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95年的光辉岁月。95年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次次书写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95年峥嵘岁月,为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矢志不渝。从苦难步入康庄,从危亡走向复兴,此时此刻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共青岛组织自1923年建立,已经走过93年的光辉历程。93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岛党组织带领青岛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人民解放;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带领青岛人民解放思想,进行了改革开放,坚定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辉煌景象。
掀开青岛革命历史的新篇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1923年l月,青岛第一个工会组织——四方机厂“圣诞会”成立,工人斗争引起了中共中央和济南党组织的注目。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王荷波、邓恩铭先后来到青岛,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开展建党建团工作,掀开了青岛革命史上的新篇章。
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青岛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青岛组,邓恩铭任书记(“三大”党章规定,5人以下组织,领导人称书记)。随后,即积极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培养发展党员,从1923年下半年至1924年上半年,先后有延伯真、郭恒祥、孙秀峰等入党。1924年7月,青岛党组织改称中共青岛独立组,邓恩铭任组长,1925年2月,青岛党组织改称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此时,青岛已有正式党员13人,预备党员11人。邓恩铭在1925年4月给中央的信中,建议成立中共青岛地委。
党的一大以后,在宣传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党侧重于投身工人队伍中,宣传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组织自己的工会的重要性。党特别强调按照铁路、纺织、矿山等产业系统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以实现整个工人阶级的团结。1925年,在青岛党组织的领导发动下,青岛各界民众掀起了青岛历史上的第一次反帝爱国斗争高潮。2月,四方机厂1500余工人举行大罢工,这是青岛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次政治大罢工,罢工历时9天,取得胜利,并召开了庆祝大会。中共青岛支部于罢工结束后,以四方机厂工会为基础,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下辖青岛、高密、坊子、张店、济南、四方机厂6个分会。这是青岛第一个行业系统的总工会。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和胶济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在青岛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冲击波,推动了青岛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火车头。
1925年4月至7月,在青岛党组织的领导下,青岛连续爆发了三次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和各界民众的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形成了青岛人民的第一次革命高潮。
这次革命高潮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李慰农。他早年曾与蔡和森等赴法勤工俭学,并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发起组织了旅欧学生中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少年共产党,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1925年回国后,李慰农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和胶济铁路总工会宣传指导员的身份来青岛负责全面工作。
4月19日,青岛日商大康纱厂5000余名工人,为反对日厂主的虐待和武力禁止成立工会举行罢工,随后,内外棉、隆兴、钟渊、富士、宝来等日商纱厂工人也相继罢工、怠工,参加人数达18000余人。中共中央对这次罢工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专门发出第29号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和团体大力支援。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坚持斗争22天,终获胜利。
罢工期间,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不幸被捕,随即被驱出青岛。5月中旬,李慰农组建中共四方支部,成为这次革命高潮的核心堡垒。
纱厂工人复工后,日厂主不仅不履行复工条件,反而变本加厉迫害工人,勒令解散工会,纱厂工人忍无可忍,举行了第二次大罢工。5月29日黎明,胶澳督办温树德充当日本人的屠夫,调动军警2000余人,并在内外棉纱厂门前,开枪镇压工人,工人当场死难8人,重伤十几人,轻伤无数,被捕15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
青岛惨案发生的第二天,上海又发生了“五卅惨案”。这两次惨案,史称“青沪惨案”。从6月到7月中旬,中共四方支部成功地运用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领导和组织青岛人民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各界纷纷成立各种公团、社团和后援会,利用各种渠道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屠杀工人的暴行,将青岛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了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这次运动的有近10万人,成立各种群众团体近50个,青岛各界或联合或单独举行了上百次集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6次。
青岛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第一次高潮,是伟大的“五卅”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被中日反动派联合镇压,但在百年青岛史上,乃至中国近代、现代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一座不熄的灯塔
从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岛党组织一方面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中,一方面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环境极端恶劣。但是,青岛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组织领导各界民众始终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工人运动方面,在1925年的第一次高潮遭到中日反动派联合镇压之后,于1929年至1932年进入第二次高潮。1929年7月,日商大康、内外棉、隆兴、钟渊、富士、宝来6大纱厂和铃木丝厂及华祥、山东两个火柴厂约20000余人举行反日大罢工,坚持斗争4个月之久,是青岛工运第二次高潮的标志。1930年,青岛工人运动持续发展,40多家工厂发生工潮近百次,其中规模、影响大的有4次。一是年初1000多名失业工人要求复工,坚持斗争达3个月;二是3月大英烟厂的1000余工人罢工,坚持斗争1个多月;三是6月四方机厂工人驱逐领班的斗争;四是5000余人力车夫反对增加车租的斗争。1931年和1932年两年中,仍有10余家工厂或罢工或怠工30余次,在这次工运高潮中,除1929年日本工厂工人大罢工是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要对象外,其余的斗争多是直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斗争中,青岛党组织做了大量的组织、宣传、鼓动工作,共产党人是骨干和中坚力量。1930年12月,青岛党组织召集工人代表会议,成立了青岛市工人联合会,这是青岛工人阶级空前团结的重要标志。青岛工人运动第二次高潮在全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endprint
