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话忧伤 仓央嘉措的情感世界

2016-08-05 11:32泽丹卓玛
旅游纵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仓央嘉悲情湖畔

泽丹卓玛

那一世

那一天,我顶礼膜拜在佛前,借助酥油灯的光芒,目睹了传说中你真实的容颜。

那一月,我摇转红宫经筒上的六字真言,穿越随风起舞的经幡,捕捉到了你威严面庞下闪现的温暖。

那一年,我艰难地朝拜在寒冷的天路,不为祈祷庇佑,只为彼此的灵魂不要相距得太远。

那一世,我近乎自虐的虔诚信仰, 不为轮回过后的荣华与富贵,只为来世能与你再度的相见。

清晨,启程

清晨,在高原朦胧的夜色中醒来, 没有高原反应的不适。虽睡眠时间不够充裕,但还好,精神十足,毫无困乏之意。这一日即将抵达的青海湖,乃是此行最大的期待。启程前,曾有朋友发来这一月的油菜花海。画面之中,遥远巍峨的雪山,碧蓝开阔的湖面,由远递近, 是一大片浩瀚无边的金黄色油菜花海。如此堪称唯美的画面,早已徜徉于期盼之中。

从西宁出发前往青海湖,有约3 小时150 公里的车程。沿途之上,有海拔近5000 米的日月山,有亘古无言的群峰,有广袤辽阔的草场。放眼望去,天色碧蓝,草色深浓。成群遍野的牛马羊群,漫步、奔跑在水草丰美的肥沃土地之上,令人不忍闭上眼睛, 生怕错失美景。

藏族,信仰

快要抵达的那一刻,道路两侧,会看到三三两两衣衫敝旧的朝圣者结伴而行。每当看到他们,内心都很温暖。他们,我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行,去往相同的标地。

青海湖,不知何时起,被藏民们信奉为圣湖。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 自高原的各个方向踏上朝圣之路,集结到此。他们的虔诚好似青海湖般幽深, 他们的心灵。如同那湖水般清澈。他们风尘仆仆,不畏艰辛,淡定从容,一心向佛。要绕转圣湖一圈或几圈,才算圆满。他们,从日出到日落,迎着太阳升起的第一缕霞光,摇动着手中的转经轮, 诵念着六字真言,沿着圣湖,顺时针方向一步一步地匍匐前行,磕下等身长头。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神灵,顶礼膜拜。

面朝青海,油菜花开

盛夏的青海湖,油菜花海,绚烂纯美。盛夏的青海湖,澄洁浩渺,碧海青天。盛夏的青海湖,如同一面光怪陆离的宝镜,映衬着高原的神圣巍峨,光芒璀璨。盛夏的青海湖,犹如一块剔透晶莹的润玉,投影着藏地的缤纷瑰丽,锦绣芬芳。

站在湖畔,闭上眼睛,沐浴在高原倾城的日光之下。被轻轻的微风温柔吹拂着的长发,在空中起舞。内心亦如同那发丝般无法平静。这片纯澈壮丽的海子所带给我的,不单只有初见的惊叹与喜悦,还有此时此刻,淡淡的忧伤。

每一个有花开放的角落,都传唱着他的情歌

读过很多他写的诗歌,以及后人笔端他的故事。青海湖,这个在清史稿中提及的地点,“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轻描淡写的寥寥一行字,足以深深刺痛每个信徒的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那位被后世无限崇拜与景仰, 被后人无限思念与追忆的男子。那个充满了无限才情与悲情,无限神圣与神秘的男子。那个被吞没在政治漩涡之中, 在湖畔孤单陨落的男子。他是否会知晓,自他离别之后,他的故事,他的传奇,他的信仰,他的情歌,会忧伤地蔓延到整个藏地,传唱在每一个有花开放的角落……

长空之下,高山与花海与青海湖相依相伴

有多少人,向往藏地,心向高原, 都是源自他的诗歌。

有多少人,徒步雪域,觐见雪峰, 只为贴近他的信仰。

一忆仓央嘉措,怎一个情字了得

睁开眼睛,深深地望向青碧深邃的湖泊。耳畔,是水波荡漾在碎石之上的涌动声。只可惜,湖面上未曾出现他的倒影。只可惜,远山间未曾回荡他的歌声。蹲下身,抚摸脚下那些被波涛冲刷了亿万光年的散碎石子。没有温暖, 亦没有丝毫他停留过后的痕迹。捡起一块,用力地抛向湖面。只见那石子, 在空中伤感地下滑,坠落,消失在青蓝如碧的湖面之中,泛起了淡淡涟漪。

仓央嘉措,是黄教历史上仅有的一位非藏族与蒙古族出身的活佛。这个曾经突破禁忌,曾经离经叛道,被定义为迷失菩提的男子,是怎样一个至真至情,勇敢追随内心的男子。是怎样一个我行我素,不惧羁绊的男子。又是怎样一个胸怀坦荡,巍然无畏的男子?

