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探究

2016-08-09 16:50许倪倪
出版广角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价值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类图书的出版必须紧密结合高校教学实际,科学选取内容,才能更好地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本文通过研究《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院校德育研究》(第6辑)一书,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法以及高校思政类图书如何凸显自身的社会价值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思政类图书;社会价值;研究

【作者单位】许倪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机遇与挑战,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2014年5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方院校德育研究》(第6辑)(以下简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汇集了国内多名资深专家、学者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学术探讨。

本书的编者谭仁杰曾长期在武汉大学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历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教务处处长,后转入教育部门,历任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市政府秘书长等职,是一位既有丰富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又深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学者。

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不仅及时回应了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切,还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广阔的维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度的理论解读和前景展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充分感受高校思政类图书在出版业的激烈竞争。在出版利益驱动的大环境下,如何科学定位出版主题并坚守出版方向,如何在沧海横流中不忘初心,回归本真,最大限度地凸显高校思政类图书的实践创新以及社会价值,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

一、关注相关领域的实践创新

网络时代,社会生产高速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如交际、阅读、获取信息等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些变化背后,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在悄悄改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感知最深、体会最深、研究最深的,当属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类工作,在施教过程中,能够敏锐地感知学生思想领域发生的种种变化,对高校思政教育革新的愿望最为迫切。因此,在高校思政类图书的内容选取上,出版机构应该多关注一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和想法,以及他们采取的措施和实践方法,以提高高校思政类图书的实用性。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在内容选取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本书汇集了当前各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的80余篇文章,其可贵之处在于,一方面,这些文章体现了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研究广度,另一方面,这些作者都来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对学生的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和心理成长轨迹等有切身体会。本书文章中的诸多理论成果展示了极强的专业性和研究价值。比如书中的《用国防教育的培育民族精神的魂――关于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一文,立足高校思政教学现状,从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的角度切入,尝试赋予高校思政教育新的内涵和视角,读者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对众多一线思政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措施方法等有更加清晰的印象。《论网络时代的虚拟人格》一文,则从网络时代对高校学生身心、人格、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入手,尝试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领域的新变化和新动向,体现了时代性特征。

本书以“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纵深性的实践总结,体现了本书编者对当前高校思政现状和面临困难的清醒认识。编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就是网络时代,正是由于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才使得高校思政工作经历变革与阵痛,这是本书理论研究的创新体现。

二、凸显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

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现有各类普通高校2553所,加上其他民办高校、高职专科院校,共计2845所,在校大学生已经超过3500万人。网络时代,如何做好这些高校在校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同课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展现了与众不同的专业敏感性,凸显了高校思政类图书应有的社会价值。

从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来看,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高校教学实际及社会读者需求两个方面。

首先,本书满足了高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如前文所言,高校思政类图书必须紧贴高校思政教学实际,注重选取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在兼顾理论深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凸显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性和应用性。(1)本书紧密结合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从高校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究根源,辩证施策,展示了作者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体现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如《网络虚拟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价值的辩证分析》《负面新闻网络传播的消极效应及德育矫正》等文章。(2)本书从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些实际课程出发,围绕如何科学构建高效的思政教学体系展开,深入挖掘现有思政课程体系的德育价值,比如《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德育功能》等文章。(3)本书立足高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如何把握高校学生心理特点,正确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从“90后”个体特质看高职高专学生养成教育》 等文章。

其次,本书满足了相关领域社会读者的需求。目前,高校思政类图书的读者群除了高校思政教师,相关领域的社会读者也不可忽视。这部分人群虽然没有思政教学的实际需求,但也愿意从理论层面去关注、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因此,高校思政类图书不仅要体现教学的实用价值,也要凸显应有的理论价值和研究价值,以满足相关领域读者的需要。本书一是从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的思政教学经验中得到启发,将研究视野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给予社会读者很好的理论启迪和研究借鉴。比如《哈佛大学网络公开课〈正义〉对我国思政课教学的启示》一文,文章内容侧重的是如何从国外高等学府的教学经验中得到启发,创新思政教育。二是立足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院校特点,通过比较不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点,探寻思政教育的规律和时代性。比如《论网络时代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整合与创新――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浅析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江汉大学为例 》等文章,就是立足不同类型高校思政教育特点,对高校思政教学的规律性进行研究。三是对思政教育载体的创新和拓展。当前,很多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比较滞后和陈旧。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应注重对教学内容和载体的创新,赋予思政教育新的内涵,比如《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利用》等文章,体现了编者对思政教育内容和载体创新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相关机构在出版高校思政类图书时,要立足高校思政教学实际,立足学生个性特点,从大局出发,从研究需求和教学实践需要出发,科学地选取图书内容,明确图书定位,全面展现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

[1]熊瑜,李航星.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J]. 现代出版,2014(6).

[2]张煜. 论小型高校出版社的特色专业学科出版之路[J]. 编辑之友,2015(4).

[3]章毅,张岩,付继娟. 面向出版服务的高校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构建探讨[J]. 科技与出版,2014(7).

[4]张文鸯.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出版社的发展路径[J]. 出版发行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社会价值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