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2016-08-10 00:34:22孟召贤
学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外资源

孟召贤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河北 邢台 05400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孟召贤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河北 邢台054000)

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政治是一门内容丰富、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大力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十分必要。在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实效性,强调实践性,确保课外课程资源对教学的激活和有效。

初中思想品德;课外课程资源;必要性;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提到:“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目前,各个学校关于课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相对深入,关于课外、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不足,导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仍停留在“以本为本”的框架内,缺乏鲜活的社会、生活基础,影响了学科的教学和育人效果。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一)学科理论的深刻性和学生认知能力的矛盾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学科的理论支撑十分深奥,由于受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程中所讲述的部分观点理解起来十分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开发课外课程资源进行解释和佐证,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逐渐认识、理解其本质和规律,进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在学习“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时,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周围的经济存在形式,引导他们从直观入手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进行认识区分,以解决知识的深奥和学生认知不足之间存在的矛盾。

(二)学科知识的枯燥性和学生学习需求的矛盾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枯燥不容置疑,历来被认为具有“催眠”效果,这也是政治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2—15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重感性、轻理性,重趣味、轻思考的年龄段,相对枯燥的政治是他们普遍不喜欢的学科。为了解决“教”与“学”之间存在已久的矛盾,教师必须引进相关的课外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改变政治课堂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低效课堂。比如,在学习“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引进新近发生的、有探讨意义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内容、人物角色等来讨论课本上的知识点,这种课外课程资源的引入,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解决课程枯燥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学科知识相对滞后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中学课本的知识点与相关社会学科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与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也难以完全相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实际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选择能够适应教学需要的课外课程资源作为教学的补充,以适应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需要,避免教学与社会实际相悖,造成学生认知上的混乱。比如,国家在2016年初刚刚修改了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子女,而课本上《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相关内容仍是以前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将计划生育政策的最新变化和变化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补充进来,从目前中国人口现状(人口老龄化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红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人口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际保持一致。

二、开放课外课程资源的原则

(一)目的要明确

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内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切忌喧宾夺主,甚至缺乏相应的教学主题。比如,在学习“感悟青春”时,有位教师借助小品《这才叫酷》向学生展示青少年对“青春”的误读。这本是一个有创意的教学构思,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忽略了教学目的的落实,学生在笑声中不但不能明白“青春”的真正含义,还不自觉地吸收了一些负面的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品表演之前为学生进行解说,并在演完之后分析探讨,以便完成教学目标。

(二)注重实效性

课外课程资源的开放要防止“华而不实”,缺乏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历史文化公园、革命主题公园或雕塑、各种博物馆、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等,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师,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教学。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总会看到教师带领学生热热闹闹地看,却忽视思想品德学科的特性——教育性。有的学生甚至将这些校外的活动当作是游园、游玩,只是敷衍一下教师课前布置的问题,千篇一律地说些空话、套话,失去了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实效性,将活动前的问题、活动中的讨论、活动后的总结设计得环环相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三)强调实践性

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但这又不是其全部意义。教师要通过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自觉养成独立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习惯。在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现象,将之与政治教材联系起来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借助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寻找自己需要的课外课程资源,养成自觉拓展、自觉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1]钟晓.实践“三个代表”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J].中华文化论坛,2003(7).

[2]陈洵.家庭美德建设的心理功能[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2).

[3]曾永乐.浅谈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

[4]张建存.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利用好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2(1).

[5]张宪平.试论家谱的教育功能[J].沧桑,2011(6).

[6]刘广宇.教师师德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J].职业技术,2013(10).

[7]马莉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家庭伦理道德探析[J].科技信息,2013 (6).

[8]刘占荣.润物无声 以情动人——谈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J].现代教育,2012(4).

[责任编辑赵景霞]

G63

A

1673-9132(2016)35-0078-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49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