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骨针产品分类研究

2016-08-08 05:44朱生辉刘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石器鱼骨遗存

朱生辉 刘菀

[摘要]笔者搜集有关出土骨针的各类文章,包括发掘简报、考古报告、研究文章等,阐述国内出土的从旧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的骨针的发现情况。从手工业考古的角度,对出土骨针进行分类,尝试归纳总结骨针不同类型、不同形制,分析骨针形制的功能、特点。

[关键诃]骨针 分类 形制特征

一、骨针概念及相关研究情况

骨针是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秦汉之后都存在的一种生活工具。跟其他质地针一样,骨针也是用于穿针引线、缝制衣服。其质地为鱼骨或动物肢骨,是古人选择形状、大小、质地合适的骨料进行削刮、磨制、钻孔制作的缝纫类生活用具。与骨针相关的工具还有纺轮、针筒、骨锥等。

骨针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前人对骨针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如对小孤山旧石器遗址出土骨针的制作工艺研究等。但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对骨针进行产品分析研究的。骨针作为骨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还原史前到原史到历史阶段的缝纫史有重要意义。

二、骨针研究难点

骨针研究难点多。一是骨针系经过全面磨制,往往找不到原来骨骼特征,难以鉴定种属。只能通过与鱼骨的明显区别,区分鱼骨制针与非鱼骨制针。二是在大多数报告中,骨针材料往往罕见,容易被考古人员忽视,在简报、报告中简单描述。当然这和第一个难点相关,考古人员若没有学习过专业的动物考古学,也没法对骨针进行准确描述。三是现在考古工作并没有对全国各地非常均衡地进行发掘,当然这也是和史前的、原史的、历史的人类居住活动区域分布不均匀有关。四是骨针作为骨制品,在南方的某些酸性土壤中没有北方干燥土壤中保存得好。所以南方出土骨针整体质量、数量都不如北方。而这样对比出来的反映当时人类活动、手工业分布也较不准确。

所以,本文将按照现在发掘出土的骨针,参考前人的各种分类形式,试图以统一标准来分类骨针。然后用骨锥、纺轮、骨管在发现骨针遗址中的出现比例,来说明与骨针伴出的这类工具出现的大致时段和区域。

三、目前全国出土骨针的情况

从全国目前出土骨针的情况看,分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4个地区,包括东北平原、山东半岛、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8个区域。包括旧石器时代遗址3个,中石器时代遗址4个,新石器时代遗址149个,青铜时代及以后77个。骨针数量大致统计,旧石器时代5件,中石器时代9件,新石器时代900多件,青铜时代及以后1000多件。

其中骨针数量在十件以上的有29处,对骨针进行分类描述的有26处。四、目前国内对骨针进行的分类情况

因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发现的骨针数量有限,不能形成较大的对比,确立统一标准,所以本文主要以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为主。

(一)新石器时代出土骨针的分类情况

1.1990年,辽宁北吴屯遗址,下层文化遗存中出土骨针9件,用禽类肢骨和鱼骨制成。可分三式:一式,6件,有孔;二式,2件,无孔,顶端刻一凹槽;三式,1件,鱼骨制成,顶端留有脊并穿一孔。

2.1990年,辽宁北吴屯遗址,上层文化遗存中出土骨针3件,动物肢骨或鱼骨制成。可分三式:一式,动物肢骨制成,尖锋光滑,后端略扁,刻一凹槽,长5.8cm;二式,鱼骨制成,有孔,长4.7cm;三式,动物肢骨制成,圆锥锋,后端略扁,残长6.2cm。嘲

3.1992年,辽宁大连大潘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在H7、F5中发现有骨针,共27件。分两型。A型,22件,有孔,分两个亚型:Aa型,10件,体粗长,通体磨光,横剖面多为长方形,较为扁平,长10~16cm;Ab型,12件,体纤细,通体磨光,长3~6cm。B型:5件,无孔,体略带弧度。

4.1985年,吉林省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二期皆出土骨针1件,第三期文化出土骨针4件。分两式:一式,2件,扁体,有孔;二式,2件,圆体,无孔。

