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 储骏熠
社区图书馆是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具有一定的社区特色、面向社区不同年龄段群体免费开放,提供文化传播和综合性服务的小型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点。本文以上海市杨浦区下属的K社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和图书馆馆长、部分读者座谈,了解图书馆周边的交通通行、日常运营、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利用率、公共服务等情况,浅析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思考,寻求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K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优势
K社区下辖11个居民区,常住人口6.5万人。K社区图书馆主要服务的11个小区地理位置情况(图1),距离周边11个居民住宅区的具体距离从(图2)可以看出,范围大都在1000米以内,符合心理学研究中“人类步行所能承受的800-1500米的距离要求”。K社区图书馆周边方圆一公里内共有25条公交线路,其中还包括一条地铁线路,交通十分方便。
二、K社区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优势
在硬件方面,K社区图书馆占地面积550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16万册,人均图书占有率2.45册。图书馆有座位70个,公用电脑16台(提供数据库系统)和1台IPAC(书目查询系统,连接馆内查询系统和网络查询系统)数目检索电脑。图书馆照明充足,暖色灯光覆盖了图书馆的各个角落。馆里有7台立式空调、一台免费饮水机,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图书馆还包括一个大约300平方米的馆前展厅和2间特色活动室。
在软件方面,K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保洁、设施维护人员)外共有10人,全部为事业编制,人员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50岁之间,学历为专科及以上,且全部接受过专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还提供“一卡通”服务。读者在图书馆办理一张身份卡后即可借阅(办理借阅的过程仅需10秒)和上网,并可以在上海市联网的各类图书馆实现异地借还、免费下载国内外文献资料等。馆内的IPAC检索系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读者搜索书籍的效率。IPAC检索系统拥有网络资源共享的特质,实现了书籍网络共享。
三、K社区图书馆与社区良好的互动优势
K社区图书馆日读者量300多人,双休日时更多(下午2时-4时达到高峰),一小时内峰值超过100人。K社区图书馆以围棋、书画为主要特色,活动室吸引了大批社区居民,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率。
通过馆方提供的居民满意度调查表分析,K社区图书馆的年均投诉为两次,5000名用户对K社区图书馆的满意度为96%。为了验证馆方提供的满意度数据,笔者通过访谈征询了部分读者的意见。访谈中,不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很高,借阅书籍非常方便,遇有找不到书的情况时,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助找,如果阅读时间晚了,耽误工作人员下班,他们也不会催促。我们都感到在这里学习很温馨,很人性化。”还有不少带孩子来借阅图书的家长告诉笔者,“有时家长工作比较忙,工作人员就会主动帮助照看孩子,家长们也比较放心,愿意让孩子放学后来这里看看书。”从读者的评价中反映出,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是非常高的。
除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K社区图书馆还推出了“开门办馆”举措,经常与中小学校、阳光之家、女子监狱等社会单位(组织)开展活动,如“携手书香盛夏、开启世界之窗”:联手社区妇联中心,邀请教师志愿者为社区中小学生编写教材并授课,内容包括英语阅读、文化宣传、低碳环保;“低碳社区、奉献爱心”:联手社区妇联中心,开展低碳环保理念宣传——家庭闲置物品捐助调剂活动;“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在社区图书馆、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联手妇联、司法等部门,到上海市女子劳教所、戒毒所,举行“重塑人生、共享和谐”帮教活动;“奉献世博、爱我家园”:联手社会组织,举办青少年PPT制作演讲比赛,提升青少年参与世博、奉献世博的意识。如今,这些公益活动已经常态化,受到了联办单位的欢迎。“开门办馆”既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又丰富了社区的公益服务内容,发挥了社区图书馆传播文化职能的作用,推动了社区图书馆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K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图书资源不足
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参照《上海市图书馆条例》发现,K社区人均占有图书明显不足。K社区人均占有图书2.45册,低于上海市“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大于4册”的规定。而儿童类的图书人均占有率仅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在一个时间段内,K社区图书馆有58位读者。其中,35人在阅读,占总数的60.3%。而在这35人中,阅读报刊杂志的有20人,占在读人员的57.1%;另15人中,读医学书籍和军事书籍的分别有3人;读文学书籍的有6人;读技术性书籍的有2人;翻阅儿童画册的有1人。从中可以看出,K社区图书馆图书使用率最高的是报刊杂志,其次是人文类、医学类书籍。而在馆藏的基础书籍中,这几大类的占有率明显偏低,占有率最高的文学类书籍的实际利用率仍很低,说明图书馆的书籍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在一程度上造成了“大资源”的浪费。
(二)居民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积极性不够
在K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社区居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第一,图书馆的整体运营完全是政府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一手管理,没有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居民参与表决图书馆的活动预案;第二,主题月、主题活动等均为图书馆内部或相关单位组织发起,居民没有自主发起或建议图书馆发起过任何一项活动;第三,图书馆志愿者参与管理活动少。笔者浏览了图书馆的志愿者活动登记表,在厚厚的一册档案中,志愿者仅占两页,参与人数不足10人。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度更是微乎其微,集中表现在政策制定、议案提出、公共服务等方面。
五、社区图书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自身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座谈和实地走访,职责不明、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少、管理投入不足等是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1.社区图书馆应按照规模大小、资金投入、资源利用率、读者量,综合考虑管理人员和软硬件资源投入;要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和范围,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精细化规范管理;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管理效率。
2.积极“走出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为社区图书馆提供市场需求的一手数据。办好社区图书馆要转变观念,不能只在“有限的空间”服务,而应积极“走出去”,依托所在街道和居委会的力量,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也可以参照美国的社区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比如无需出示图书卡或身份证,仅需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如账单、驾照即可以借阅图书、查阅资料,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再比如,图书馆还可以为读者提供小范围的天气预报、广播播报等便民服务。
(二)政府加强调控 完善相关法规
在公共部门的活动中,政府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大方向、科学理论的提出、有序的管理方案等等,都要靠政府来主导。在社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靠自身是不能解决的。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社区图书馆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政策,长期考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大力支持、重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社区图书馆都制定有《管理守则》,但是内容都不一样,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明文规定,这也是我国的社区图书馆(窄众)和公共图书馆(大众)在制度上所空缺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法律法规的制定明显滞后。完善社区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规范各种公共行为,而且可以发挥平衡公共服务权力的作用,有利于营造社区图书馆和谐文明的发展环境。此外,读者作为最直接的“受益方”,既是一种能动的资源,也是参与管理的“潜在力量”。社区图书馆应积极引导读者参与公共事务建设,增加公共服务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如此才能使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力。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笔者确信,一场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建设变革正在悄然进行,社区图书馆建设当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海山.社区图书馆建设在社区文化构建中的作用[J]. 攀登,2006,(04).
[2] 上海杨浦图书馆.展馆介绍[EB/OL]. http://www.yplib.org.cn/structure/bggk/bgjs.htm,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网.
(责任编辑:李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