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的视角审视与教学儿童诗

2016-08-06 12:35闻顺美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鼾声儿童诗儿童文学

闻顺美

一、目前儿童诗教学实践与儿童文学本质不吻合的主要表现

儿童诗,顾名思义,是写给儿童的诗。方卫平教授在《儿童文学教程》中对儿童诗的解释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听读的诗歌作品总称”。儿童诗形式简约,意蕴单纯,童趣盎然,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可怎样安排教学,如何设计课堂流程,如何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来引导学生阅读儿童诗,让我遇到了难题。于是,我便开始听课并反思现行的儿童诗教学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听课与反思后,我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儿童诗的教学与儿童文学的本质追求仍有着明显的偏差与不吻合之处,比较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角太过成人化,教学缺少儿童趣味

儿童诗的读者是学生,应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审美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成人的审美视角理解儿童诗、教学儿童诗的现象。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爸爸的鼾声》,把爸爸的鼾声表现得童趣十足。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可以作为写诗的题材,运用形象、准确的比喻把“爸爸的鼾声”比作是“山上的小火车”,鼾声停了,认为是“火车到站了”,真是童趣盎然。但有教师却说这首诗把“森林”“火车出轨”“鼾声”扯到一块的比喻很雷人。在解读这首诗时,教师必须放下成人的架子,因为儿童诗要赋予孩子的不是知识化的东西,而是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一味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会觉得很牵强,教学时就比较生硬,诗歌的趣味也就消失殆尽了。

2.误解文体属性,教学囿于常规模式

所谓儿童诗,首先是诗,它也强调诗的意境、味道、节奏和韵律。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儿童诗作为诗的本质,按普通课文进行阅读教学,运用“抓关键词”理解文意、细致分析讲解等教学方法,以理解为目的,还要求学生背诵,甚至默写。这种读读背背抄抄的教学方式,使诗歌的形象、境界与韵味被统统抹杀。

3.教学创新不足,基本没有教学能动性

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儿童诗数量还不是很多,六个学年入选的儿童诗只有40多首,还包括了课后的阅读链接和“日积月累”中的儿童诗,这也是一个令教师们苦恼的问题。学生正兴致勃勃地走进儿童诗的门坎,可学了一首却没有了,再学要等上很长时间。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形成对诗的整体感受,更无法在语言上有所积累、在情感上有所体验,使得儿童诗教学出现断层。对于这种现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设计与安排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相关文章,提高学生对儿童诗阅读与体验的连续性与衔接性。但现实情况非常不乐观,教师基本上不会有自己的教学主观能动性,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与教学的大统筹安排,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的教学,导致学生对儿童诗和儿童文学的感受明显不足。

二、笔者对儿童诗教学改革的尝试操作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真准备并设计了“有趣的儿童诗一组”,在整个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改革策略。

1.选择上课范文:从教材入手,选择学生喜欢的儿童诗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儿童诗数量虽然不多,但类型多样,有吟咏自然的《听听,秋的声音》,有书写童心的《雨中的树林》,有抒发情感的《我们去看海》,也有童趣十足的《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等。相比较而言,有趣的诗更容易吸引学生,也更适合笔者这种初次接触儿童文学课堂的年轻教师。于是,笔者把这节课的主题定为“有趣的儿童诗”。但是,如果课堂只有一首诗会很单调,40分钟学生们只学一首诗会很乏味,所以笔者决定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开展“群诗阅读”,增加诗歌阅读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的表达效果。于是,笔者挑选出《交通警察》《长大我将做一个什么》《爸爸的鼾声》《稻田》《夕阳》这五首儿童诗作为上课的素材。这五首诗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诗人的想象天马行空,趣味性最强的部分都在诗的结尾。

2.设计教学过程:站在儿童角度审视儿童诗,设计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经说过:诗意是一种很自然的东西,就像人的呼吸那样。确实如此,诗意很多时候是一种日常的感受,没有必要刻意解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解读儿童诗、设计教学时唤醒自己的童年经验,回归童心童真。

