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文静
让百姓有更多教育“获得感”
——专访长沙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卫球
本刊记者陈文静
长沙县自古为三湘首善之区。翻开历史厚重的书签,一个个名字撼动心灵,黄兴、徐特立、李维汉、杨开慧、柳直荀、田汉、许光达等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开启传奇人生,树起中华民族的不朽丰碑。
如今,有着“潇湘第一县”美誉的长沙县正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个共同、三个共享”(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平等发展机遇)的发展理念,朝着“三个率先”(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建设两型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
站在县域发展新的时代节点上,教育将有何作为?为此,记者专访了长沙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卫球。
记者:作为教育局长和曾经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您如何认识和理解教育?
陈卫球:我曾经在一线学校工作十几年,一直对教育事业满怀热忱。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必须把握和运用好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三大规律,统筹兼顾,推进改革。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具有长周期性和滞后性等特点,许多问题的解决有一个过程,很难急于求成。
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政策措施的出台,搞好了,可以惠及一代人;一旦失误或失败,可能耽误一代人或几代人。因此,教育改革不是想当然、拍脑袋,应当“接地气”,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合乎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识。
我想,时下很多的教育主张由于不切实际、不接地气,动辄冠以生僻而惹人眼球的名词,玄之又玄,给人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之感,是难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的。
记者:是的,遵循教育规律,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长沙县委、县政府提出“三个共同、三个共享、三个率先”的发展理念,县域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陈卫球: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据2015年11月公布的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长沙县荣居第六,稳居中西部第一;在同时公布的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排名中,长沙县蝉联第一。但教育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北上广一线城市相比,我县还有一些差距;与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县教育还需不断加强。
根据“三个共同、三个共享、三个率先”的发展理念,201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长沙县教育要“教育均等化水平争全国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争全国一流、名师名校建设争全国一流”的“三个一流”目标,并指出教育发展必须与长沙县在全国百强县中的排名相匹配、与我县教育投入相匹配、与我县历史文化传承相匹配。“三个匹配”为长沙县教育现代化增添了压力和动力,“三个一流”为长沙县教育现代化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因此,长沙县教育要发展,必须瞄准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主线,全面谋划、梯次推进、纵深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基本特征是教育的普及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它需要两个眼光,一个是世界的眼光,另一个是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让我们牢记责任,历史的眼光让我们牢记使命。
要推进我县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要做好谋篇布局工作。一要做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让“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教育发展行动指南。二要借用外脑、借助外力,迅速制订长沙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出台《关于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要通过新文件的出台,明确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具体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三要开展好教育现代化大讨论活动。要紧扣“教育现代化”的主题,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做到问计于民;要通过大讨论活动,广泛集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着力找准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让百姓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记者:教育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陈卫球:从当前来看,老百姓要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主要是解决“有书读”与“读好书”的问题,均衡与优质是两个永恒主题。
为此,我们要抓县域均衡,办公平教育。一是要优化布局规划促城乡均衡。要充分考虑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户籍制度改革、城市化进程加快三大因素,统筹考虑县城及镇街发展需要,着重研究当前实际供给能力和需求之间的差距,科学测算未来入学增量,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智力支撑。配合市教育局做好长沙市中心城区星沙片区中小学建设用地布局规划;配合县规划局做好老行政办公区改造学校布局规划,留足教育发展空间。二是要改善办学条件促校际均衡。要继续推动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十三五”期间每年要安排薄弱学校改造8所以上,并进一步促进城乡学校设施设备均衡配置。要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一方面要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新招聘教师安排要尽量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要推动城区教师支教工作,建立城区教师支教制度,为农村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我们要抓名校建设,办优质教育。一是要推进合作办学。继续加大与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办学,加快外引名校的建设步伐,在长沙县形成一批优质教育集群。