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苹 向梦竹
(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江津区 402260 2.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1329)
高职院校汽车实训基地产教结合管理系统的探究
吴燕苹1向梦竹2
(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江津区 402260 2.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九龙坡区 401329)
高职院校中的汽车相关专业,肩负着培育高水准、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大责任。产教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快速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了实训基地的双赢效益,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即探讨了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的产教结合管理系统,以供参考。
高职;汽车;实训基地;管理系统
当前,国家、地方和各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的建设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有了实训基地,则需完善相关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发挥基地作用,实现产教高效运营。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按照高水平、开放式、生产性、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应构建集“教学、培训、生产、鉴定”于一体的产学结合实训基地,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将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设计成包括汽车实训中心、汽车培训中心、汽车维修技术中心等三个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综合性实训基地(见图1),真正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
图1 综合性实训基地
2.1 汽车实训中心
汽车实训中心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的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任务,从而按照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培养的相关标准,开展学习效果监测工作,以满足对学生的单项技能训练,同时利于提高实训基地使用率。
2.2 汽车培训中心
汽车培训中心应当联合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汽车维修企业,实现共同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和体制,可尝试按照股份制模式运作,按照企业模式经营。主要是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社会人员开展入职培训、新技术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同时能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完成汽车行业工种培训任务。该培训中心应包括校内一体化教室和校外企业技术培训室两部分。
2.3 汽车维修技术中心
汽车维修技术中心通常由企业、私营业主联合进行多元投资建设,按照企业模式经营,面向社会开展多种汽车维修技术服务。在校内前期可重点放到汽车美容养护方面专项作业服务,以美容养护为核心,提供洗车、美容、装饰、汽车精品、汽车保养维护、补胎冲气、四轮定位、空调加氟等服务,带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一条龙”经营。在向社会营业服务的同时,让本专业部分学生参与,实现以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的“实际工作式”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取得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三重效应。
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的产教结合管理内容,应当包含教学、生产、研究和技能鉴定,应当实现的功能主要有教学项目管理、生产任务管理、研究项目管理、技能鉴定管理、学员管理、教师管理、设备管理、耗材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
3.1 管理教学项目
产教结合的管理系统应当肩负基地的各种类型教学项目管理: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任课老师、教学计划等内容制定计划;②监督教学进程,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老师教学质量等,不定时进行考核;③为师生建立能够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3.2 管理生产任务
管理系统应能对生产任务进行生产进度表的编排;新生产任务的生成;派工单的制订;增项单的制订;零部件和生产材料的领用与归还;随时能监控生产进程;作业验收与检验;财务结算;电话回访管理;客户管理;维护保养提醒;用车常识提示等。
3.3 管理研究项目
对研究项目从申请、立项、管理、实施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经费、进程、试验数据记录、照片视频记录、交流互动平台等全方位进行管理。
3.4 管理技能鉴定
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管理系统,还应当实现对汽车各种类型技能的鉴定、管理,例如鉴定项目、时间和宣传。得到鉴定结果之后,还应当登记成绩,管理并发放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3.5 管理学员
系统应能对在实训基地参加学习和训练的学员进行管理,能对学员的登记注册、分班分组情况、学习过程情况记载、考核记录、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班组评价、成绩、参与项目活动、参与竞赛活动、使用设备情况、领用借用仪器设备耗材情况等进行系统和完整的管理。
3.6 管理教师
系统能对教师在实训基地参与教学、研究等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管理。
3.7 管理设备
设备是实训基地的重要内容,系统必须注重全面管理各项设备:①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监督,记录其进库、分类信息;②对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损耗程度等进行登记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检修更换措施;③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保养、升级问题,进行科学管理,以确保仪器使用寿命。
3.8 管理耗材
系统应能对实训基地的耗材品种、数量、质量、有效期等进行管理;能对耗材的领用、使用情况记录与管理;能对耗材进行分项目归类;能对常用耗材存量进行动态报告与报警管理;能对易燃易爆易坏易挥发的各种特殊耗材实现安全、分类、个性化管理;能对废旧耗材进行分类、修复和回收管理。
3.9 管理社会服务
系统应能对实训基地承担的各种社会服务项目进行立项、分类、过程记录、跟踪记载、资金使用、效益分析、总结评价等全方位管理,实现以项目为核心和主线的社会服务管理。
4.1 管理系统性能开发
4.1.1 开放性
