有这样的片段:

①秀波:对。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在某一个时刻的时候,我要比他更……就是那个东西才是你能打败对手的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的肌肉。

鲁豫:对,那个年代男孩儿都是那样的,看《少林寺》看得嘛,是吧?

秀波:嗯,对。

②鲁豫:先聊。上回书讲到你住在永安里光华路那边。

秀波:对。边上有一个日坛公园,日坛公园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园,我有很多的事情发生在那个公园里。

鲁豫:明白了。(大家笑,鼓掌)

秀波:对。是,是。然后……

这样的打断不仅不会让嘉宾及观众感到反感,反而能加强会话的互动性,让嘉宾感受到主持人热情的态度,并且拉近嘉宾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鲁豫有约》的主持人更多地参与到了与嘉宾的互动中,不光扮演了倾听者和提问者的角色,更是适时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使得交谈气氛如朋友会面一般。《可凡倾听》的主持人则展现了良好的倾听者及节目进度控制者的形象,他善于从嘉宾的话语中找寻可挖掘的亮点并直接进行追问,快速、直接,使得

对话高效紧凑,正式感强。

四、余论

两档节目在会话结构上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除了与节目本身的定位及演播方式的不同相关外,还与两位主持人的性别差异存在一定联系。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催生了两档风格不同却同样受欢迎的电视访谈节目。

胡裕树先生在《〈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序》中指出:“广播电视语言运用是80年代以来话语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对大众传播语言的研究、运用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可以丰富现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虽然笔者此次只对比了两档电视访谈节目,不足以反映整个访谈节目领域的语言特色和运用规律,但笔者希望通过此次个案探究,窥见热门访谈节目的些许语用风格,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笔者期待为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会话语言的编排、语用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其会话具有更高的交际价值和传播效用。

注释:

①吴鹏,张瞞.会话打断研究30年的回顾与展望.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7]吴为章.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8]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9]赵雪.电视访谈节目的语境[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猜你喜欢
鲁豫有约效用差异
相似与差异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对话《鲁豫有约》制片人许小浒:《鲁豫有约》是能量传播的黄埔军校
浅析《鲁豫有约》访谈节目的特色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从《鲁豫有约》看陈鲁豫的柔性访谈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