支持百熙实验学校与北师大合作创办15年一贯制学校,扎实推进与湖南师大、长沙师范、芙蓉区教育局合作办学工作。鼓励支持民办学校、民间资本参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二是要培植优质资源。如在学前教育方面,充分发挥长沙师范幼儿园、六艺天骄幼儿园等幼儿园的龙头带动作用,坚持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校管理同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做到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在义务教育方面,重点依托学生家长认可的一批中小学校,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树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标杆。在高中教育方面,重点依托县一中、实验中学等省级示范高中,坚持以争创省级名校为目标,推动优质资源集团化发展,进一步带动5所普通高中加快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档次。在民办教育方面,要加大对湘郡未来实验学校、碧桂园中英文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扶持,充分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探索利用国有民助等形式办出特色学校的途径。三是要打造特色品牌。特色是教育的着色剂,品牌是质量的方向标。办优质教育,长沙县必须倾力打造一个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义务教育为主体、以高中教育为先导、以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为两翼的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长沙县大教育格局。同时,要重点打造一批像星沙盼盼小学和东业晨曦小学、路口明德小学、回龙文武学校一样的特色学校。各学校也要因校制宜创特色、铸品牌,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在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品牌模式上,形成长沙县教育“满天星斗”的品牌格局。
记者:正如您所说,对于老百姓而言,教育的均衡和优质是提升老百姓教育“获得感”的重要途径。2013年,长沙县就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2015年更是以五项全优、总评优秀、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湖南省“教育强县”荣誉。那么,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做好教育优质发展这篇文章?
陈卫球: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师资队伍是核心,办学质量是生命线。因此,我们要动真碰硬,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文章。
一要常抓专业队伍建设。要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推进名师培养体系化,启动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和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不断完善四级名师建设体系,设立特级教师工作站,建设名师“孵化器”,鼓励学校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切实推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要推动教师培训广覆盖,启动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组织好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培训,推进“研训一体、理实一体”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要定期开展送教、送培下乡活动,组织好“教师新四项基本功比赛”活动,提升农村师资水平。要用活低职高聘,通过严格的竞聘考核,高聘一批有实力的中青年教师,激发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潜能,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是严抓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教师的标杆,是影响一个地方教育发展的关键少数,要通过严抓校长队伍建设带动整个教育系统行风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要建立科学的校长评价机制,通过看成绩、听意见、搞测评等考核环节,让校长心里想着学校,口里说着学校,手里发展学校。要把校长兼课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质量评价的结果要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校长在质量管理上既亲自挂帅,又深入一线。要建立有序的校长流动机制,逐步实施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让校长的上位、流转、退出形成制度。要建立严格的校长问责机制,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实施校长“一岗三责(业务、廉政、安全)”,要通过负面清单的设立,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要真抓绩效考核。要加强常规管理,创新常规检查方式,做到集中考核与平时核查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考核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要增强绩效考核的权威作用,把绩效考核当作学校工作的指挥棒,做到真考、真评、真兑现。要把办学水平与教师及校长奖励基金使用挂钩,激发工作活力,激励潜心育人;要将办学水平与校长个人升迁流动及教师职称评定挂钩,打破思维惰性,唤醒干事激情,要将办学水平与学校资金及项目铺排挂钩,支持优质学校优先发展,形成“鲶鱼效应”。
四是狠抓行风建设。要通过党风建设带动行风建设,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建设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务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
记者:对未来教育发展有何期待?
陈卫球:五年来,我们的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2015年为例,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达到9.69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加4.3亿元,增幅达79.6%。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其见效有个过程,有的要在几十年后才能看到,就是老话说的百年树人。不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教育就不可能出成绩。这就好比一个宝塔,塔基不稳,塔身永远也筑不高。
因此,我希望全社会都要为教育营造宽松的环境,要信任学校,信任老师,要以放松的心态看待教育,给教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我想,如果我们能营造出扬善抑恶、宽容宽松的教育气氛,鼓励实验,允许失败,不一味指责,不骂杀也不捧杀,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校园内外各种力量的积极性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的教育和改革就真的迈出了可喜的一步。