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德芳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的任务之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借助鲜活的生活实例,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发现、探索的空间。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活动,提高孩子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他们热爱数学的激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孩子们能主动运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进行生活渗透,感悟数学乐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把数学与实际脱离开了。”其实数学思想就存在于生活现实之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悟,让他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的前一天,我就安排孩子们回家动手做一把折扇,并试着把折扇展开成各种大小不同的角。这样孩子们在课前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对角的分类渗透到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随着后来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让孩子们经历感悟—学习的过程,这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欲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题
课题的引入就像故事精彩的开头。我们应该将教材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的生活实际,以孩子们的兴趣为切入点,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从而调动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拿出两个月饼,说“把这两个月饼分给两个孩子,怎样分才合理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要分得同样多,一人一个。”接着我高举其中一个,问道:“如果只有一个又该怎样分呢?”这时孩子们激情高涨,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样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亲切自然地将孩子们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习欲望,还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利用生活经验,启迪数学智慧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孩子们理解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常识出发,借助生活经验架起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间的桥梁,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书本中的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既强化了孩子们的数学意识,训练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又让孩子们学会用数学头脑去思考问题,增强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两个男生之间插进一个女生,一共可以插进多少个女生?”时,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是很难理解的。我就先让孩子们读题理解,独立分析,小组交流,再利用生活经验将生活画面再现:先叫12个男生站成一队,我一边念题一边做两个男生之间插一个女生的示意动作,让孩子们明白题意后,再叫女生依次插到两个男生之间。这样借助生活画面的再现,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产生顿悟,真正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进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为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托,让他们能利用生活经验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启迪自己的数学智慧。
四、回到生活实践,解决具体问题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实践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将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化、生活化,为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我就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去量黑板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量课桌的长和宽,并算出面积,还让他们计算我们教室要用地板砖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将孩子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孩子们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用处,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也能加强孩子们的数学意识,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生活与数学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让生活点亮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用数学,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王秦.让“生活”点亮数学课堂[J].读写算,2012(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