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温差导致空气栓塞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08-05 22:55赵嫣霞郭晓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赵嫣霞?郭晓杰

【摘要】 目的 探讨输血温差导致空气栓塞的临床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 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术大抢救且需大量输血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术治疗且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未注重输血温差对患者的影响, 观察组针对临床上输血温差而导致的空气栓塞问题, 使用输血加温仪、恒温箱等方法减少输血温差, 以保证输血安全。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3.33%)出现了轻微空气栓塞情况, 经及时处理均无生命危险, 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出现空气栓塞,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温差是输血过程中的一个风险因素, 降低输血温差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手术大抢救;输血温差;空气栓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83

输血是临床上尤其是大抢救手术中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但并不是绝对安全有效的。因为血液制品的储存要求高, 需要在低温保存, 但手术尤其是紧急大抢救时, 分秒必争, 医护人员给患者输血时往往忽略了血液储存温度与输血管壁外加温仪温度的差异, 从而导致了输血时输血管壁上出现了小气泡[1]。这些外源的空气栓子可随着血液速度(加压输血)经输血管进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环, 引起其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动脉栓塞, 血流中断, 组织供血不足等, 临床上称之为空气栓塞。因温差所致气泡生成, 若不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致患者出现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空气栓塞, 可导致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输血时, 医护人员应当尽量缩小输血温差, 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本院自2013年采取血液恒温箱等措施以来, 取得了一定成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术大抢救且需大量输血的患者为观察组, 男77例, 女43例;年龄12~39岁;血型分布:A型23例, B型34例, AB型11例, O型52例。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手术治疗且输血患者为对照组, 男73例, 女47例;年龄13~39岁;血型分布:A型24例, B型36例, AB型16例, O型44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输血期间除了血液温度控制外, 其余输血措施均一致。对照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未十分注重输血温差;观察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 在手术时间允许情况下, 血液出血库后至输血期间使用恒温水浴箱加温并运输、储藏血液直至血液被使用;在输血期间使用输血恒温仪给患者输血, 以保证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与其体温的温差<2℃。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逼、唇绀、肺栓塞、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 随后患者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出现意识障碍、多次全身抽搐, CT检查结果为肺水肿、胸腔积液、右侧颞及顶叶缺血性脑梗死等为空气栓塞。空气栓塞的抢救方法:调整患者体位为头低足高左侧卧位, 高流量吸氧, 给药改善微循环、水肿、强心利尿扩血管, 再进行血液灌流联合透析等方法过滤进入体内的空气等。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空气栓塞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3.33%)出现了轻微空气栓塞情况, 经及时处理均无生命危险, 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出现空气栓塞,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患者尤其是手术大抢救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易流失血液, 输血是手术治疗的重要补救措施, 其旨在补充流失的血液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液及内环境的稳定, 确保机体的正常运转。与其他治疗方法一样, 输血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其中血型匹配程度、血液传染病等已经备受医护人员的关注, 但往往忽略了输血温差而导致的严重后果[2-5]。血液的储藏温度为2~6℃, 这与正常人体温度(36~37℃)相差甚远, 即使手术中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 但与血液出库时的温度相差仍很大, 情况严重者可在手术时或术后出现空气栓塞。其可导致患者肺梗死、动脉系统广泛痉挛、严重缺氧甚至死亡等后果,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当血液温度过低时, 输液管壁上容易产生空气栓子, 这些空气栓子不易排出, 但由于量小、分散, 随血液流通陆续流入左心房、左心室, 进而流入全身动脉分枝, 运至身体各个器官, 致使其所到的器官堵塞而形成严重后果[6, 7]。

本院近两年针对输血温差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①血液出库后, 采用恒温水浴箱加热使血液回温, 其中恒温水浴箱的温度设为37℃, 血液在出库至使用前均储藏于恒温箱内以保持血液的温度;②在输血过程中, 使用可保持血液温度的输血恒温仪, 且输血期间严格监控患者的体温情况及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了空气栓塞的临床症状, 以防止因手术室内温度过低而致使血液降温造成的输血温差[8, 9]。临床数据及文献调研结果表明[10], 我国大多医院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输血温差在输血过程中的危害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 这将严重威胁输血患者的健康, 应当引起注意。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3.33%)出现了轻微空气栓塞情况, 经及时处理均无生命危险, 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出现空气栓塞,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减少输血温差可降低空气栓塞的发生率, 可有效地提高输血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素碧, 王冬梅.对临床输血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13):214.

[2] 秦欣, 张三明.临床输血风险分析与预防措施.当代医学, 2011, 30(2):163-164.

[3] 王勇.临床输血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13):3040-3041.

[4] 姜华, 张欢.肝移植术患者术中大量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3):213-215.

[5] 苏茂旭. 1例发生空气栓塞患儿的抢救护理及原因分析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19):166.

[6] 王恩真.手术中空气栓塞的诊断、预防和处理.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6(10):513-515.

[7] 任宁, 吴中亮, 李永琦.经颈外静脉置管注药致空气栓塞1例. 医学争鸣, 2002, 23(21):2012.

[8] 何珊, 刘加林.血液灌流抢救空气栓塞患者1例护理体会.山东医药, 2009, 49(36):102.

[9] 马挺, 蔡兵, 徐娜, 等.胸前多普勒超声监测技术应用于坐位神经外科手术静脉空气栓塞的监测和处理.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8):710-711.

[10] 张志方, 叶小平, 梁启波.坐位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期间及出现空气栓塞时血液动力学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9, 19(11):653-656.

[收稿日期: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