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萍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化和改革,教育部门提倡在教育中要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而民谣教育符合该要求。主要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传承民谣,让幼儿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体会家乡之美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幼儿民谣;传承;游戏
幼儿民谣主要创作与人们的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押韵、生动、活泼的特点,幼儿容易理解,适合幼儿进行传唱。在幼儿民谣中,体现了我国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是传统教育和音乐智慧的融合。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在幼儿阶段的民谣教育存在严重不足,民谣的流失以及教师经验的欠缺都对民谣教育带来一定阻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民谣传承和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以兴趣为基础
幼儿阶段是儿童丰富语言和学习语言的活跃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将民谣作为语言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工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思想,培养幼儿对民谣的兴趣,让幼儿在民谣中体会到快乐,为幼儿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以民谣《螃蟹歌》为例,这首民谣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充满兴趣地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民谣学习,具体策略如下:(1)教师先给幼儿讲述一些关于螃蟹的民间故事,也可以向幼儿展示实物,通过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外形,帮助幼儿了解螃蟹的外形和习性,让幼儿认识到螃蟹是一种家乡有名的特产。(2)教师可以先用方言唱一遍《螃蟹歌》,给幼儿带来新鲜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向幼儿解释方言,让幼儿更加深层地理解民谣所表达的意思。(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民谣内容图谱,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民谣内容,掌握民谣诵读的节奏韵律感,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民谣所表达的情感。
二、用艺术做催化
民谣具有诗画的意境美、动听的旋律美以及生动的语言美等特点,不仅节奏明快,而且很多民谣中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从小培养幼儿的艺术气质,让幼儿在童年阶段接受艺术教育。民谣具有简单通俗的艺术本质,因此,教师在进行民谣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掌握上述特点,用艺术做民谣教学的催化剂,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民谣教学,让民谣更好地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以民谣《叮叮当》为例,这首民谣不仅有诗一般的韵律,同时节奏十分明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向幼儿播放配有轻快音乐的诗歌朗诵,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民谣之中所蕴含的艺术美,等欣赏结束后,教师再规范幼儿的歌词发音,让幼儿对这首民谣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再同幼儿一起学习演唱《叮叮当》这首民谣,等幼儿充分掌握后,配上乐器演奏进行男女合唱,可以组织幼儿以表演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幼儿是民谣的主人,受到幼儿喜欢并且可以传唱的民谣,才是真正有传承意义的民谣。
三、用游戏做拓展
游戏是幼儿阶段的生活象征,是幼儿童年的快乐回忆。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同他人进行合作以及交流,可以在游戏中得到乐趣,同时,幼儿的情感也在游戏中得到了抒发。教师要针对幼儿阶段特性,将游戏作为民谣教学的工具,充分拓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民谣《拍大麦》为例,教师在进行民谣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设定游戏情境,可以边念童谣边做游戏,一人先合掌,另一个两手合到对方手上,先合掌手抽出,再反合到对方手掌。唱到噼噼啪时,上方有节奏手掌对拍,提供给幼儿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民谣脱离现实生活,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情景模拟的同时,要让情景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趣丰富,充分展示我国纯真质朴的民风。教师在进行民谣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一边唱民谣一边进行动作表演,并且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奖励。
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民谣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天性,同时还充分表达了民谣精神,培养了幼儿的沟通能力以及肢体表达能力,是一种有利于民谣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发展的策略。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幼儿共同进行民谣的游戏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动力,还为幼儿表现自己、增进父母感情提供了新的途径。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民谣教学的亲子活动,有利于民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民谣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教师要积极发掘民谣资源,并且借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做出贡献,让民谣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民谣传承策略[J].学周刊:B版,2013.
[2]陈碧琴.让民谣在游戏中传唱:民谣手指游戏的设计要素与组织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8.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