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子芩 杨玉萍 王雪骥 张书玮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极其旺盛,电网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对电网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稳定、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SDH技术以其诸多优势逐渐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其他传统传输手段逐渐成为SDH传输网的补充,大大提升了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安全、高效以及稳定性。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络 SDH技术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在信息社会发展中具有突出的支撑职能。信息化社会中,电力通信业务更倾向于依赖同一网络平台来实现信息传输,以达到降低信息通信成本和维护费用的目的。在这种发展趋势的推动下,电网建设力求凸显智能型,SDH技术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渐取代传统网络传输技术而成为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SDH技术概述
同步数字体系简称SDH,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SDH采用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其中STM-1为基本模块,N的取值则为(1,4,16,64,256),同等级同步复用构成上一等级,即4个基本模块同步复用构成STM-4,而4个STM-4或者16个基本模块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16,同理4个STM-16同步复用构成STM-64,4个STM-64同步复用构成STM-256。各中业务信号进入SDH的帧进行传输时需经三个步骤,即映射、定位、复用,信号以字节为单位,使用块状帧来承载信息进行传输。
SDH传输技术应用于电力通信网络中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首先其具有突出的自愈功能,这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传输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避免了人为干预操作而带来的认为失误,通信网络自身就能够从故障中自动、适时的恢复持续通信;其次SDH具有统一的国际比特率和接口标准,这使其具备了较好的兼容性,为传统传输技术与前沿技术的融合改造提供了基础保障,大大节约了电力通信网络的改造资金成本,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再次SDH传输技术的传送透明度较高,实现了一次服用的特性,这是传统PHD系统无法实现的,而且其减少了背靠背的接口复用设备。
二、SDH对电力通信传输网络的要求
2.1性能层面的要求
一般来说,SDH传输网络的构建是基于国家电网建设及电力通信网络的基本情况而来的,这就要求SDH传输必须能够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高效、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因此从性能上来看,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中必须做好平台性能的保障工作来确保接入状态下的SDH设备运行可靠。为确保SDH性能,需要配置一套基于STM-1SDH的传输设备与所接入的SDH设备配套形成SDH网络。此外为了使SDH设备能够与原有传输设备具备良好的兼容,进而达到高性能传输的目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设置要求在传输网络中引入主从同步模式。
2.2接口角度的要求
电力传输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而电力传输网络的建设亦在同步进行,因此新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应用就必须能够实现与传统通信设备的兼容,这就要求SDH在接口上能够满足对应多个可扩展用户接口的基本要求。除这一基本要求之外,SDH对于用户侧的接口还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比如用户侧接口需配备功能完善的二线用户电路接口,支持电话分机调度等功能,需配备可支持中继器的电路接口。
三、SDH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1、PDH技术缺陷。在我国电力通信网络中,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采用的准同步数字体系,即PDH,PDH未采用全网统一时钟,而且其也无法实现不同厂家设备的互联,缺乏同步拓展性能,而SDH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难题,进一步促进了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发展。具体来说,PDH的主要缺陷包括系统的兼容性差,具有三种不同的数字系列模式,PDH接口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使不同商家设备无法沟通,PDH技术上下电路困难,此外PDH管理维护上难以实现相应技术的维护。PDH的这些技术缺陷也直接推动了SDH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2、SDH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应用实例。SDH技术在国家电网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应用中,通信网络运行的稳定、可靠、高效是基本要求,尤其在省级以下通信网络中,SDH技术在实践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注意SDH用户接入设备的布置,省级通信网络接入需对主通道业务信号进行复接或交叉处理,对于地区级通信网络则可同样接入方式进行SDH调配,而对于县级通信网络则在调度配置的基础上接入SDH设备;二是各级信号传输均能够通过接入的SDH用户接入设备达到集中的目的,进而实现整个传输网络宽带利用率高、降低接口数量等目的;此外还需注意线路保护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保持点与点相对应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林旭升.SDH光传输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12
[2]崔健,黄海峰.SDH技术在宁夏智能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