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7 年前,伴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大声喊出“里约热内卢”的名字, 2016 年夏季奥运会最终花落巴西。今年的8 月炎热依旧,但奥运圣火却在这个夏天点燃了别样的激情魅力。此项盛会不仅为里约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填补了奥运史上南美版图的空白,从而令这座桑巴之城更加熠熠生辉。
大西洋、足球、热带雨林、桑巴歌舞,还有让人垂涎不已的美食……巴西一定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国度,以至于它能够拥有那么多美好的风景和故事。这个夏天,让我们跟随着奥运圣火的脚步,一起造访这片兼具神圣与浪漫、热情与神秘的土地。
来自耶稣山的敬畏
巴西有句俗语:“上帝用6 天造了个世界,第7 天造了里约”,里约热内卢大概是巴西最完美的见证。飞机越过赤道和亚马逊丛林上空,稳稳地落在了南半球的土地上,那一刻我难以按捺激动的心情,冲着这片辽阔的土地大喊一声:“里约,我来了!”然而激动过后, 我和朋友却有些傻眼: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而英语的普及程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所以我们在赶往租车地点的路上着实犯了难。多数出租车司机并不大理会我们的英文,只是自顾自地说着如同天书的葡萄牙语, 而我们最后打开地图连比划带猜,才最终让司机明白了我们的目的地。
耶稣基督像 黄世和/摄
从酒店驾车前往基督山并不需要看懂路标,因为在里约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看到耶稣慈悲的神像,以悲悯的姿势俯视人间。落成于1931 年的里约热内卢基督像也叫巴西基督像, 是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型耶稣基督雕像,总高38 米,有1145 吨重,左右手的指间距达到了23 米。雕像中的耶稣基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深情地俯瞰里约市的美丽全景,预示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耶稣基督的身影与周围的群山融为一体,风起云涌之间, 耶稣像若隐若现,显得更加神秘圣洁。而华灯初上之后,强烈的探照灯光映射着它庞大的银灰色身躯,在黑色的夜幕之下更见仙姿卓绝,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耶稣无处不在”的虔诚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驱车上山时,我和朋友经过蜿延的山路穿越蒂竹卡丛林,到达山上狭小腹地的停车场,这里拥塞的情形一点不亚于国内早晚高峰时的路段,大家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的。不过在回程的路上,我们顺道前往马塔夫人展望台(Dona Marte Belvedere),由于它位于396 公尺的山腰,不但可以凭借较近的距离眺望里约美景,也可由另一个角度欣赏救世基督像,由于它绝佳的地点,所以成为许多广告商、名模的取景地点,值得一观。
上帝之城的救赎
还记得2002 年一部叫作《上帝之城》的影片吗?巴西里约热内卢,这个名为“上帝之城”的贫民窟,据说是魔鬼也会叹息着转身的地方。影片用客观冷静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贫民窟孩子的成长故事,表现出对人性堕落和无尽暴力的谴责。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贫民窟都是“伤疤”一样的存在:贩毒走私团伙、黑帮和警察间激烈的枪战在此真实上演,而当地居民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一般情况下,政府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治愈,但至少也会想方设法地“进行包扎”,尽可能不让他人看到它满目疮痍的面貌。但在这一点上,巴西似乎是个例外。
不样的贫民窟 刘朔全/摄
作为2014 年世界杯和2016 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一直是让国际社会担心的问题。2009 年以来,巴西政府决心整顿贫民窟, 一边用武力震慑犯罪团伙,一边用“怀柔政策”感化当地居民,承认其合法性,改善外界与贫民窟内的关系。贫民窟旅游由此兴起,成为这几年新兴的旅游项目,尽管饱受争议,但的确满足了很多旅行者的好奇心。更令人欣喜的是,此举直接改善了当地的治安状况,甚至连卫生和经济环境都发生很大变化。
比如我们这次前往的是阿莱芒贫民窟群,它是里约热内卢北部最大的贫民窟区,由13 个贫民窟、5 个山头组成,占据了北城42% 的面积,曾是世界闻名的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但是现在,阿莱芒贫民窟群的5 个山头由缆车相连,场面十分壮观。里约州政府为了方便贫民窟居民出行,于2011 年在阿莱芒耗巨资修建了连接整片区域的缆车线,之后运营也由政府支持, 居民进出完全免费。作为游客,我们只需要支付1 个雷亚尔(约合2 元人民币)就可以乘坐一次缆车,从而获得近距离目睹贫民窟的机会。目前在5 个山头间任意停留游览的套票价格也不过3.4 雷亚尔,每日可容纳的客流量达3 万人。渐渐地,参观贫民窟成了里约北城的一个新兴旅游点。
与环境一同发生变化的是当地居民的面貌。阿莱芒当地居民发现了新兴的商机,于是开始接受一些专业的导游培训,为游客提供第一手的资讯。陪同我们一起进入贫民窟的警察虽然配有武器,但他却把枪支放在入口处, 也并没有穿防弹衣。他说了一句话或许会值得我们深思:“武力能让人产生敬畏,但绝不会带来信任。”
贫民窟旅游项目近年来颇受游客青睐 刘朔全/摄
桑巴足球的狂欢
亚马逊平原炎热的气候赋予了巴西人如火一样的热情和气质,而巴西人同样不吝惜自己的天分和才华,一定会通过某些活动完全释放出来,比如足球、比如桑巴舞。
