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防汛抗旱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6-08-08 00:28张迪
水利技术监督 2016年3期
关键词:抗旱防洪防汛

张迪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水务局,辽宁朝阳122000)

辽宁省防汛抗旱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张迪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水务局,辽宁朝阳122000)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其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的特殊地形条件,其旱涝灾害尤为显著,因此建立水旱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灾害性资料,结合辽宁省目前的水利工程状况和管理措施,分析指出了部分地区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较少、水利工程标准偏低以及防汛抗旱管理体系落后、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根据相应问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防汛抗旱;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处于东北三省的最南端,地形比较复杂,东部是长白山脉,西部是热河丘陵,中部是辽河平原,南部濒临黄海和渤海,处在湿润和干燥的过渡地带,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辽宁省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年际间变化大,从而形成辽宁省旱涝交替,灾害不断的气候。近年来,辽宁地区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发生,辽宁省现有的防汛抗旱措施已无法满足防汛抗旱的要求,因此,分析目前防汛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1辽宁省灾害性天气的特征分析

1.1洪涝灾害统计分析

由于辽宁省山地、丘陵、海洋、平原等各地貌类型比较完备,加之大气环流因素作用,所以洪涝干旱发生的频次比较多,占气象灾害的比重比较大。据统计,1949~2010年,全省发生158次气象灾害,其中洪水灾害40次、旱灾35次、风灾和雹灾69次、霜冻灾害14次,不同灾害所占百分比如图1所示。洪涝干旱灾害占比达到了47%,是各气象灾害类型发生频率最大的。

据洪灾资料统计[2],1949~2014年,全省发生洪灾的年份多达32a,平均每2a发生一次洪灾,其中产生一般灾害的占到了39%,特大灾害年为总灾年的9%,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洪水灾害给农业、工业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的“8·16”暴雨洪水事件,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4.19亿元。

同时,辽宁省也是干旱频发的省份,1949~2014年,发生干旱的年份为20次,占统计年份的27%,平均每2.7a发生一次,特大干旱年份共发生3次,占统计年份的5%。

图1辽宁省各气象灾害统计

1.2洪涝干旱灾害的分布

根据洪灾资料,分析全省各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发现辽宁省洪灾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辽河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主要划分为3种类型:平原洼地、平原坡地、山区谷地。这些地区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地势低洼,容易受到河水回水的顶托作用以及丘陵地区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造成洪水无法宣泄,从而形成洪灾。该地区是辽宁省的农业的主产区,防范和治理洪涝灾害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全省发生干旱具有范围广、次数多的特点,但是不同的区域发生干旱的程度并不相同。根据1949~2014年全省各地市旱情统计分析,采用旱灾受灾指数公式:式中:Yi—旱灾受灾指数;si—旱灾受灾面积,hm2;Si—播种面积,hm2。

旱灾受灾指数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受灾的情况。根据辽宁省各地市的多年平均受灾指数,可以将全省分为4个不同程度的干旱区,分别为辽西低山丘陵区、中北部地区、辽东山区和辽南丘陵区,其多年受灾指数分别为0.217、0.133、0.09、0.182。根据水利部国家农业干旱评估等级标准(试行),将旱灾分为4个等级,见表1。由此表可知,辽西丘陵区属于中度干旱地带,辽南丘陵尽管属于轻度干旱地带,但值0.182较大,也应注重抗旱工作。

表1国家农业干旱等级划分标准(试行)

1.3灾害的特性

(1)年际间的交替性。受季风性气候因素和山地、平原、海洋地貌因素影响,本省降水量在年际间变化很大,旱涝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并且会交替出现,但交替周期并不确定。

(2)灾害的季节性。根据降雨资料分析显示,全年的降雨量,夏季约占60%,秋季占20%,冬春两季只占到20%左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衡,造成夏季的防汛工作压力较大,春季抗旱压力较大,春旱约占总干旱次数的80%左右。

(3)灾害的区域性。辽宁省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辽河中下游平原地带,尽管东部降雨量可达800mm,但由于山地地形因素,形成洪涝灾害的概率并不大。而全省都有可能发生旱灾,只是发生的区域和程度不同,辽西和辽南发生旱灾的概率大,中部次之,辽东地区发生旱灾概率比较小。

2辽宁省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辽宁省的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1]。主要集中在防汛抗旱的工程方面,表现为防洪抗旱的工程标准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非工程方面主要体现在预报和监测能力落后,管理模型传统和保障体系落后等方面[2]。

2.1防汛抗旱工程标准偏低

(1)中小型河流防洪标准低。全省的流域面积在100~3000Km2的441条中小河流中,有半数河流的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还有20%的河流没有设防洪标准。尤其是辽东地区的中小型河流,属于山区河流,汇流时间短、冲刷强度大,破坏性强,一旦出现历时短的暴雨,很容易形成洪灾。

(2)中小型水库防洪标准低。全省相当一部分中小型水库属于20世纪60~80年代建设的,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且年久失修,目前属于病坝,仍然在运行。并且很多小型水库因承包租赁管理不到位,造成防洪资料不全,给防洪工作带来问题。