青年运动方面,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青运处于低潮,1930年以前,青岛党团组织一方面加强了组织整顿和培训骨干,一方面利用“五一”、“五四”、“八一”等纪念日,开展秘密活动,广泛揭露国民党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罪行,号召广大热血青年组织起来,打倒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宣传活动。“九一八”事变后,青年运动开始走向高潮,各界青年纷纷组织抗日救国会,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山东大学、铁路中学等学校先后举行罢课,组织南下请愿团,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三省。与此同时,以进步青年为主的左翼文化运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首先是成立了以中共党员俞启威、王韬等人为主的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小组,作为文化运动的领导核心,其次是在山东大学、青岛民报社分别成立了海鸥剧社、汽笛文艺社等进步团体,在社会上公开演出爱国进步戏剧,在《青岛民报》上开辟汽笛文艺副刊,广泛进行反日、抗日宣传。第三是在工厂、学校、机关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读书会、文学会、学习班等群众社团,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铲除叛徒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岛党的一次重大斗争。1928年底和1929年初,曾在山东党内担任过重要职务的王复元、王天生兄弟先后叛变,投入国民党怀抱,疯狂地破坏党组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共山东省委先后两次遭到严重破坏,邓恩铭、武胡景、刘谦初、何自声等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及大批党员被捕。为此,中央认为解决叛徒是山东当前的中心问题。中共山东省委和青岛党组织成立了两支特工队,分别由张英、王昭功任队长,同时,决定派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徐子兴打入“捕共队”以作内应,并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经反复侦探,终于1929年8月16日,在中山路新盛泰皮鞋店将王复元击毙,执行任务的是中央派来的保卫工作人员张英和省委交通王科仁。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虽然青岛党组织几经破坏,损失严重,但党组织始终是青岛人民革命航程中的一座不息的灯塔,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在青岛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这期间,曾有七届省(工)委驻在青岛,与青岛共产党人一起度过极其艰苦的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青岛党组织在党中央正确路线指引下,肃清了左倾错误时期的盲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影响,坚决贯彻了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秘密工作16字方针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组织不断发展,并有力地组织领导了各界民众的抗日斗争。
在抗战初期,青岛党组织遵照党中央“洛川会议”提出的“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号召,集中力量领导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1月,经中共东北军工委批准成立的中共青岛市委,将工作重心放在郊区农村,市委书记陈振麓和各委员划区分片,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得到了各界民众的热烈响应,很快组成了“崂山人民抗日游击第四中队”,陈振麓兼任队长。这是青岛地区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是在青岛人民中最先树立的一支武装抗战的大旗,对青岛人民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1939年开始,中共山东分局将青岛作为开展敌占城市工作的重点。在市内建立和发展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成为党在青岛的中心工作。1939年和1941年,胶东区党委先后派遣李继仁(化名曲华)、谢明钦(化名李子斌)进入市内,分别在工人、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并于1941年秋,建立了中共青岛工委,谢明钦任书记。1940年夏,山东分局五地委派王刚打入市内,建立了中共青岛支部;1942年春,该支部分为市内和沧口两个支部,随后山东分局在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青岛工委,王建功任书记。截至1944年,党在青岛先后建立了3个工委、3个区委、5个特支、一个工作站及8个支部,发展党员近百人,为开展对敌斗争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在领导群众的反日斗争中,青岛党组织改变了过去那种城市斗争只能搞赤色工会和罢工游行的做法,采取了交朋友、拉乡情、组织经济互助等形式,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将人民群众的经济斗争与抗日的民族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工人中组织经济性的、小型的罢工斗争,有组织地进行怠工、磨洋工及破坏、偷运敌人的生产设备和物资等。在学生中,领导组织秘密团体,编印进步刊物,建立地下图书室,传阅进步刊物和马列著作,利用谈话会、读书会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等。同时,广泛开展统战工作,争取爱国民主人士,利用合法和职业之便,建立工厂和地下采购站,生产、收集物资和药品支援抗日根据地。有许多进步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和青年学生,经地下党做工作,奔赴抗日根据地。所有这一切都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在华势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1944年6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各级组织在城市组织武装起义,配合人民武装对日军举行反攻,夺取城市。从此,党在青岛的工作重心转为里应外合,解放青岛。武装起义工作分头并进,普遍展开。胶东区党委领导下的市内党组织,组成了武装起义指挥部,下设若干集合点,组织了几十名工人、学生骨干,购买枪支弹药,还争取控制了青岛保安队、警察大队和部分派出所的300余人;并在警防分团和警察大队中作了争取瓦解工作,还在郊区枣园、十梅庵等地设立运送武器的联络站;滨海区党委领导下的市内党组织,控制了沧口火车站警察的10余支枪,还编写印发了《告工人书》,广泛宣传党的政策。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依靠美国的援助,垄断了受降权,并授命日伪军维持地方治安,抵抗八路军受降。不久,中共中央在《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中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山东分局据此作出暂不用武力解放青岛的决定。但是青岛地下党组织贯彻“六五”指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组织一支地下武装力量,是一次力量大检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