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伟(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用于儿科感染的临床观察
闫 伟
(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为评估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用于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儿科所收治的感染患儿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病毒感染患儿设置为病毒感染组,100例细菌感染患儿设置为细菌感染组,另行设置健康对照组100例。对比三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以及阳性率差异。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菌性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有明显变化,将儿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有助于对儿科感染的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儿科感染;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验
小儿受年龄影响,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因素的影响,诱发相关疾病。已有资料中显示,儿科感染中主要病原体为细菌、病毒两种类型[1-2]。同时,对于小儿患者,感染类疾病发病具有隐匿性的特点,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若能够对儿科感染患者的感染致病因素进行准确的鉴别,则对于临床治疗干预措施的执行、实施是非常有利的。为提高对儿科感染致病因素的检验准确性,有关研究中提出可尝试将两种或多种检验方法联合应用。因此,为评估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用于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中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儿科所收治的感染患儿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进行检验,具体数据结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儿科所收治的感染患儿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根据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确诊。将100例病毒感染患儿设置为病毒感染组(男患儿56例,女患儿44例,患儿年龄在1~5周岁内,平均为(2.5± 0.6)岁,将100例细菌感染患儿设置为细菌感染组(男患儿53例,女患儿47例,患儿年龄在1~6周岁内,平均为(2.9±0.3)岁。另行设置健康对照组,共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在1~5周岁内,平均为(2.6 ±0.3)岁。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患儿手指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擦去第1滴末梢血后采集血液样本,10.0 μL剂量末梢血用于对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使用仪器为CPR定量分析仪,同时应用与该仪器配套的试剂以及质量控制标准。按照同样方法采集20.0 μL剂量的末梢血用于对白细胞计数检测。检测使用仪器为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应用与该仪器配套的试剂以及质量控制标准。
1.3 观察指标[3]:对比三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以及阳性率差异。C-反应蛋白阳性判定标准为:检出值>5.0 mg/L;白细胞计数阳性判定标准为:检出值>10×109/L。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通过t方法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通过χ2方法检验,在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细菌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三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对比表
细菌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三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对比表[n(%)]
儿科感染具有起病急,发病急促,病情危重的特点。单纯通过体征、病史观察以及X线检查的方式,无法起到鉴别病毒性感染以及细菌性感染的目的,而常规血培养检测确诊的耗时较长,可能导致患儿病情被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儿科感染对病毒性感染以及细菌性感染进行鉴别诊断时,如何通过联合多种诊断手段的方式尽早、有效的对感染类型做出鉴别,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次研究中发现:细菌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以上数据认为:在出现细菌性感染时,组织细胞受到细菌的影响发生严重损伤,此时C-反应蛋白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对于病毒性感染患儿而言,由于病毒感染发生在细胞内部,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因此对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的影响机制,故而对于病毒性感染患儿而言,C-反应蛋白通常检出为阴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与该机制基本一致)。以上研究结论对于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在于:若根据检测结果发现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同时呈现出增高趋势,则多可判断为细菌性感染,此时可考虑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若患儿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则应当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抗病毒治疗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认为:细菌性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检出值有明显变化,将儿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有助于对儿科感染的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李自华,胡振,方玉蓉,等.CD64、CRP、IL-6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36-538.
[2]苏丽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7):884-885.
[3]李绍锦,李上淼,杨娇娇,等.检测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 2104-2105.
R725.1
B
1671-8194(2016)18-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