二忆仓央嘉措,他的纯善出身

300 多年前,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门隅,是一个藏族与门巴族混居的偏僻之地。仓央嘉措的母亲是淳朴善良的门巴族人,父亲是豪放爽朗的藏族人。或许,越是荒凉隐秘的地方,远离了世俗人间烟火,民风越是纯真朴实, 自由烂漫。自出生伊始,到14 岁的青春年华,仓央嘉措一直生活在如此一个至纯至善、无拘无束的氛围之中。

三忆仓央嘉措,他的命定佛缘

他的那一世,早已注定无法平淡。出生那年,黄教领袖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病逝布达拉宫。那一年,他悲情的人生也由此拉开帷幕。在那个争权夺势、暗潮汹涌的年代,是命中注定吧, 不满周岁的仓央嘉措被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然而,因当时的藏王第巴桑杰嘉措为了政治地位的稳固,向世间隐瞒了五世达赖已然故去的消息, 并宣仓央嘉措入定,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于是,14 年的光阴,对于仓央嘉措而言既是幸福愉悦,也是倜傥风流。但在冥冥之中,却为他的将来埋下了悲情伤痛的伏笔。

在毫不知情的时间里,他的年华, 像风一样自由不羁,像鹰一样任意飞翔。在十几岁那个情窦初开,爱情萌动的年龄,有了两情相悦的爱恋,有了海誓山盟的过往。青春懵懂,纵情投入的他,怎知,他就是那至尊无上, 万人景仰的佛啊。

四忆仓央嘉措,他的身不由己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 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殊不知,于很多爱与感情而言,缘即是劫。喜乐将与伤痛并存。如执意义无反顾地全身投入,必将万劫不复。

格鲁派有着坚不可摧的清规戒律。并不如宁玛、萨迦、噶玛、噶举等其他教派那般,允许僧人们一方面修持念佛,一方面娶妻生子。因此,作为黄教转世活佛的他,纵然是执子之手, 却终究无法与子偕老。

风起云涌。清政府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无意间从蒙古人的口中,从桑杰嘉措亲信的叙述中,洞悉了那个天大的谎言。在一片哗然之后,年满14 岁的仓央嘉措辞别了心爱的姑娘,在信徒们的簇拥之下,被迎至高高的布达拉宫,行了坐床礼,开始了其六世达赖的人生。

五忆仓央嘉措,世间最美的情郎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学法,修习,诵经,打坐。周而复始的日复一日,聪慧的少年,在一声声的佛号中,得到不断的灌输与教诲, 修持与加持。或许是命运使然,再多的佛经,再多的典籍,却无法禁锢少年心中的爱恋之火。曾几何时,他开始化身为那个世间最美的情郎,徘徊游走于拉萨的街头巷尾。留下了情与爱的故事, 情与爱的痕迹,情与爱的传奇……

盛夏的青海湖,澄洁浩淼,碧海青天

六忆仓央嘉措,多情如他

这世上,唯有思想无法控制,天性如此。人若是活着,便都会有期待爱与被爱的本性。更何况,是一个自小便毫无拘束、热忱多情的青年。这位曾经迷失的菩提,对于他的一切一切,或许本来就无对错可言。若非要决断出一个是与非,那么,怪也只能怪桑杰嘉措, 怪他自小对其隐瞒真相,未依照黄教世袭活佛的清规戒律去引导他,教化他, 对他的加持不够。遥想佛祖释迦牟尼, 亦是在人生年华的29 岁才悟道成佛。可是,利欲熏心的权力之争,尔虞我诈的政治之斗,却没能给这位活佛,这位迷失的活佛,这位正在从迷雾走向醒悟的活佛,时间与机会。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无奈,几何。世间并无两全之法, 可望而不可及的,又岂止是爱情。

七忆仓央嘉措,悲情如他

坐在湖边,情不自禁地将手浸入到冰凉的湖水之中,再放入口中。是咸涩、苦涩的味道。不知,这苦涩之中有多少是源自这片湖泊的伤感苦痛。这咸涩之中,又有多少是源自这片湖泊无奈的泪水。于它而言,是眼睁睁的无能为力吧?无能为力,看着那个他,那个近在咫尺的他,就在它的眼前,形单影孤的遁去,无依无助地离开。

在那个风雨飘摇、暗潮澎湃的年代。终于,那一世,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 一个不谙世故的青年,一位多情多才的男子,在邪恶的阴谋漩涡之中,在冰火两重天的炙烤之间,孤单陨落……

湖畔,那随风起舞的经幡,仿佛在诉说着经年的往事

八忆仓央嘉措,百年之后的传奇

山重重,水重重。青海湖畔,成为了是他生命之行的最后终点。而他的歌,他的情,他的信仰,他的传奇,却在后世的300 年间,繁衍成为一股超乎想象,超越人力,匪夷所思,震撼人心的感召力,与生命力。

自他离别的那刻起,因他而生的, 那爱的火焰,那信仰的光辉,便已合二为一,在岁岁年年的轮回之中,闪烁着慈悲耀眼的光芒。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仓央嘉悲情湖畔
悲情英雄
居湖畔:将自然之美发挥到极致
仓央嘉措
破解湖畔“密”语
如果拥抱只有一次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湖畔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
陈水扁“悲情奔丧”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