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巧用情感激发学生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动力
张永红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中学,甘肃 张掖734000)
生物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获取生物知识、领悟科学探索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文将对如何巧用生物教学中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探讨。
情感;探究;兴趣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推动或抑制作用,一个缺乏情感的认知活动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获取生物知识、领悟科学探索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在课堂,更在课余,如何促使学生在课余生活积极主动地探究?笔者认为教师对每一个探究活动的情感化设计是关键。
探究活动的形式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爱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活动的形式要有选择性
中学生富有个性,喜欢标新立异,而且学生课余阅读的图书资料不同,观察事物的视点不同,对探究作业的需求也就不同,这就要求探究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我为学生提供了五个探究作业:调查我校校园植物的分布状况,写出调查报告;探究学校操场、草坪、牡丹园的空气湿度差异,写出探究报告;以《假如我是校园园艺师》为题写一篇生物小论文;办一份生物小报,揭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画一幅漫画,揭示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题,最终每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活动的题目要有鼓励性
传统的生物作业因其形式单一、题目死板,导致学生缺乏分析的激情,只是根据书本知识完成作业,千人一面,缺乏创新。生物新课程的作业题目一改往日的面孔,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若能在此基础上再加工、修饰一下,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就会缩短教与学之间的距离,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
(三)活动的形式要有合作性
生物探究活动大都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如探究根的生长状况,若一人独立完成往往会因实验周期长、测量难度大等原因使不少学生敷衍了事,影响成果展示和知识点推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同质合作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展所长,从而以生促生,共同成长。
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只靠活动的外在形式是不够的,教师更应该注意丰富探究活动的内涵,紧紧抓住并保留住探究的形式所激发的情感。探究活动的内容要体现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直观有趣的材料,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就会使生物探究作业趣味无穷。在教学《种子萌发的条件》前一周,我布置了探究作业——发豆芽,豆芽菜每个学生都吃过,但让他们自己生豆芽却是头一遭,题目一出现,教室里炸了锅,学生既兴奋又困惑,有的说:“这个容易,取一些豆子,泡在水里就行了。”有的说:“还需要把盆子放在光线好的地方。”对于同学们的议论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我想让他们在成功或失败中自己寻找答案。第一天,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第二天个别同学来问我:“老师,我的豆子怎么还没有发芽?” 我说:“等等看。”第三天跑来的更多了,大都很着急:“老师,我的豆子怎么还不发芽?”我说:“再等等!”第四天来的同学更沉不住气了:"老师,我是不是做错了?" 我说:"去问问其他同学。"等到第七天,我让同学们将成果带回教室,走进教室一看,有的同学兴奋地向别人介绍经验,有的垂头丧气,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成败的原因,五六分钟后,每个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自制泡菜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道理;找一些青菜幼苗,在自家阳台上实验无土栽培;为学校设计植物园、绿色长廊,这种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科情感。
(二)实用性原则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将学得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取得成效,就会产生收获后的喜悦,学习的情感就会更加浓厚。所以探究作业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讲究实用性。如学习《计划生育》一节后布置探究作业“调查近50年以来家庭人口发展状况”;学习《合理营养》后探究“为父母设计一周的营养食谱”;学习《发酵技术》后布置家庭小制作“自制酸牛奶”“自制泡菜”等;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后尝试“扦插、嫁接一种盆栽植物”;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发豆芽”;学习《遗传与变异》后“调查家族遗传病史”……这种源于生活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延伸到家庭,既贴近生活又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作业对学生既富有挑战,又能激励他们乐于探究,使探究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关注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及热点问题,选用最新的生物研究成果和最热门的生物学内容为素材,设计探究作业。如在世界环保日,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两幅漫画《小鸟的悲哀》和《藏羚羊下跪》,课堂里安静极了,学生被小鸟和藏羚羊的生存危机所震撼,我趁机布置探究作业:课后利用多种媒体查找资料写一篇观后感。学生在文中畅所欲言,并由此联想到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增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
其次,响应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科间的密切联系。如生物学与统计学联系,设计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探究作业;与物理学联系,设计植物对空气干湿度影响的探究作业;与文学联系,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分析查找资料的能力,如撰写素材小论文《仙人掌的自白》、科普小论文《西瓜籽历险记》,搜集、摘抄中外名家借动、植物抒发情怀的诗、词、散文等名篇名句,并配以相应的图画;与地理学联系,分析动、植物的分布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不再是等级和分数的甄别,而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有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水泵。因此探究活动的评价富有情感,才能感染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多情的评语能够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一些看似平常的鼓励,是学生成长的阳光,是探究活动的生命。评价时我总能切准脉搏,寄予厚望,以打动学生的心。如有位同学的探究报告写的潦草,格式不规范,但思路正确,探究方法简单易行,我就这样点评:你有创造才能,若写字速度再慢一点,定会锦上添花。我有时还用“你能当一个小科学家了”“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等点评。如此多情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赵景霞]
G63
A
1673-9132(2016)35-0084-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