(3)辽宁省抗旱基础设施薄弱。全省的农田灌溉工程、引水蓄水工程设施薄弱,设备陈旧,并且工程标准和现代化标准程度差[3]。

2.2防汛抗旱保障体系不健全

辽宁省的防洪抗旱组织机构建设目前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防洪抗旱服务组织具有机动灵活,服务高效的优势,成为防洪抗旱的主要力量,但是因为资金不足,服务功能单一,服务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落后。

同时,防汛抗旱的物资储备不足,尤其抗旱物资储备,更是严重不足。主要问题是,物资储备库储存空间小,建设标准低,这就限制了防汛抗旱的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无法做到按需储备,而且没有相应的消防设施和监控设施。

2.3防汛抗旱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辽宁省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基本建成,但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各省市防办,水文单位、水库管理单位等各有自己的防汛管理体系,但彼此间却没有有效的融合,没有实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尤其在汛期来临时,供决策和会商的时间有限,会造成防汛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

2.4防汛抗旱预报监测能力低

为了准确地监测和收集区域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防洪和干旱的趋势做出预测和判断,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建设覆盖全国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辽宁省防汛指挥系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正在建设中,目前的产品包括气象产品应用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和会商子系统等。但从总体来说,中小型流域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的信息采集系统还不完善,通信系统效率还不够高,从而造成监测和预报能力较低,导致防汛和抗旱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还不能使洪涝和干旱灾害的损失减到最低[4]。

3防汛抗旱措施

面对防汛抗旱工作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相适应的问题,防汛抗旱管理工作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方面不断改进。

3.1工程措施

(1)要加强河道的治理措施,尤其是要提高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未经治理的河流河道两岸及河床极不稳定,冲刷塌岸现象严重,汛期洪水流量大、流速快,易冲毁林地和农田,部分河道内河床淤积抬高,过流能力降低等。因此应采取新修堤防、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护岸工程、拦河闸坝新修及改造、跨河桥梁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确保大江大河干流主要河段、地级城市防洪标准达到或超过50年一遇以上,重要支流、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或20年一遇[5]。

(2)修建新的水库、泵站等蓄水、引水工程。辽宁省地区洪水多以暴雨洪水为主,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水量丰富,容易产生洪涝灾害。根据不同地区的防洪抗旱要求,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修建防洪、灌溉或综合运用等不同目的水库,一方面可以对汛期的洪水起到调节作用,对防御洪水灾害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水资源存蓄起来。通过泵站、渠道等将水资源调配到缺水地区或枯水时期利用,解决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有效缓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对抗旱工作起到重要作用[6]。

3.2非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是防汛抗旱的基础,但防汛抗旱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和测报系统的技术支撑等又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关键。对于解决辽宁省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可采取以下非工程措施。

(1)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落实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和实施。防汛抗旱预案是应对突发洪涝干旱灾害的预报、预警和响应机制,对减少洪涝干旱的影响、提高应对洪涝干旱的应对能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辽宁省防汛抗旱预案的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防洪预案的编制应全面贯彻责任制,各级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应突出本级的重点,在人员和组织上予以保障,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预案应从防大汛、抗大洪出发,考虑各种不利情况的遭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2)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将辽宁省防汛抗旱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综合效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特别是洪水调度方案、抗旱预案等,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加强防洪抗旱的社会化管理,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增强风险意识;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根据制定的防汛抗旱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用防洪工程体系,充分发挥辽宁地区防洪工程体系的综合效益。

(3)建立健全防汛抗旱保障体系。加快辽宁省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机构的能力建设,健全各级防汛抗旱机构的职能;建立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相结合的保障体系;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整合力度,购置防汛抗旱必需物资,进一步加大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规模,安装消防设施和监控设施,安排专人管理,确保防汛抗旱工作得到物资保障。

(4)促进新技术、新设备在防汛抗旱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提高极端灾害天气条件下防汛抗旱的预测预报和监测能力。根据辽宁省各地区实际情况适当增设防汛抗旱自动监测站,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送的自动化,并与汛情、旱情的分析、预测、调度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满足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需要;通过卫星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和分析,加大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灾害性天气的研究,为制定防汛抗旱预案提供理论依据。

4结语

防汛抗旱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洪涝、干旱等灾害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程度,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出现的极端气象灾害,暴露出辽宁省的防汛抗旱工作在水利工程措施方面及应对灾害的管理保障体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的能力。

[1]张永禄.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88,292.

[2]林霞.辽宁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2.

[3]郁凌峰.辽宁省干旱管理综述[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7-39.

[4]李有为,王明亮.梁凤利.2013年辽宁省防汛工作回顾[J].中国防汛抗旱,2014,24(03):60-62.

[4]石凤君,赵淑杰,包健杰,等.辽宁省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建设管理,2013,19(01):16-17.

[5]曹成.安徽省建制市抗旱水源工程规划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1):11-13.

TV87

B

1008-1305(2016)03-0046-03

10.3969/j.issn.1008-1305.2016.03.020

2016-04-02

张迪(1985年—),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抗旱防洪防汛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