为确保基地可以与外界实现充分多方的互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产教结合管理系统,应当运用开放透明的管理模式,实现用户随时申请、及时增加的功能,方便用户、教师、系统管理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4.1.2 交互性
该系统还应当能够实现共享信息、信息互通、及时响应;能够使进入系统的学员共享资源、贡献资源,并在达到一定等级情况下能审核资源;能够通过BBS、短讯通、校园通、网络通等手段实现信息交互,网络即时交流;整个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好、便捷、搜索查找路径快捷简便。
4.1.3 先进性
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必须具备最新的技术设备作为基础,因此要求管理系统需要具有远大眼光,及时关注最新技术成果,确保教学资源的先进性,以及实训基地的及时更新。
4.1.4 趣味性
可以将系统进行趣味性设计,例如:设计为游戏界面等,同时采用激励机制、奖励机制、积分晋级、过关挑战、宝典、秘籍等手段,将生产任务转化为学习晋级任务,成为游戏过关挑战,发挥虚拟仿真教学的软件优势。
4.2 重视基地设备管理
4.2.1 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汽车实训设备管理应讲求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综合管理,是从设备选型、采购计划开始,直至设备报废为止整个设备寿命周期的管理,应从技术、经济、组织三方面着手进行,本质上是对设备运动过程的综合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生产经营机制、设备使用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含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等等,最终落实组织、人员、资金,实行归口管理和分级负责制度的设备管理保证体系。
4.2.2 明确管理制度与管理内容
汽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办法就是把设备的价值运动形态和物质形态合理结合起来,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建立整个设备管理过程的系统的管理制度,程序化各环节工作流程与内容,才能将设备价值运动形态和物质形态有机结合。设备管理机构应明确制定落实各项制度,约束设备前期管理的计划、选型、采购、入库验收等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方面的定人定机责任书、安全操作规程、技术培训、设备五级维护修理制度、事故处理制度、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以及设备资产管理财务制度等。在制度中应尽量明确制度约定范畴内的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与要求,以便于在制度的约束与引导下实施常态化的设备管理,使各环节工作易于执行和操作。
4.3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推进实训项目标准化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化建设,将实训设备、实训项目和实训情景进行有机的统一和组合,进一步提升学习实训效果的综合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借助于各种诊断、检测设备,能够独立排除汽车常见故障的能力。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过程中,以“先总成后整车”为基本实训思路,将总成实训项目做精、做透,然后开展“整车导入总成”,拓展汽车总成装配、联接关系,为汽车整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奠定基础,从而并取得良好实践教学效果。
4.4 开发立体化实训教材
高职院校的汽检专业是培养“汽车医生”,高职教育不应该只注重理论,实践和操作技能同样重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更要培养动手能力。按照基于职业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企业调研→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以及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转化→课程体系形成的流程,结合全国高职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要求、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汽车应用的新技术、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形成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实训教材必须与教学设备、检测与诊断工具相统一。其开发离不开校企合作,而得到相关企业合作与支持所开发的实训教材,具有更强针对性与实用性,能不断提供汽车新技术支持。不论是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还编制校本实训教材,必须包括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实训工作单和考核作业表。
4.5 引入5S管理
不管是基于工作过程还是基于工作任务,都需要一个近似于真实的工作环境。汽车实训基地与4S店组成相似,所以实训基地也可以借鉴5S管理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对设备、场地进行管理,也可以让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掌握5S管理的方法。
所谓“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五个词的缩写。该活动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身为内容的活动,简称“5S”管理。该管理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环境”,通过对现场环境全局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营造企业管理氛围、创建企业文化的目的。
把企业的“5S”活动引入课程教学、融于课堂教学。5S活动需要有效地付诸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并结合企业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必须从内涵上,真正做到职业素质的贯穿。同时还应当注意制定符合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管理的制度及安全管理规范,仪器、设备、工量具使用的管理规范、耗材使用管理规范等,落实设备设施陈列规范,使实训基地的管理有章可循。
高职汽检专业实训基地产教结合管理系统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保障了实训教学质量与效果。充分利用基地的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环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优质汽车检测、维修服务,强化实训基地自我造血自我发展功能。
[1]陈建宏.汽车实训基地共享与开放机制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06):25~26.
[2]马云贵.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77~79.
[3]黄象珊.高职汽车实训基地5S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通讯,2012(24):65~67.
G712
A
1004-7344(2016)06-0035-02
201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