5.1973年,1976~1977年,辽宁大连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下层文化遗存出土骨针129件。分三式:一式,36件,圆锥型,尾扁平,对钻孔;二式,1件,无孔,弧形,尾上端刻三道,尾下端磨一斜面,长5.2cm;三式,92件,带棱,弧形,尾部上端有一突棱,下有一斜面。

6.辽宁大连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层文化遗存中出土骨针59件。分三式:一式,15件,有孔;二式,3件,无孔,弧形,顶端刻一凹槽;三式,41件,带棱,同下层三式骨针。

7.1975年,山东省茌平尚庄新石器时代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中出土骨针7件。分为二式:一式,6件,磨制精细,一端有小孔,其中一件三棱尖锋;二式,1件,长锥形,横断面呈椭圆形,磨制粗糙,长10.7cm。

8.2001年,贾湖遗址,在H437、F50、M430、壮年女性墓M477、男女合葬墓M449、中年男性墓M521中,皆发现骨针。依器形特征可分为有孔和无孔。有孔:其一,长13.7era,器体较扁,横竖剖面呈圆角长方形,径0.5-0.64cm,通体磨光,针尖锐利,针孔端两面磨薄,纵剖面呈三角形,针孔很圆,一面钻,径0.14cm;其二,长10.94cm,器体扁圆形,横剖面椭圆形,通体磨光,针部锐利,孔端两面磨薄呈钝尖状,中间最宽处穿透为针孔,长0.1lcm,宽0.09cm;其三,长7.8cm,器体圆,直径0.28em,器身近直,通体磨光,针孔一面钻,很圆,孔径0.1cm,针尖锐利。无孔的,其一,长13.75cm,器体圆,通体微弯曲,直径0.4cm,针尖锐利,另一端磨成扁锥状。

9.1959年,安阳后冈新石器时代遗址,在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骨针8件,大部分完好。分三式:一式,3件,其一顶端扁薄,身细长光滑,两面钻孔;二式,4件,其一顶端扁薄,身粗短,断面呈扁圆形,两面钻孔,长5.7cm;三式,1件,孔口细长,系两面挖槽而成,长5.2cm。

10.1962年,河南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遗址,出土骨针11件,纤细,通体磨光,锋尖锐利,上端有孔,孔多为两面钻成,少数为一面钻成,近孔处较扁。可分三式:一式,2件,形体较短粗;二式,3件,形体较细;三式6件,形体粗且长。

11.1962年,河南安阳大寒村南岗遗址,在龙山文化遗存中出土骨针7件,有粗细两种,其中细针2件,粗针5件,均有孔,8-16cm。

12.1959年,河北省磁县下潘汪遗址,在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骨针2件。分两式:一式,1件,一端尖锐,顶有圆孔;二式,1件,两端尖锐。

13.1969年,洛阳西吕庙龙山文化遗址,在早期遗存中发现骨针3件。分两式:一式,2件,一长一短,同装在一截动物肢骨腔中,针的形状与今日钢针相似,制作很精细,长度3cm、10.8cm;二式穿部残,磨制,剖面呈扁圆形,残长8.5cm。

14.1958年、1960年,广东陈桥村贝丘遗址出土骨针,均用鱼骨制成,尖端锋利,末端穿孔,有笔直的和微弯的两种,出土骨锥,用作骨、木器物的钻孔相当适宜,也是骨针的辅助工具。

15.1992年、1993年,香港涌浪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出土骨器仅有骨针5件,均利用半边肢骨制成。分两式:一式,4件,平顶,下端磨尖;二式,1件,残,身上两个钻孔,残长3cm。砺石,有见有磨针类器物形成的较窄磨槽。

16.江苏常州圩墩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存中发现,墓中骨针1件,长条形,长4.1cm。文化地层遗物中骨针9件,完整器4件,分二型:A型,5件,完整2件,针尖锋利,尾部有一道或二道细线凹槽,通体磨光;B型,4件,完整器2件,针体扁平,尾部钻一小孔,用以穿线。