如果要评选出最具激情的运动项目,足球绝对毫无争议。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全世界的狂欢,巴西是举世公认的足球王国。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更是文化。于是,无论在风景怡人的海滩,还是人头攒动的街头巷尾, 都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激情时刻。即使在贫穷破落的贫民窟,都能看到穷人家的孩子光着脚,把袜子塞满纸当球踢。更让世界惊叹的是,从这些街边踢野球的穷苦孩子中间,走出了像球王贝利、加林查、里瓦尔多、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等举世瞩目的球星,贫困的生活使他们衣食堪忧,更远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是足球改变了他们原本平凡困苦的人生轨迹。
来到巴西,实在应该看一场精彩的球赛,这也是里约当下最热门的游览项目之一。由于奥运会的筹备,很多场馆都已经停止了相应赛事,但参观一下闻名世界的足球场还是可以的。
位于里约的马拉卡纳球场正式名称为马里奥·费劳运动场,距离里约的城市名片——耶稣像约4.9 公里,如果从科帕卡巴纳海滩出发约8.3 公里。这是巴西最大的体育场,为1950 年世界杯而兴建,并作为1950 年世界杯和2014 年世界杯决赛的场地。现在,馆内陈列了贝利等巴西最著名球星的足印和签名,令无数游客神往。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奥运会就是在这里拉开帷幕。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可以预约来这里参观,乘升降梯爬上顶层,真切地感受到这座体育场难以描绘的庞大壮观。想象着热血男儿在这里为了荣耀挥汗如雨、足下生风,你也许就理解了足球之于巴西的意义,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光,是一往无前的力量。
除了足球,另一个能尽展巴西人热情的项目就是桑巴舞。桑巴舞现被公认为巴西狂欢节的象征,是最大众化的巴西文化表达形式之一。来到巴西, 怎能错过无与伦比的桑巴舞。
曾经上演无数激动时刻的足球赛场 黄世和/摄
巴西人对足球的喜爱令人吃惊 黄世和/摄
穿过一条狭窄的街道,就听见极具节奏感的桑巴音乐。转过街头的拐角, 看到在一处并不很大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几百号人,大家都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着。挤过拥挤的人群,才看到在人堆中间,坐着4 位手持乐器的人, 乐器发出的旋律极其简单,他们看起来并不像职业的音乐人,但大家已然沉醉在歌舞之中。音乐似乎也是即兴的,随时会转换曲风,可即使乐器停下了,周围欢乐的巴西人依然载歌载舞。被周围欢乐的气氛所感染,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随着旋律一起舞动起来, 跳得不好没有关系,大家都相视一笑, 不必有太多的语言交流,仿佛都在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这种幸福, 无以言喻。
伊瓜苏大瀑布
在中国,千年前李白曾经写下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来描摹瀑布的宏伟壮观,这位“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终究受制于当时的条件,否则若真的目睹伊瓜苏瀑布的壮阔,不知又会留下多少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横跨阿根廷和巴西的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五大瀑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凸出的岩石将奔腾而下的伊瓜苏河水分割成大大小小270 多个瀑布,形成半环形层层叠叠的瀑布群,总宽度3000 ~ 4000 米,平均落差80 米,壮阔无比。来到巴西,感受过南美大陆热辣奔放的人文气息,又怎能错过磅礴壮观的自然景致?
自巴西或是自阿根廷都可到达伊瓜苏国家公园,我们从巴西的伊瓜苏出发,向南行驶,全程约29 公里,大约需要35 分钟。跟国内一样,在公园内乘坐园内的游览车,大约十几分钟之后到达伊瓜苏瀑布的巴西段,开始了瀑布观光游。
刚下游览车,便能听到远处传来咆哮的水声,走上观景台,看到绿树掩映下的飞瀑奔流,顿时流连其中。我们沿着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修建的小路,穿越茂密的热带雨林,随后就看到了更多的瀑布群,当真是移步换景之间,精彩丛生。顺着远处传来了巨大轰鸣声,我们来到最大的瀑布面前。这里专门修了一条栈道,人们可以走到尽头,近距离地感受瀑布的震撼。
巴西狂欢节的盛大表演卧伍 黄世和/摄
狂欢节上的的桑巴舞 黄世和/摄
伊瓜苏瀑布 黄世和/摄
游客所走的栈桥一直延伸到峡谷中央的岩石上,左、右与桥下都是瀑布, 就像被层层地包围其间。想从高出看瀑布,可乘坐专门的电梯到达瀑布顶端,向下看是咆哮的水流和若隐若现的彩虹。飞瀑与彩虹辉映,飞溅的水花缭绕成水雾,浸湿了随身的衣物, 也打湿了镜头,可是却无法消弭游人的热情,大家依然固执地捧着照相机, 努力定格这里令人震撼的美丽。
如果想与伊瓜苏大瀑布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就在这里留宿一夜。伊瓜苏公园内有酒店,而且很多房间一打开窗就可以看到瀑布的胜景。这样不仅有观赏瀑布的地理优势,还可以在结束了一天的旅途之后,直接回到酒店休息。到了夜晚听着水声入眠, 大概梦里都是巴西无尽的美丽。
巴西,广袤的土地赋予了它无限包容的心怀。这个距离我们1.8 万公里的国度,汇集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过度的奢华与极端的贫困并存,街头的示威抗议与桑巴歌舞同时在上演,永远色彩明丽、朝气蓬勃。里约奥运给巴西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希望,在越来越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巴西依然是那个热辣激情的桑巴舞者, 演绎着南美版图上最旖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