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美国“朱诺”号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成为迄今人类距离木星最近的航天器。在它之前,“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尤利西斯”号、“伽利略”号等8个探测器都曾造访木星。是什么吸引数量众多的探测器“前赴后继”?这次探测任务都有哪些看点?
收集数据探索奥秘
据“朱诺”号项目首席研究员斯科特·博尔顿介绍,“朱诺”号此次进入的是53.5天周期轨道,而不是进行科学考察的14天周期轨道。“朱诺”号要先在这个轨道围绕木星飞行2圈,10月19日左右再次点燃主引擎,进入14天周期科学考察轨道。在未来20个月的时间里,“朱诺”号将围绕木星飞行37圈,用搭载的9台科学载荷仪器对木星进行探测。
“通过‘朱诺,我们可以调查木星巨大的辐射带,可以深入了解这颗行星的内部,还可以了解木星是如何诞生的,以及整个太阳系是如何演化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宣布“朱诺”号成功进入木星轨道的声明中说。
“朱诺”号上的重力探测器将帮助科学家探查木星的内部结构;磁强计能绘制出木星磁场详细的立体结构图,探寻木星时速高达618公里大风的肆虐之源;微波辐射计能穿透木星的云层,深入其内部,分析木星气体的成分和运动情况。科学家们相信,“朱诺”号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使人们对木星、对太阳、对生命本身的理解等产生飞跃性的变化。
探索之旅困难重重
在科学意义之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行星科学专家郑永春还很关注项目的工程难度。对于“朱诺”号来说,去一趟木星并不容易。先要克服地球重力,飞离地球后还得克服太阳引力。靠近木星后,需要通过点燃主发动机进而被木星引力捕获减速,才能进入木星轨道。在绕着木星飞行时,必须小心避免木星周围的强辐射和碎片区。
在太空飞行59个月,跨越了27亿公里后,“朱诺”号成功进入木星轨道。为了确保“朱诺”号能顺利进入木星轨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前关闭与进入轨道无关的所有设备,并让探测器执行了35分钟的入轨动作。为了应对木星周围恶劣的辐射环境,科学家为“朱诺”号量身打造了一个重达180公斤的“钛装甲护盾”,还对探测器上的处理器和电路经过特殊的防辐射处理,并使探测器环绕木星的轨道以避开辐射强度最大的区域。
按照计划,探测任务将于2018年2月20日结束,届时“朱诺”号将受控冲入木星外层大气焚毁,以免有毒燃料污染可能存在原始生命的木星卫星。如何在设备逐渐老化的严酷环境中完成预定任务,也是工程上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