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扩军折射欧洲安全变局

2016-08-05 02:04慕小明
世界知识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冯德军力莱恩

慕小明

5月10日,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宣布:2023年前,德国将扩军7000人、新增军队文职人员4400人,从装备、预算和人员三方面强化军力。冯德莱恩说:“持续四分之一个世纪之久的联邦国防军军力收缩政策已经成为过去。”二战结束以来德国首次宣布扩军,表明德国正式放弃了1990年统一以来的军力收缩政策。

德意志战车整装待发?

德国是传统军事强国,曾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均以失败告终,但战后又很快崛起,不仅实现了统一,而且在欧洲和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冷战的结束极大地改变了德国的安全环境。随着两极体制瓦解,欧洲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大大减小,这使德国从东西方两大集团长期的紧张对峙和战争恐怖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向中东欧地区的扩展与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统一后的德国由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前沿变成了欧洲的中心,安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德国统一后选择继续留在北约,并且是欧洲各种组织和联盟(欧安会、欧洲联盟和西欧联盟)的成员,这种相互交织的联盟网使德国的安全政策既有坚强的后盾,又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德国借助美国和北约抗衡潜在的对手俄罗斯,借助欧盟平衡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借助西欧联盟建立北约与欧盟之间的联系和均势,借助欧安会缓解美俄之间以及东西欧之间的矛盾。由此,德国不但可以获得稳定的、和平的安全环境与秩序,还可在此秩序与格局中获取左右逢源的主导地位。

在1994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德国确立了“外向辐射型”安全战略,其要旨是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达到维护其安全利益和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德国在欧洲的中心地缘战略位置虽有利于德国推行“外向辐射型”的积极外交安全战略,但在欧洲各国对德国还存有戒心和担忧心理的情况下,一旦形势有变,德国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和“向心进攻”的目标。处于欧洲相互交织的联盟之中,虽然有利于德国综合运用各种联盟为其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服务,但也容易受到这一联盟网的牵制和制约。

1990年10月两德统一时,德国联邦国防军(以下简称“德军”)共有58.5万军人和21.5万文职人员。冷战结束以来,德军共经历了三次军力收缩。第一次在1992年〜1998年,德军削减了44%的军力,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并开始参与国际性军事行动。在参加了科索沃和阿富汗等海外军事行动后,德国发现德军难以适应国际安全形势的作战需求,军事改革再度兴起。2000年开始的改革调整了德军的领导指挥体制,并将德军分为干预部队、维持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三种类型。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德军开始第三次改革,于2011年5月发布战略文件《防务政策指南》,废止义务兵役制,提出将军队规模控制在18.5万人以内、文职人员控制在5.6万以内的目标。

近年来,德国领导人多次主张承担国际义务并深度介入国际安全事务。尤其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和“伊斯兰国”崛起后,德国总统高克、外长施泰因迈尔和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均通过公开演讲表达了这方面的强烈意愿。此次德国逆势而动宣布扩军,并计划组建欧洲共同军队,是否意味着德意志战车将再次全副披挂、整装待发?

扩军的战略考量

德国扩军有着多重推动因素,也折射出德国乃至欧洲所面临的安全局势剧变。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美俄博弈加剧、接踵而至的恐怖袭击威胁、蜂拥而至的难民,客观上都促使德国不得不通过扩军外控边境、内防不测。同时,德国扩军将助推落实“积极外交政策”,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应对周边局势紧张造成的欧洲难民危机。德国扩军直接反映出欧洲难民危机对欧洲安全的深刻影响。鉴于当前德军管控边界安全力不从心,默克尔政府旨在通过扩军加强边界管控平息国内对其难民政策过于宽松的指责。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说,根据目前的情况,扩军是“必要的”,目的是让“军队的人手喘得过气来”,因为德国海军既要在地中海的黎巴嫩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又要在爱琴海上追踪偷渡集团的船只,还要在地中海搜救遭遇海难的难民。

2016年5月10日,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右一)宣布:2023年前,德国将扩军7000人、新增军队文职人员4400人,从装备、预算和人员三方面强化军力。

