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单发病灶实施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对比研究

2016-08-05 19:51丁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丁斌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单发病灶实施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乳腺单发病灶患者, 随机分为微创旋切组和传统组, 每组 1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微创旋切组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旋切组皮肤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组, 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旋切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传统组(2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单发的微小病灶, 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乳腺单发病灶;微创旋切术;传统开放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60

乳腺疾病是女性人群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对女性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乳腺癌[1]。乳腺疾病大多数由微小病变开始, 故患者对疾病均有恐惧心理, 要求手术切除[2]。可见, 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恢复极其重要, 本研究对乳腺单发病灶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观察两种术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在本院外科住院治疗的乳腺病患者200例, 均为乳腺单发良性结节病灶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旋切组和传统组, 每组100例。传统组年龄35~50岁, 平均年龄(45.2±5.3)岁;结节直径0.6~2.5 cm, 平均直径(1.6±0.3)cm。微创旋切组年龄35~53岁, 平均年龄(45.4±5.5)岁;结节直径 0.5~2.8 cm, 平均直径(1.7±0.8)cm。两组患者均符合乳腺切除术指征, 且排除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年龄、结节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微创旋切组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 患者术前进行彩超检查明确病变部位、结节大小和数量, 确定手术入路后, 在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 用0.5%利多卡因+盐酸肾上腺素进行局部麻醉后, 用尖刀片切开一个小切口(长度0.3~0.5 cm), 在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头从切口置入病灶底部, 调整旋切刀头、刀槽, 通过超声观察明确穿刺针凹槽处于肿块正后方后, 对病灶行旋切、抽吸, 旋切过程中持续用超声观察, 当超声提示无病灶组织残留后终止旋切, 将手术腔内积血抽吸净后拔出穿刺针, 用塔形纱布压迫病灶和穿刺针道, 并用弹力绷带包扎。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皮肤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血肿、切口感染、切口开裂、皮下瘀斑、瘢痕形成、乳腺塌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微创旋切组皮肤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组, 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微创旋切组共有5例出现并发症,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传统组共有24例出现并发症,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 微创旋切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10年来, 我国女性人群中乳腺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 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已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手术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 但其术式选择仍存在较大分歧[3]。本研究对 200例乳腺单发病灶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别采用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患者在皮肤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尤其是直径<3 cm的病灶, 微创旋切术的优势更为明显。传统开放手术由于切口大、出血量多, 术后会遗留切口瘢痕, 美观性较差, 另外还容易出现切口开裂、皮下瘀斑、瘢痕形成、切口感染和乳腺塌陷等, 特别是切口感染、乳腺塌陷发生风险更高, 而微创旋切术治疗极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乳腺旋切微创装置包括活检探头和真空抽吸泵两部分, 活检探头由多个套管针组成, 并配以真空抽吸, 具有传送功能, 即使不退出外头针也能用内套针将切除的组织传送至体外, 故能反复多次切除, 一次穿刺即可切除多个病灶组织, 尤其是对微小病灶能将其充分切除[4];另外切除过程均通过超声实时监控完成, 故可确保病灶能充分切除, 且可减少皮肤和正常乳腺组织的损伤[5]。

综上所述, 对于乳腺单发的微小病灶, 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桂萍, 姚兰辉.超声引导微创旋切诊治乳腺疾病的价值.上海医学影像, 2008, 17(4):33-34.

[2] 张董晓.乳腺纤维腺瘤的国内治疗现状.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7, 1(5):175-176.

[3] 张惠灏, 陈祥锦, 吴坤琳, 等.麦默通微创技术在不可扪及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1):62-63.

[4] 郝静, 赵鹏飞.微创旋切系统在良性乳腺肿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4):77-78.

[5] 周平, 陈道谨, 吴君辉, 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负压抽吸活检仪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9):9-10.

[收稿日期:2016-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