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老师讲得清楚,学生才学得明白。其实,老师讲得过细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愉快教育;积极性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和正解
1.误区——数学课要“讲清楚”
大家都觉得只有老师讲得清楚,学生才能学得明白,于是,在课堂上巧妙设计铺垫,详细分析例题,指导学生按时完成书上配套练习便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至于数学课上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怎样的训练内容是高效的,开始我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在课堂上,我很少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而更多的是问学生:“你们听懂了没有?”有时看着学生似懂非懂的表情,我也曾经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但由于当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够,加之大环境的影响,也很难说出所以然。
现在看来,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教师“教”的成分,学生“学”的成分也同样重要。学习主体积极的思维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的教学状态。
2.正解——数学课不能讲得“太清楚”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张天孝教授的一席话语出惊人:“我建议数学老师不要讲得太清楚!”看似一句有悖常理的话,却道出了教学的真谛。的确,老师如果讲得太清楚,势必减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困难,从而“解除”了学生思考的任务,当学生的大脑无法经常性地获得一定强度的刺激时,他们思维水平提升的速度就会变慢,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二、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1.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绝不能将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这节课必定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要精心设计导入课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在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三人分钱”等,国外的“毕达哥拉斯算题”“丢番图的墓志铭”等,都是进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3.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4.课堂的生命——学生的积极性
“提问—答写”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重要策略。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我们不难发现它关注更多的还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会。”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提问与答问中磨灭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选择了消极坐等,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本片段中教师一改以往常用的“提问—答问”,采用“提问—答写”策略,就是让所有的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快速写下自己的答案。答写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当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老师问“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时,由于前面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产品”,举手自然也就踊跃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将答写的重点由激活学生思维偏向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造成关注老师脸色比思考问题多的局面,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还要在作业的布置时机和内容上灵活调控,也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课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从多方面力争打造出一节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
参考文献:
[1]万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3(9).
[2]聂艳军.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