满足北约和欧盟反恐行动的防务需求。随着德国国际形象的不断改善,北约、欧盟和国际社会对德国提出了更多的防务需求。2001年9.11事件后,德国紧随美国参加阿富汗反恐战争,驻阿德军最多时多达5000余人,直到2014年底才撤出作战部队,留下850人参加北约“坚定支持”任务,以军事顾问的身份训练阿富汗国民军。“伊斯兰国”崛起以来,特别是2015年法国发生多起恐怖袭击后,德国全力支持法国反恐。2015年12月1日,德军出动六架“狂风”侦察机和一架加油机,并在地中海部署一艘护卫舰,为在中东反恐的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编队提供支援。2016年德国政府拨出专款1.41亿美元,支持欧盟的反恐行动。

回应北约与俄罗斯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乌克兰危机发酵引发的北约与俄罗斯紧张局势也是德国扩军的重要原因。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后,德国明确反对俄罗斯并加入对俄制裁的西方阵营。由于认为中东欧的北约成员“感到受俄罗斯威胁”,今年4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将尽快审视是否应当在北约框架内,向东欧派出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这一派兵计划预计将在7月初的北约首脑华沙峰会上做出。国防部长冯德莱恩也公开表示,此次扩军旨在应对乌克兰危机以来俄欧关系的紧张局面。

按照2014年北约峰会达成的协议,北约成员国的军费不得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装备费不低于军费开支的20%。作为欧洲的领头羊,目前德国的军费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因而其扩军行动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必将进一步提升北约在中东欧的军事能力。波兰国防部长安东尼·马切雷维奇已经表示,波兰计划未来几年增加兵力50%以上。德国此番扩军,也有追随美国,强化美德关系之意。

扩军的局限与后续影响

人财短缺,扩军效果大打折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军费开支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从1991年的602.43亿欧元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324亿欧元,占GDP的比重也从1991年的2.2%降至2015年的1.11%。由于军费份额的大部分被用于人员维持而非武器装备的采购和研发领域,物资短缺和战备不足已经成为德军的常态。为此,德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前将国防开支从2016年的342亿欧元增至392亿欧元。即使如此,德军仍然面临军费不足的困扰。国防部长冯德莱恩承认,从现在起到2023年的七年间,德国总共需要新增1.87万名军人和文职人员。但由于德国人口长期负增长和就业形势良好,国防部门完成扩军目标存在不小的困难。经研究可行性后,德国国防部调整了扩军计划,缩水为1.14万人。其根源在于,反军国主义文化根植于德国社会,德国民众长期坐享“和平红利”,国防观念淡薄,严重缺乏重振国防的动力。由于兵员匮乏,本次扩军将通过加强外部征募和内部人员自愿延长服役期来实现。

内忧外患,扩军增支瞻前顾后。虽然出于恐怖主义威胁和俄欧对抗的原因,51%的德国人赞成扩军,比2009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但如果德国军费达到GDP的2%,德国政府则很可能将面对国内民众的反对浪潮。同时,德国的军费将超越英法而位居欧洲榜首,出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欧洲国家对德国重整军力的担心和恐惧将会重新出现。德国顾虑到国内民意和两次世界大战发动者的历史包袱,此次扩军空间有限,增兵数量不多。因此,此举的政治象征意义远高于军事性影响。

加剧对抗无益于缓解中东欧紧张局势。德国此次扩军与北约重启罗马尼亚的反导系统和在波兰新建反导系统形成呼应,势必进一步恶化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如果北约方面的军事基础设施向俄罗斯边境靠近的话,俄罗斯毫无疑问地将采取“必要措施”。作为回应,俄罗斯正在加强西部方向的军事部署。近期,俄宣布将在俄西部方向新成立三个师,以应对北约的步步近逼。同时,俄国防部正在计划重启部署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第聂伯”导弹预警雷达站,其探测范围可达半个欧洲,可监测黑海和地中海水域发射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确保俄罗斯对南方和西南方的防御。鉴于欧洲东部地面力量呈俄强欧弱,德国扩军不会从整体上改变俄欧军力对比现状。在美俄不断强化中东欧前沿军力部署的情况下,德国的扩军及向东欧部署,将进一步加剧北约与俄罗斯的对峙,无益于中东欧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作者为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冯德军力莱恩
《美国军力指数》探析及其对军力评估的启示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
冯德莱恩当选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
Sixteen Years’Promise
关于军力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
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诺曼底之战军力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