所以笔者的教学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

(1)以读为本,感悟童趣。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也是如此,极为适合诵读。儿童诗洋溢着儿童的情趣,它不仅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也能使成人读者童心萌动。所以,读,是儿童诗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在“有趣的儿童诗一组”教学中,笔者先出示《交通警察》的第一句“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让学生猜谁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出示整首诗,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如卖着关子读“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停顿片刻再读出下一句,会让学生都觉得作者的想象出乎意料;还可以把结尾作为重点,读出大力士的气魄和趣味来。当学生们产生兴趣后,再读下一首《长大我将做一个什么》。两首有趣的诗读完后,学生依然意犹未尽,于是笔者利用阅读单读另外三首,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读,读出这些诗的趣味。在朗读过程中,笔者逐渐提高要求:先慢读,把诗读正确;再读出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然后再进一步提出读出诗味,读出趣味,品出诗情。

指导读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儿童诗具有整体性与完整性,不能像普通课文那样分解教学,这会破坏诗歌意象的整体性,丧失诗歌的本质。所以在课堂朗读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读完整的诗,在整体朗读中领悟诗歌的内涵与情感。

(2)点拨强化,感受写法。

儿童诗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在诵读时融情入境,体悟诗歌的意境与诗蕴,还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关注诗歌的表达特点,顺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在教学“有趣的儿童诗一组”时,学生们充分诵读了五首诗,对诗意有了初步的领悟。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便让学生寻找这五首诗在创作上的共同点。学生们很快便发现,这五首诗都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都非常有趣,而且最有趣的部分都集中在每首诗的结尾部分。学生能够找到这些共同点,就表明他们对这一组儿童诗已经有了初步的内心体验了,也就从自己情感的深处对儿童诗有了初步的感受,儿童诗不再独立于学生的心灵之外,而是慢慢融入内心、融入情感。

3.联系实际,模仿创作

儿童诗的写作普遍被认为较难,因为诗歌的独特想象与独特表达和学生直白的思维有较大的距离。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写诗更是如此。所以模仿能降低诗歌创作的难度。当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善于表达,那么在创作上的要求要有梯度,可以模仿,也可以自由创作。

同样,在“有趣的儿童诗一组”教学中,当学生们找到五首诗的共同特点后,笔者再让学生读这五首诗,五首诗有写人物的、有写景物的,也有写声音的、写理想的。笔者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有诗,于是再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还可以写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扩大了创作范围。笔者追问:“如果马上让你创作一首诗的话,你会写什么呢?”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模仿其中的一首进行创作,理解与感受深刻的同学可以自由创作。

从写作效果来看,学生们所写的小诗出乎笔者的意料,真如金波老师所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学生们是多情的,是好奇的,是充满想象力的。在他们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乃至身边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懂感情的。学生们这些天真的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都有可能成为一首首优美的童诗。

三、尝试改革与教学实践的感受

当上完这一课后,笔者顿时感觉无比轻松,也无比幸福,因为笔者感觉跟儿童文学又近了一步,在儿童诗的教学上也更进了一步。

儿童诗是儿童的诗,我们在读儿童诗时,要用儿童的视角进行解读,教学时要加强诵读指导,注重诗的整体性,让学生在读整首诗时感受诗的意境与意蕴,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与创作。

不管是欣赏、教学还是创作儿童诗与儿童文学,我们都要紧紧贴近学生的心理,用学生的眼睛阅读,用学生的童真回应,那么儿童诗和儿童文学就能真正为学生所喜欢,如果结合教师有效的阅读教学引导,那么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满是诗篇。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文婷

猜你喜欢
鼾声儿童诗儿童文学
教案《创作儿童诗》
爸爸的鼾声
刊首语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爸爸的鼾声
父亲的鼾声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