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潘经纬
重庆武隆:加快打造“生态工业经济强县”
文、图/潘经纬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块金字招牌,这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这样殊荣的县。当前,武隆正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生态工业经济强县。
武隆属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武陵山和大娄山结合部,重庆三环经济带,距重庆主城105公里。境内渝湘高速公路、涪南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南涪铁路横贯全境,渝怀铁路二线开工建设。乌江航道水运便捷,工业园区距正在建设的武隆白马货运码头2公里。武隆仙女山机场启动2018年投入使用。渝黔高铁今年将开工建设,建成后武隆至重庆主城仅半小时车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工业园区土地出让价格是沿海地区的1/8,入驻园区的企业由政府负责“七通一平”。以租赁方式租用工业园区厂房兴办加工型投资项目的,从租赁合同生效之日起2年内免交租金。兴办高新技术项目的,5年内免交租金。电力供应充足,大工业用电价格约为0.62元/度,是中国唯一承诺不拉闸限电的地方,能够保证企业一年365天满负荷生产。武隆劳动力资源充沛,常年保有量达10万人以上。在用工培训上,有职业学校3所,1万余学生,已开设16个专业,可进行订单式培训。劳动力成本比沿海地区低25%以上。
中共武隆县委书记何平(中)深入企业调研
秀美山川下的武隆工业园区一角
通耀铸锻公司生产忙
1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欢迎企业家们入驻
中共武隆县委书记何平出席重庆正信四联光伏有限公司投产仪式
全县上下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强力实施“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和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先后荣获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以及联合国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等多项荣誉。
今后五年,武隆将紧紧围绕生态工业经济强县目标,着力构建“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农副产品深加工及旅游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新型材料、页岩气、总部经济”七大骨干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人均工业产值6.5万元左右,在渝东南处于领先地位;实施工业提质增效工程,园区产出强度在渝东南处于领先地位;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在渝东南处于领先地位;实施总部经济培育工程,年产值突破50亿元。
武隆把工业和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人之两腿,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工业,但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切实坚持了几个原则。
严格项目准入。所有招商项目和动工项目都要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环境承载评估,对污染企业,无论税收贡献多大、吸纳劳动力多强,一律拒之门外。
贯彻“点上开发”。在远离世界自然遗产地100公里外,建成4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区,除了清洁能源外,做到园区以外的企业不新增不发展。对进园区的企业,统一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引进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人工湿地自净系统、循环水利用系统,工业废水全部实现循环使用。
转向新型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材料、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生态工业。目前,武隆工业园区入园企业44户,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有11户,投资10亿元以上的有5户,包括投资21亿元的四联光电、投资18亿元的通耀铸锻、投资10亿元的隆泰公司、投资10亿元的鼎泰氧化铝公司、投资10亿元港币的香港环保动力车、投资 8亿元的穗通车业。
发展清洁能源。武隆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流50多条,水能蕴藏量240万千瓦,可开发量19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可达60万千瓦,白马电站建成后全县装机达200万千瓦以上,居全市第一位,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基地县。
发展页岩气。目前,已探明武隆县储量达1000亿立方,全部开采利用后将形成重要增长极。
培育总部经济。依托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影响力,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园,积极引导金融类、贸易类、文化创意类、设计类等知名企业、高新企业到武隆设立总部,力争到2020年,年产值突破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