17.1993-1998年,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M232出土骨针筒21件,呈圆筒状,两端贯通,内外壁均磨光,有的还刻有规则的几何纹。筒内有骨针伴出,其一长10.5cm,直径1.5cm。同时M198、M275、M467出土骨针,共计97件,针体光滑。分三型:A型,54件,一般型针,其一长21 cm;B型,8件,空心针,利用动物的管状肢骨制成,一端平齐而另一端斜尖,中部贯通,其一长11.5cm;C型,35件,挖针,器形较小,呈拐角状,尖部锋利,是挑挖螺蛳肉的工具,长度有4.2cm、5.5cm。

18.1973年、1974年,甘肃武威鸳鸯池墓地,出土骨针15件,多残断。分两式:一式,12件,圆柱状,细长,磨制精细,后端有鼻穿,最长15cm,最短5.4cm;二式,3件,扁平长条状,中间较粗,一端磨成尖峰,另一端有鼻穿。

1 9.1975年,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属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骨针24件。分两式:一式,22件,器身细长,一般制作精致,一般长4-5cm;二式,2件,横断面呈椭圆形,穿长孔,磨制精细,长约10cm。

20.1959年、1960年,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出土针30件。分两式:一式27件,横剖面作圆形,单孔;二式3件,横剖面作椭圆形,穿双孔。

21.1959年、1960年,甘肃永靖大何庄遗址,出土骨针29件。分两式:一式,28件,器身细长,磨制精细;二式,1件,器身粗大,横剖面圆角方形,顶端针孔处较扁。

新石器时代骨针的分类,主要区分禽骨、鱼骨,粗细长短,曲直度,有无刻槽,有无孔,两面钻孔、单面钻孔,粗糙、精细,剖面圆形、椭圆形、方形、橄榄形,特殊的包括两端尖针、空心针、挖针。笔者认为给骨针分类,应该先明确骨针的标准。河北磁县下潘汪遗址的二式针两端尖锐,不属于针的范围,类似牙签,无法灵活地用于穿刺衣物;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的二式空心针、三式挖针也不是传统的针形,应该单独分类。

本文按照骨针形制分类,可将分其为两类。第一类,以非鱼骨为主,分两大型。

A型:粗针,分三亚型。

Aa型:刻槽。辽宁北吴屯遗址二式。

Ab型:穿孔。分两式,Aa型I式,圆孔,安阳后冈遗址一式,Aa型II式,槽形孔,安阳后冈遗址三式。

Ac型:无孔无槽。大何庄遗址二式。

B型:细针,分两亚型。

Ba型:有孔,一端尖锐,较短。下潘汪遗址一式。皆为槽形长孔,安阳后冈遗址二式。

Bb型:无孔,较长。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一式。

第二类,以鱼骨为主。鱼骨都有一定弧度,有孔。目前鱼骨发现量少,但鉴于鱼骨与非鱼骨细部特征差异明显,所以单列一类,待以后考古发现增加,再另行具体分型分式。

新石器时代的骨针多见粗细兽骨、鱼骨,尤以粗细兽骨为主,细针磨制精细,粗针磨制较粗糙,且有突棱或一定弧度的骨骼特征。而器形在区域分布上没有太大的分别,仅就鱼骨多发现于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北平原、海岱地区及东南沿海,这与当地的生计方式渔猎中渔捞比其他地区多有关。

按照功能分类。鉴于目前发现的骨针,主要分正常形制的骨针具有缝制功能与特殊形制的骨针尚待考证的其他功能。在内蒙古、河西走廊发现大量装在针筒中的骨针,及对比数量上,多于东部沿海,其缝制皮质衣物的使用较多。特殊的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挖针类,用于食用螺蛳肉的观点,以及该遗址出土的空心针尚未有研究其功能,笔者认为空心针可能为吸食骨髓或硬质水果取果汁的使用。当然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青铜时代出土骨针的分类情况

1.1963年,黑龙江宁安县莺歌岭遗址,出土骨针若干,其中完整的6件。分三式:一式,磨制精致,有针孔;二式,较粗,尾端刻出凹槽;三式,鱼刺磨制,尾端穿孔,孔较大,制作粗糙。时代大致近似西周。

2.1979年,山东牟平照格庄遗址,出土骨针135件,为骨器中数量较多者,磨制极为精细。完整的21件,大致可以分为粗、细两种。粗针29件,完整9件,横断面多为扁圆形,直径(长轴)0.25-0.6cm,针鼻一端较扁薄,针孔有圆形和橄榄形两种,孔径一般为1~2mm。有的先在两面刻成沟槽,再穿孔;有的针孔断损后,在下方重钻一孔,继续使用。最长15.7cm,最短6.2cm。细针106件,完整12件,直径1-2mm,细而匀直,最长9.05em,最短2.65cm,孔径一般0.5-1mm,最细不到0.5mm。属于东岳石文化。

3.1958年,山东临淄齐故城,属西周时期,在农场T101出土骨针10件。一种呈方形,下渐圆较粗;另一种细长,两端粗细略同。

4.1977年、1980年、1983年、1984年,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在早商时期文化遗存中出土骨针若干,大型骨针仅1件,长12.3cm。黄蕴平分析鉴定,骨针均制作得非常精美,包括宽身型和细长型两种。前者共6件,长8.78-12.4cm,宽3.3-4.8mm,厚2.2-2.9mm。细长型共26件,仅1件保存较完整,该标本尖部稍残,其余25件均残断,针径为1.3-2.2mm。残骨中保存有截取骨针原料的废品和半成品。

5.1982-1985年,成都方池街古遗址,在夏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发现骨针2件。分两式:一式,1件,尖端已折断,色牙黄,一端有孔,两侧对钻而成,残长8.5cm,腰宽0.8cm,厚0.6cm,孔径0.4cm;二式,1件,细长而扁,色牙黄,磨制精致,一端有孔,单面钻孔,孔端截面呈长方形,长11.7cm,腰宽0.5cm,孔径一侧0.2cm,一侧0.15cm。

本文按照器物形制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非鱼骨为主,分两大型。

A型:粗针,分两亚型。

Aa型:刻槽。莺歌岭遗址二式。

Ab型:穿孔。山东牟平照格庄遗址一、二式。分两式:Aa型I式,两面钻孔,成都方池街古遗址一式;Aa型II式,成都方池街古遗址二式。具体到钻孔形状,有圆形、橄榄形之分。见于照格庄遗址一、二式。

B型:细针,分两亚型。

Ba型:有孔,一端尖锐,较短。莺歌岭遗址一式。

Bb型:无孔,较长。武威皇娘娘台遗址。

第二类,以鱼骨为主。有孔,粗糙。莺歌岭三式。目前这一时期鱼骨发现量特别少,但鉴于鱼骨与非鱼骨细部特征差异明显,所以单列一类,待以后考古发现增加,再另行具体分型分式。

按照功能分类同新石器时代分类,且主要为缝制衣物。且在新疆、西藏发现数量极大的骨针出土情况,更证实骨针作为缝纫皮质衣物的巨大作用,在高寒地区需求极大出现生产量大,且后期甚至出现铁针、铜针等。

五、总结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骨针出土量都较大,但早期的发掘整理工作欠缺对骨针种属的鉴定。一直以来,虽然对长短、粗细、曲直度、粗糙度、是否有孔、钻孔方式、孔形等方面有描述,但未对骨针进行统一化标准的定性研究。笔者通过能搜集到的材料,大致对骨针进行了分类。下一步针对骨针分类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做的,需要全国考古工作者一起努力。尤其是对早年发掘的骨针进行种属的鉴定,具体测量某些具有分类价值的数据,以及对鱼骨的鉴定,还有对整体标准的统一。对骨针的研究,也能有助于对伴生较多的骨锥、骨管、纺轮等相关器物的研究,对还原古代缝纫工艺史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新石器鱼骨遗存
主编推介:《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鹰形陶鼎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蚁工
幸福晚年“拼”出来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论信阳地区民俗活动中的巫风遗存
惹怒了一根“鱼骨”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